艾滋病的国际性标记(污名化与歧视阻碍艾滋病防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萍 实习生林昀肖 北京报道 即使距HIV发现至今已有40年,HIV流行仍是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近日,“HIV持续关怀”发布最新白皮书《HIV持续关怀:建立亚洲HIV防治新时代》(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涵盖亚洲6个国家和地区,揭示了HIV新发病例明显增加、护理方面严重不足的现状对此,“HIV持续关怀“指导委员会专家提出14方面建议,指出亚洲需应对四个重要挑战,包括:污名化和歧视;HIV预防;HIV检测、诊断和治疗;感染者的生活质量,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艾滋病的国际性标记?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艾滋病的国际性标记(污名化与歧视阻碍艾滋病防治)

艾滋病的国际性标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萍 实习生林昀肖 北京报道 即使距HIV发现至今已有40年,HIV流行仍是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近日,“HIV持续关怀”发布最新白皮书《HIV持续关怀:建立亚洲HIV防治新时代》(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涵盖亚洲6个国家和地区,揭示了HIV新发病例明显增加、护理方面严重不足的现状。对此,“HIV持续关怀“指导委员会专家提出14方面建议,指出亚洲需应对四个重要挑战,包括:污名化和歧视;HIV预防;HIV检测、诊断和治疗;感染者的生活质量。

联合国于2015年设立了2030年终结艾滋病作为人类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在需要提高服务可及性和相关投入的同时,白皮书指出,还应致力于解决针对重点人群的污名化、歧视和定罪问题。然而,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彻底消除污名化。这些问题都阻碍重点人群获得预防、检测和治疗等基本服务,因而增加HIV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自2014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持续倡议,应将HIV暴露前预防作为一种高效的预防措施,适用于HIV重点人群。然而,白皮书表示,该手段的推广普遍缓慢。在HIV感染的预防中,“U=U”(测不到=不传染)是HIV预防的突破性概念。白皮书介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制定者和传染病专家,对“U=U”都有不同程度接受。然而,部分政府尚未公开表示接受“U=U”,医护人员与HIV感染者以及广大公众之间,仍缺乏公开沟通。

消除污名化与歧视

在中国大陆,关于HIV感染者所面临的污名化与歧视,白皮书介绍,虽然早在1997年同性恋已去罪化,但对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变性者和酷儿及其他群体(LGBTQ )的歧视仍很严重。研究发现,由于社会压力,约70%-90%的男男性行为者会与女性结婚。

2015年,一项全国范围针对老年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问题研究发现,包括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副作用、其他非传染性慢病和高度负面的自我形象在内的多种问题,均导致了HIV感染者生活质量低下。负面的自我认知、工作场所的歧视、社会关系及政策支持的不足,也是造成HIV感染者就业质量偏低的重要因素。

据白皮书介绍,污名化包括社会污名、自我污名、及结构性污名等多种类型,这些不同的污名化现象都影响HIV感染者以及重点人群,如男男性行为者(MSM)或变性人群体。例如,在中国香港,一项研究发现,来自公众和同性恋群体内部的双重污名化,造成感染HIV的男男性行为者更易持有消极的自我认知,造成适应不良及受到同伴孤立,从而都会导致不良的心理和社会健康状况。

然而,除社会和自我污名化外,白皮书指出,研究表明,污名化与歧视在医疗机构中也普遍存在。

白皮书认为,污名化与歧视的存在,对进行检测和诊断、坚持治疗以及其他求医问诊行为造成阻碍。近期研究尤其强调污名化阻碍了HIV暴露前预防的推广,以及有关“U=U”(测不到=不传染)的交流。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更多研究,并积极实施干预措施,解决HIV服务领域中的污名化问题。

此外,UNAIDS(联合国HIV/AIDS规划署)认为,系列相关问题的去罪化,对终结HIV至关重要,因为惩罚性法律已被证明阻碍HIV服务的获取并增加感染风险。惩罚性法律包括将同性关系、变性人、不披露HIV状况、HIV暴露或传播、吸食和持有毒品以及性工作等予以刑事定罪的法律。

基于上述情况,白皮书认为,应优先制定相关倡议,减少和消除污名化,并解决对重点人群和HIV感染者的刑事定罪问题。首先,应消除结构性污名化与歧视,以法律手段确保重点人群和HIV感染者免受歧视;其次,对这些污名化与歧视进行研究,应衡量社会对HIV和重点人群的态度,从而找到消除误解的方法;此外,应开展宣传活动、出台国家和地区指导方针,开办教育项目,以改善公众对HIV感染者的态度和对HIV的理解;最后,政策制定者、医疗健康行业和机构,应利用现有的专业网络,提升医疗健康行业对HIV的认知。

暴露前预防为重要手段,“U=U”概念急需认可

确保所有HIV重点人群,都能获得一系列以人为本的有效预防手段至关重要。白皮书介绍,这些手段包括:安全套和润滑剂;HIV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预防;以及减少伤害的服务。在主要国家和地区,HIV主要通过性传播,因此,必须重点关注预防HIV通过性传播的方法,而安全套和润滑剂在减少HIV和其他性传播疾病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公认。

尽管如此,白皮书也指出,有研究表明,在HIV重点人群中,仍存在不正确的使用方法或随意使用的现象,这些都可能影响预防效果。因此,还需继续努力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和其他HIV预防方法。

自2014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持续倡议,应增加对HIV暴露前预防的推广,将其作为一种高效的预防措施适用于HIV重点人群。然而,白皮书也表示,尽管HIV暴露前预防已在多国获准使用,并在某些国家由政府财政进行补贴,但在各国家和地区的推广普遍缓慢。其中,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较高的成本可能构成主要障碍。同时,采用HIV暴露前预防的其他障碍还包括重点人群的认知、态度和接受度。

例如,在新加坡,虽然已引进HIV暴露前预防用药,但相关药品未进入卫生部门的补贴清单。相反,在该国,有关HIV预防的公开宣传仍集中在禁欲、一夫一妻制和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上,白皮书认为,这样的公开宣传,淡化了HIV暴露前预防在阻止HIV传播方面的前沿作用。

相比之下,泰国在向重点人群提供有效预防手段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有益探索。在六个国家和地区中,泰国HIV暴露前预防的使用比例最高,占重点人群的18%。自2019年10月以来,HIV暴露前预防已纳入全民健康保险,相关推广工作已成为以重点人群为导向服务的一部分。然而,其推广还应形成规模。

同时,针对吸毒者或性工作者减少伤害的倡议和措施,在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取得一定成功,包括美沙酮维持治疗和清洁针具交换项目。但与此同时,该地区注射吸毒者获得此类服务的机会仍不均等。就整体而言,白皮书认为,在男男性行为者中,亚洲针对毒品使用的减少伤害服务仍然有限。

在我国,2017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在全国4500多名男男性行为者中,只有22.4%的受调查者听说过HIV暴露前预防,只有26%受调查者表示,如HIV暴露前预防更容易获得则会使用。事实上,在2017年的调查中,56.8%的受访者表示,怀疑这种预防手段的有效性。2020年8月,HIV暴露前预防药物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正式上市。

除暴露前预防外,在HIV感染的预防中,“U=U”是HIV预防的突破性概念。白皮书介绍,这一概念基于权威研究,即如果病毒载量被持续抑制到无法检测到的程度,HIV就不会通过性接触传播。白皮书认为,这是令人振奋的发现,可以使HIV感染者进一步达到并保持病毒抑制的状态,并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U=U”概念是否被各国所采纳,白皮书介绍,尽管程度不同,各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制定者和传染病专家对“U=U”都有所接受。其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认可“U=U”的概念,医生会在论坛上公开讨论“U=U”。然而,部分政府尚未公开表示接受“U=U”,医护人员与HIV感染者以及广大公众之间的公开沟通仍然有限。

白皮书认为,政策制定者和政府官员需要公开认可“U=U”概念,对于提高医疗从业者和公众对这一概念的认知和接受度至关重要,各利益相关方应共同努力保障HIV病毒载量检测,以确保病毒的不可检测性,从而鼓励HIV感染者与其医护人员间开展讨论。医护人员应与HIV确诊者在确保私密与安全的场所进行讨论,激励他们坚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