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区的特色剧种有哪些 安徽省地区地方独特的稀有剧种之一
推剧又名“四句推子”,是安徽省地区地方独特的稀有剧种之一,推剧的出现,弥补了安徽地区戏曲的缺陷,主要在安徽省和其周边的省市流传,具有显著的安徽地方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很受人们的青睐。
这个年轻的剧种起源于花鼓舞,主要由表演花鼓舞、扬琴声腔和流行在淮北平原的地方舞台三部分组成。主要以花鼓灯的方式在地摊上演出,唱腔十分单调,只有反复四句。剧目大多充满生活情趣显得轻松活泼,但底子较薄。1938年,扩宽了清音的音域,节奏变得委婉和具有跳跃性,并且在演唱中使用方言,增加了地方色彩,群众称为“一条线调”。后来出现了戏班,也以板胡、笛子等乐器伴奏,这种戏班百姓称为“弦子灯”。
民国三十四年后,弦子灯班开始有了简单的化妆和道具,表演也以戏文为主,“一条线调”深受百姓的欢迎,在凤台等地普及起来。1951年,在皖北戏曲研究会上,艺人根据“一条线调”四句一反复的特点,给其命名为“四句推“1955年,凤台县在原有的民间班社基础上成立了推剧团,发展了一批青年人加入其中,并邀请附近的花鼓灯艺人来传授技艺,并且整理和挖掘花鼓灯的剧目和表演方法,丰富了唱腔,舞台的渲染力也加强了,推剧慢慢地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推剧从地摊走向舞台表演,是在1949年后。唱腔主要来自于地方民间小调,由五音阶组成。道白吐字均采用本地方言,在表演艺术上传承了花鼓灯的动作、步法,易懂、易唱、易学,剧目也是根据百姓生活而改编的,艺术风格热情奔放,流畅明快,读谐幽默,带有显著的地方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因此,很受百姓的欢迎。2006年,推剧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角色行当上主要以生旦为主,一开始主要为花鼓小戏较多,剧目、伴奏乐器和表演方式都很简单、单调,随着推剧艺术的发展和其他剧种的影响,出现了折子戏,新中国成立以后,推剧演员以现代社会生活为话题改编和创作了很多现代剧。推剧中的经典剧目不是很多,虽然经过几次改革,推剧独特的经典剧目还是差强人意。
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剧目有《送情郎》、《新春对歌》、《赶会》、《双回门》、《青蛇白蛇爱许仙》、《洞宾戏牡丹》、《李天宝借粮》、《小放牛》、《送香茶》、《大扒缸》、《茶瓶记》等。推剧艺术主要来源于民间小调,这些民间小调都是反映当地人们生活习惯、民间俗世俗事等,因而与人们的关系深厚,展现了淮海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礼仪风情,是淮海人民精神文明的象征。从淮海人民张口即来的推剧片段,可以看出人们对推剧的喜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