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来一段黄梅戏女驸马(传统资料的浴火重生)

《女驸马》黄梅戏是最为经典的剧目之一,当代国人对“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和“为救李郎离家园”两个唱段耳熟能详。黄梅戏《女驸马》又名《双救举》、《女状元》,是黄梅戏后期剧目之一,是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家们,继推出《天仙配》之后,又一本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重要传统剧目。

给大家来一段黄梅戏女驸马(传统资料的浴火重生)(1)

黄梅戏《女驸马》

黄梅戏《双救举》本源于弹词《替夫伸冤贤良传》。很多学者考证都认为故事发生在明朝,李兆廷是山东历城(今济南)人,这种考证对于戏剧的改编演出不见得有多重要,但把原本的问题研究得越清楚对于戏曲的解读也就越深刻。

王兆乾先生在1958年5月用了半个月时间,对《双救举》进行了改编,定名《女驸马》。同年6月中旬,原安庆专署黄梅戏剧团以此戏参加了安徽省在芜湖举行的第二届戏曲会演大会。之后又经杨琦执笔再次对剧本进行整理改编,重写了“金殿”一场。同月17日,在芜湖市和平大戏院首次汇报,参赛演出。由麻彩楼饰冯素贞,王鲁明饰刘文举,此次演出获得了到会者和观众的好评。

给大家来一段黄梅戏女驸马(传统资料的浴火重生)(2)

黄梅戏《女驸马》剧照

此次汇演之后在安徽省省委书记曾希圣的建议并吸收群众的意见下,洪非进行了加工润色,边排边改。主要的改变有:

增加了了与公主结合的冯素贞的胞兄冯益民(电影本改作冯少英,化名张绍民);改动了结构:如减缩并变动了冯素珍离家出走以前的戏;加强了冯素珍这个人物的行动;对刘文举这个喜于逢迎的老官僚,也增补了一些;改写了大部分唱词和道白。

给大家来一段黄梅戏女驸马(传统资料的浴火重生)(3)

黄梅戏系列邮票

1959年6月号《安徽戏剧》,他们用集体名义发表了这个改本。《女驸马》与《替夫伸冤贤良传》弹词唱本比较,主要人物与故事情节基本一致。《双救举》全剧共分为兆廷投亲、素贞游园、冯氏赖婚、花园赠银、冯安密告、诬良为盗、汉臣仗义、诱接廷信、刘家下聘、抗婚外逃、冒名高中、圣命难违、冒险进宫、洞房夜读、金殿面圣、平冤昭雪等16场。其中出场的主要人物有:李兆廷(小生)、冯素珍(花旦)、春红(小旦)、冯顺清(老生)、冯安(茶衣丑)、家丁(若干)、衙役(四人)、导首(四人)、杨林(官衣丑)、李汉成(茶衣丑)、刘文举(老生)、媒婆(彩旦)、冯妻(老旦)、送信人(小丑)、媒婆夫(茶衣丑)、秋香(小旦)、陪考(褶子丑)、吴济舟(正生)、公主(花旦)、沈彦庆(正生)。

《双救举》与《贤良传》相对照,是按黄梅戏格式改编成戏的。《贤良传》为《女驸马》提供了冯顺清嫌贫爱富,李兆廷含冤入狱,冯素贞女扮男装,公主招了个女驸马等基本素材。之后的改 编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来进行的。《贤良传》洞房是四夜,《女驸马》则改成一 夜,这是剧本叙事为形体动作之需要。对冯素贞、公主两个贤良女性的塑造,剧本不如弹词细致感人,冯安的狡猾、狠毒形象,不如《贤良传》鲜明。结尾的不足之处,也沿袭《贤良传》三美归一的结局,就《女驸马》的戏剧效果而言,与传统戏《董永卖身》、《卖花记》、《山伯访友》、《珍珠塔》等戏相比,它显得单薄,不如那些传统戏的艺术感染力强。

给大家来一段黄梅戏女驸马(传统资料的浴火重生)(4)

黄梅戏《女驸马》剧照

1959年7月创作者洪非又进一步将剧本改编成了电影戏曲本,之后便由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和安徽电影制片厂联合将其搬上银幕。电影本《女驸马》由严凤英、王少昉、潘璟琍分别扮演冯素珍、刘文举、公主。《女驸马》与《天仙配》一样都成了黄梅戏的经典之作。之后各地的剧团也都纷纷排演了这部戏,到现在,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黄梅戏演员都曾演出过此剧,成了黄梅戏演员的必修课。

给大家来一段黄梅戏女驸马(传统资料的浴火重生)(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