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虫珀珍品展在山西开展(山西博物院)

是古希腊神话中女神的眼泪,也是《本草纲目》中老虎的魂魄,是大自然演绎的无声画片,又将亿万年的时光凝结……8月23日,“凝固的时光——世界虫珀珍品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来自国内外的439件精美虫珀,将从一块顽石到艺术珍品的奇妙旅程以静态的形式呈现,于方寸之间,刻录亿万年前的生命印记。

世界虫珀珍品展在山西开展(山西博物院)(1)

琥珀,是中生代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的松柏科、杉科、豆科等植物的树脂,被埋藏在地下,经历亿万年沉积、搬运等地质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后形成的树脂化石。

虫珀是此次展览中重要的一个单元。因其形成是树脂在流淌、滴落过程中猝不及防地吞没小生物,历经沧海桑田保存至今,所以虫珀的出现十分偶然,更是难得。

世界虫珀珍品展在山西开展(山西博物院)(2)

在距今约1.36亿年——6500万年前的缅甸胡氏多齿夸父蛉珀标本前,本次展览策展人刘丹向观众们介绍:这是一枚具有学术研究的虫珀,其包含的昆虫来自晚白垩世时期,胡氏多齿夸父蛉的发现为中国科学界在古生物研究领域增添了新的丰碑。“小小的一枚虫珀,方寸间是亿万年前地球生物和环境的一个缩影,它将古老的生物定格在被包裹的一瞬,然后化身永恒,向现代人诉说远古的神秘。”刘丹说。

世界虫珀珍品展在山西开展(山西博物院)(3)

穿过一段热带雨林般的绿色走廊,观众们通过晶莹剔透的方寸间,看到虫珀包裹着捕食者与猎物,是微观世界的共存之道;看到“寄蜉蝣于天地”的凄美,是昆虫爱情的“朝生暮死”;看到8000万年前的羽毛,穿越历史的洪流,是自然的厚重。

据“琥珀历史与文化”单元介绍,琥珀不仅是独具魅力的有机宝石,更是有生命的“活化石”。在欧洲,琥珀被称为“北方黄金”“女神之泪”,有超过1万年的开发利用史;在中国,琥珀也有“遗玉”“虎魄”“育沛”“顿牟”等别称,对其利用至少可追溯至商代。《山海经》中也曾留下了关于琥珀的描述。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琥珀都被认为是自然精髓、吉祥宝物。早期的琥珀仅限于皇宫贵族、神职人员使用,是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同时,以琥珀为主的贸易和产业,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世界虫珀珍品展在山西开展(山西博物院)(4)

本次展览为期3个月。开展当日,正值暑假最后一周,展厅内迎来了一群小朋友。“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中有一篇课文《琥珀》,讲得就是琥珀诞生的故事,今天我在博物馆看到了好多如此漂亮的琥珀,感觉自己像走进了原始森林,触摸到大自然的神奇。”小学生牛奕凡兴奋地说。

与此前的展览不同,本次展览入口处放置了可供体验的VR眼镜,戴上之后观众们可以置身于亿万年前的森林中,感受一枚琥珀的形成。

来源:山西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