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两大侨乡(醉美侨乡走进侨乡迤萨)

责编|小一

提到云南,你会想到什么?

是7月飘雪的玉龙雪山,是充满艳遇的丽江,是自然古朴的香格里拉,还是风情万种的苍山洱海?

谁会想到在柔情似水的云南,除了这些热门旅游景点,还隐藏着一个小镇,一座百年前便以繁华闻名于世,被人们誉为“江外小香港”的古镇——迤萨

东南亚两大侨乡(醉美侨乡走进侨乡迤萨)(1)

“迤萨”在当地彝语的意思是“干旱缺水”,也就是说这座小城是一个干旱少水的城市。按理来说并不适于人类生存,但就是这样一个贫瘠的小城,在一百年前有着不一样的繁华,还是云南第二大侨乡,8700余人旅居老挝、越南、缅甸、法、美等16个国家和地区,本地人90%都有海外亲属。不可思议吧!

马背上驮出来的城市

早在清末,迤萨的先人们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勇闯南路出国门。因为由云南前往东南亚国家,除了滇西的史迪威公路和滇越铁路之外,没有其他公路可行,因此主要靠马帮驮运。一批批、一对对马帮,开赴越南、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经商,人马同行的壮举缔造了蜚声南滇的马帮文化,也因此驮出了一座座依山而建鳞次栉比的山城。

东南亚两大侨乡(醉美侨乡走进侨乡迤萨)(2)

东南亚两大侨乡(醉美侨乡走进侨乡迤萨)(3)

马蹄踏过的青石板,凹凸不平却散发着锃亮的光泽,静静走在逼仄的窄巷,看着四周高深院墙,耳边仿佛传来了叮叮咚咚的马铃声,悠扬而动听,让人思绪万千。

东南亚两大侨乡(醉美侨乡走进侨乡迤萨)(4)

深宅大院,锁一段历史,记一段往事

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迤萨的建筑风格也呈现中西合璧的特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座宏伟的东门楼和姚初院楼。建于民国初年,是目前红河保存最为完整的中西式传统清式民居建筑群,被称为“江外建筑大观园”。

明清式的洋楼拱门圆窗,中西合璧式的庭院,外加青瓦飞檐、雕花门窗、彩色琉璃,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奇特的画面,张扬了马帮大佬的霸气和豪掷千金,也诠释了一段云南人民写就的生存历史。

东南亚两大侨乡(醉美侨乡走进侨乡迤萨)(5)

东南亚两大侨乡(醉美侨乡走进侨乡迤萨)(6)

青石板堆砌的深宅大院,上面点缀着各式花纹,钟表、十字架,内部信道纵横,七弯八拐,上上下下地交错着。外围宽大厚实的墙壁上布列着的一排排射击孔,像鹰眼一般耽视着四周,让那些心怀不轨的土匪也不敢觊觎这座身处蛮荒之地的江外小城。

东南亚两大侨乡(醉美侨乡走进侨乡迤萨)(7)

东南亚两大侨乡(醉美侨乡走进侨乡迤萨)(8)

你走了,留下了红颜驻守

因为迤萨干旱少水又没有良田,所以迤萨人为了生活,背井离乡走马帮,人们称之为“下坝子”。在那个时代,遥远的经商路也并不那么容易。许多赶马哥不是死于疟疾就是死在兵匪手上,或者直接旅居国外,又重新娶妻生子,因此有些结了婚的女子,从青丝等到白发,红颜成灰,也未等到良人归……

东南亚两大侨乡(醉美侨乡走进侨乡迤萨)(9)

这些用一生守候的女子,她们统称为“马帮红颜”。诗意名字的背后,谁会想到她们独自生活的艰难,更难的是心里的希望一次次落空,最后演变成绝望。

自从丈夫走后,每天提心吊胆,一听到关于马帮的消息就心惊胆战,多少个日夜的等待,最后传来丈夫已在外娶妻生子的消息,她们内心又会是怎样的感受?也许深明大义的背后也有一丝隐隐作痛的苦楚吧。

东南亚两大侨乡(醉美侨乡走进侨乡迤萨)(10)

有人写过一首小诗:“走在青石板的小巷,去寻找远行的马帮,那紧锁的重门,何时阻隔了伊人的梦想,曾经万语千言的街头,竟是苔痕斑斑……”

东南亚两大侨乡(醉美侨乡走进侨乡迤萨)(11)

如今屹立在山巅之上的迤萨,它的传奇马帮历史隐藏在老人的白发和深深的皱纹中,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了……希望有那么一次机会,到迤萨,走在雨后的青石板路上,摸着厚重的城墙,遇上几个马帮红颜,听她们絮叨一段传奇往事,安享静时光……

(来源:路铁传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