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麦克白心理发展过程(人性沦丧与救赎中的悲剧内涵)

简析麦克白心理发展过程(人性沦丧与救赎中的悲剧内涵)(1)

莎士比亚(1564-1616)

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麦克白》显然是另类的存在——幽暗的环境、血腥的谋杀、激烈的战争,无不给这一悲剧蒙上了阴郁的色彩。戏剧以弑君事件串联首尾,而主人公麦克白也因为弑君的恶行从骁勇善战的将军沦落为被推翻的暴君。

然而,如果只看到麦克白沦丧的一面不足以深刻了解其悲剧内涵。外部环境与内心欲望的偶然结合促使麦克白犯下了弑君的罪行,但偶然条件下的激情犯罪却导致了无可避免的惨痛结局,这是麦克白的遭遇中最具悲剧意味的部分。

1、 欲望与野心——麦克白弑君的内部因素

全剧以荒野中的女巫拉开序幕之后,便写到了战争的捷报。麦克白是战场的主将,正是因为有了他,战况才得以持续向好。我们可以看到,麦克白是英勇的、极有能力的,而与能力相伴而生的是雄雄的野心。

简析麦克白心理发展过程(人性沦丧与救赎中的悲剧内涵)(2)

第一幕,麦克白在战场上

在荒原上,三个女巫以一番庆贺透露出与未来相关的预言,"万福,麦克白!祝福你,葛莱密斯爵士!""万福,麦克白!祝福你,考特爵士!""万福,麦克白,未来的君王!"而前两个祝福已在使臣的喜讯中得到应验。预言勾起了麦克白的欲望和野心,但同行的班柯却不为所动。他们二人面对预言有截然相反的态度——一个念念不忘,一个淡漠视之。

麦克白惊喜于有关葛莱密斯和考特爵士的预言,并期许着后面的最大的尊荣,班柯却把预言当做圈套:

"您要是果然信了她们的话,也许做了考特爵士以后,还想把王冠攫在手里。可是这种事情很奇怪;魔鬼为了要陷害我们起见,往往故意向我们说真话,在小事情上取得我们的信任,然后我们在重要的关头便会堕入他的圈套。"

麦克白显然没有把班柯拆穿预言的话放在心上,反而将这一预言当做喜讯分享给他的妻子。这样的态度是基于麦克白本身固有的欲望和野心。

此外,从麦克白夫人对麦克白的评价中也透露着这位主人公的真实情况。麦克白夫人知道麦克白"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他"不是没有野心",而是"欲望很大",因为这份了解,麦克白夫人想助他一臂之力,用凶恶和残忍弥补麦克白"人情的乳臭"。

而当弑君的行为发生之后,麦克白亦以其他的罪行巩固谋取的王位。他心知"以不义开始的事情,必须用罪恶使它巩固",因而杀死了班柯,以防正如女巫所言,班柯的子孙会世代为王。他还杀死了麦克德夫毫无防范之力的妻儿,因为狂放的麦克德夫不愿意归附,反而投奔藏在英格兰的太子马尔康,企图颠覆他的政权。

这些内心活动和实际行动可以让我们看到麦克白在欲望和野心的驱使下一步步沦丧的清晰轨迹。

2、 预言与合谋——麦克白弑君的外部因素

麦克白的野心和欲望就像一颗深埋在地下的种子,而一些外部因素则促使种子生根发芽,最终破土而出。

女巫的三个预言是罪行的引子。前两个预言的实现让麦克白开始对国王的位置觊觎不已。刚开始,他希望所谓的命中注定的王位能自行到他手里,命运会为他加上王冠,无须自己费力。然而,在庆典上国王邓肯却宣布将王子马尔康立为王储,一定程度上使得王位会自行到来的企盼落空了。但是,对预言的执迷让他无法收手,因而最终采取了谋杀的方式攫取王位。

另一方面,麦克白夫人的唆使和鼓吹亦破除了麦克白的犹豫和迟疑,使弑君的计划真正落实。麦克白夫人有着男人般的钢铁意志和残忍狠毒,她的言辞处处透着狠劲:

"我曾经哺育过婴孩,知道一个母亲是怎样怜爱那吮吸她乳汁的子女;可是我会在他看着我的脸微笑的时候,从他的柔软的嫩嘴里摘下我的乳头,把他的脑袋砸碎,要是我也像你一样,曾经发誓下这样毒手的话。"

简析麦克白心理发展过程(人性沦丧与救赎中的悲剧内涵)(3)

麦克白与麦克白夫人

当麦克白在担心谋杀会失败时,麦克白夫人非常理性地分析了有助于他们取得成功的条件,并提出了周密的计划——邓肯赶了一天的路一定很累,而侍卫则可以用酒灌醉,那便能在邓肯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将他杀死,并嫁祸给醉酒的侍卫。这时麦克白仍有疑虑,担心旁人不相信他们,但麦克白夫人连应对这些情形的策略都想好了,因而麦克白最终被说服,下定决心"去干这件惊人的举动。"

除此之外,那阴森可怖的黑暗环境、那悬在空中指引麦克白行刺的剑,无不作为某种偶发而神秘的因素,驱使麦克白在无法自我掌控的情境中杀死了仁厚的邓肯。麦克白开场第一句即说,"我从未见过如此阴郁而光明的日子。"阴郁而光明,两种截然相反的场景融为一体,成为全剧矛盾而复杂的底色。当城堡弑君的情节发生时,场景则发展为前所未见的黑暗与阴沉,并进一步催发了麦克白犯罪的行动。

女巫的预言、夫人的唆使和阴郁的环境,矛盾旋涡之中的麦克白像一只陀螺,不断被各方势力抽打以至于沦落。环环相扣的偶发条件将杀人的剑递到麦克白手中,他无法及时收手,于是便在欲望和野心中沉沦。

3、 恐惧与悔恨——麦克白的自我评判

内外合力驱使的恶行和人性的沦丧是贯穿全剧的明线,而麦克白的自我评判(常以批判出之)则是似断还连的暗线。

当女巫消失、麦克白独自回想她们的预言时,那些话在麦克白脑中引起可怖的印象,让他心神不宁,"想象中的恐怖远过于实际上的恐怖;我的思想中不过偶然浮起了杀人的妄念,就已经使我全身震撼,心灵在猜测之中失去了作用,把虚无的幻影认为真实了"

离奇的预言就是是好兆还是凶兆?麦克白心存疑虑,但内心深处的恐惧和震撼则透露出他潜藏的自我批判。预言是"虚无的幻影",如果将它当做真实的存在,则不可避免地与恐惧和不安日夜为伍。"影子"的意象出现了不只一次,在戏剧的结尾部分,麦克白亦借助"影子"表达他最痛彻的感受:

"明天,明天,再一个明天,一天接着一天的蹑步前进,直到最后一秒钟的时间。我们所有的昨天,不过替傻子们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熄灭了吧,熄灭了吧。短促的烛光!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到一点儿意义。"

这段经典的独白是麦克白在得知夫人自杀之后说出的。空幻与虚无是潜藏在麦克白心底的真实人生体验。当外部条件不断促使他朝着"虚无的幻影"前进时,对影子之无意义的认知大概从未在他心中抹去, 因而开头和结尾两相呼应,透露出麦克白隐而未发的深切感慨。

除了对虚无和空幻的感知,麦克白也始终不吝惜对自我行为的批判。杀死邓肯、夺得皇位带来的并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无休止的忧虑和自责。"不要再睡了!麦克白已经杀死了睡眠!"自从弑君之后,麦克白便无法正常入睡。他甚至开始羡慕邓肯,成功的人饱受折磨,被杀的人却能安睡,与成败局面截然相反的心理状态昭示着公理的天平倾向于谁。最讽刺的是麦克白自己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为什么我们要在忧虑中进餐,在每夜使我们惊恐的噩梦的谑弄中睡眠呢?我们为了希求自身的平安,把别人送下坟墓里去享受永久的平安,可是我们的心灵却把我们折磨得没有一刻安息,使我们觉得还是跟已死的人在一起,倒要幸福得多了。邓肯现在睡在他的坟墓里;经过了一场人生的热病,他现在睡得好好的,叛逆已经对他施过最狠毒的伤害,再没有刀剑、毒药、内乱、外患可以加害于他了。”

"如果为了物质利益而杀人,那不是真正的恶,如果杀人者除预期的好处外,还为自己采取了行动而感到高兴,那才是十足的恶。"显然,麦克白并未对自己采取的行动感到高兴,而是在审视自己的行为时流露出无限的悔恨。可以说,对麦克白最严厉的批评正来自于麦克白自己。

简析麦克白心理发展过程(人性沦丧与救赎中的悲剧内涵)(4)

麦克白始终是矛盾的。他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空幻与虚无,并且时常饱受恐惧与悔恨所带来的困扰,但是又必须以新的罪行维护进退两难中的自己,比如杀死麦克德夫的妻儿。所以,当麦克白与麦克德夫在战场上争锋相对时,麦克白非常不愿意与之交战。而悲剧的浪潮已把麦克白推到刀锋之前,哪怕再无奈,也不得不战。

麦克白最终被杀掉了。在惩恶扬善的快意之余,莎士比亚也留给读者深深的叹惋。麦克白"毁灭世界,毁灭自己,但他把他所毁灭的东西(包括他自己)的价值显现了出来,……他近乎天神的敏感,烛照了世界,烛照了人性的宝藏。他在身后留下的是一个更为明晰的世界。"

欲望与野心在外部条件的催发下犯下的罪行,于悔恨和幻视中自我弥补,也正是因为他的悔恨和宁安,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救赎的可能。

结语

莎士比亚并没有简单地将麦克白塑造为弑君的暴徒,并以他的死亡作为惩恶扬善的证据,而是着意凸显他残暴之行的偶然条件,细致地刻画他严厉的自我批判,以及被必然性所驱使的虚无和毁灭。他犯下的罪行昭示着人性的沦丧,但痛彻的悔恨和严厉的自我批判则蕴含着人性救赎辉光。沦丧的偶然性、毁灭的必然性和救赎的可能性融于麦克白一身,是此剧悲剧内涵的集中体现。

简析麦克白心理发展过程(人性沦丧与救赎中的悲剧内涵)(5)

参考文献:

[1]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译林出版社,1998年

[2]杨周翰编选:《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3]乔治·巴塔耶著、董澄波译:《文学与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

[4]梁超群、张锷:《<麦克白>:半神的蜕变与人的 救赎》,《国外文学》,2007(3)

[5]王忠祥:《建构崇高的道德伦理乌托邦 ———莎士比亚戏剧的审美意义》,《外国文学研究》,2006(2)

[6]万鹏杰:《<麦克白>中女巫形象的作用诠释》,《外语研究》,2005(3)

[7]杨福:《一出最令人恐惧的悲剧——论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吉林大学,2004年

[6]万鹏杰:《<麦克白>中女巫形象的作用诠释》,《外语研究》,2005(3)

[7]杨福:《一出最令人恐惧的悲剧——论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吉林大学,2004年

#我要上# #泛文化写作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