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技术指导服务(水产养殖有问题)

谈起水产养殖,留着齐耳短发、走路带风的杨锦英是陈家镇不少农户心中的榜样,多年来,杨锦英始终恪守职责,帮助一批又一批的农户解决生产难题,“养殖鱼类不进食”“水质环境不达标”,不管任何急事难事,用村民的话来说“找到杨主任,心里就踏实”。

去年八月,家住陈家镇的秦老伯因自家养殖的鱼发生病害而着急不已。“杨主任,我家养殖的草鱼鱼体变黑,肛门处红肿明显,腹部膨胀不知道怎么回事。”接到秦老伯的电话,杨锦英立马和农技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村民家中进行查看,一番安抚过后,杨锦英开始仔细观察鱼体症状,“除了刚才描述的病症,肠壁局部还有充血发炎,肠粘膜也有部分脱落,应该是肠道致病菌引起的肠炎病。”

水产养殖技术指导服务(水产养殖有问题)(1)

杨锦英(中)为农户解答难题

在基本判断鱼类病害的原因后,杨锦英开始对鱼塘进行初步的消毒,之后通过外用内服相结合的方法提高鱼体免疫力,并在三到五天后对水体进行几次解毒工作。“像这样的紧急情况,在梅雨季、高温天经常碰到,我们几乎都是随叫随到。”杨锦英告诉记者:“过去‘靠天吃饭’的养殖理念深入人心,传统的土塘养殖模式下,环境、水质都是制约养殖产业发展的因素,高温时期养殖区域病害细菌、缺氧浮头等情况更是频繁发生。”

除了常规的病害问题,养殖的鱼类规格、质量品质、供需不平衡的市场态势也大大降低了农户的收益,为了更好解决这一难题,杨锦英带领团队努力探索养殖新模式。2020年,崇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内开展了序批养殖新模式试验,建立的自动排污净化系统、空气能恒温系统、液氧增氧系统有效延长了养殖对象适宜的生长时间,提高了养殖效率。

走进养殖棚,数十个圆形养殖池映入眼帘,伴随着“哗哗”的流水声,密集的白色水泡在池内翻涌而出,随着工人洒下新鲜制作的饲料,密密麻麻的鱼儿跃出水面,争相抢食。杨锦英告诉记者,每个养殖池的一侧,工作人员都设置了物理净化和生物净化设备,通过离心力沉淀、毛刷吸附、生物膜净化等过程可及时分离不溶于水的排泄物和有毒物质,净化后的水体可再次回到鱼池内循环利用,节约了水资源的同时,也实现了环境友好的目的。

目前,大棚内共养殖特色鱼种9类,包括墨瑞雪、银斑鱼、日本鳗鲡、白对虾等。

杨锦英介绍:“原本需要3年生长周期的日本鳗鲡,如今在适宜的水温和水流下,生长时间大幅缩短,通常一年半便可上市。”相比传统模式,新模式下的鱼类品种可持续上市多茬,延长销售季,“水产养殖工业化,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更多养殖户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摆脱 ‘靠天吃饭’的困扰。”

一旁的监控室内,工作人员正通过电子设备实时监测养殖数据,“鱼池内供氧量是否充足”“水质指标是否正常”,所有数据清晰可见。谈起养殖难题,工作人员王师傅的心中颇有感慨,他说:“很多工作人员因为养殖时间短,经验不足,经常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难题。”原来,在该养殖基地建立初期,基地养殖的银斑鱼便因水体有毒物质偏高而造成了大量的缺氧情况,“我们发现池内鱼体没有活力,供氧数据急剧下降,大家伙一下子慌了神。”王师傅回忆道,在多次更换水体、投放新鲜饲料仍没有好转的情况下,工人们紧急联系到了杨锦英。

水产养殖技术指导服务(水产养殖有问题)(2)

杨锦英团队第一时间赶到基地,第一时间排查了水质指标,并在排污口发现了较多的残饵沉淀。经验告诉杨锦英,摄食量偏低、活力不足是亚硝酸盐偏高的主要表现。

水质化验需时间,但时间紧急,养殖鱼类经不起等待。杨锦英果断带领工作人员抽取养殖池底层的老水,补充进新水,并使用相关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控。为防止残饵进一步沉淀,杨锦英指导工作人员调整饵料数量。

“之后的一周,杨主任每天都会前来查看情况,并指导我们如何适量投放饲料及调节水质。”王师傅如是说。

水产养殖技术指导服务(水产养殖有问题)(3)

除了新模式的建设,尾水治理区域的改造也是水产养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在改造工程开始之前,杨锦英便遇到了不少阻碍。“我们交了地租费,凭什么要变成公共治理区域。”“改造过程肯定会破坏原本的设施”“走走走,别来了!”面对养殖农户的不配合、不理解,杨锦英和团队非但没有打退堂鼓,反而跑得更加勤快了。“养殖户的环保意识普遍较弱,一次不行,我们就多跑几次,农户本人说不通就去他们家人那里做工作。”面对面讲政策,苦口婆心说规划,细致地解释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平常投喂的饲料和生物排泄物会使水体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为致病菌的生长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养殖生物必然受到严重危害,我们会尽量缩短施工周期,尽快完成改造。”经过杨锦英多次引导,在了解其中利弊之后,农户们也慢慢接受了杨锦英的方案,气消了一半,改造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作为陈家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杨锦英从事水产技术二十余年,并带领团队开展一系列农牧渔业的研究试验,从稻田种养结合技术、“一稻多鱼”的养殖模式到崇明河蟹的技术探索,让特色农产品走出去、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始终是杨锦英辛勤背后努力的方向。

作为崇明区政协常委,此次上海疫情期间,杨锦英也积极献言,发挥专业优势和特长,向区政协提出了诸多“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蟹种销售运输”的针对性意见,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采纳。“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所有交通运输都得到了严格的管控,扣蟹苗种进不来,种植的农产品出不去,我们组织了相关志愿者,轮班值守道路路口,采取运输接力模式,将苗种、生产物资直运到农户手中。“杨锦英说。

采访中,杨锦英表示:“发挥专业特长,为百姓服务是我的职责,同时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也希望能带领更多农技中心成员,为崇明的农牧渔业尽一份微薄之力。”

记者:汤茵旒

编辑:陈锦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