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来临新一波风口(5G频频叩关诸侯争相卡位)

5g来临新一波风口(5G频频叩关诸侯争相卡位)(1)

在搜索框里,输入“5G”,关联的前两项词条分别是“5G商用”,“5G网络什么时候普及”。

大数据印证着,一个新的通信时代正在来临。

5g来临新一波风口(5G频频叩关诸侯争相卡位)(2)

5G,对普通人而言,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

它看似高不可攀,大国间视它为博弈的关键点,但它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个场景,随处可见5G手机的大幅广告牌,刷屏的5G广告,上面打着各种刺激的标签“创业风口”、“造富商机”……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回顾整个移动通信发展史,每次改变的不仅是通话流畅度和网络运行速度,更是一代产业经济的变革和升级。

3G开启了手机与互联网的交互,4G迈进移动互联时代,由PC端向移动端转变的过程中,在“BAT”身旁也崛起了“TMD”。

比4G快了不止10倍的5G又将带来什么?5G的魅力自然来自于它的高速度和低延迟,几秒钟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在线视频随意拖动无需加载等待。这就完事儿了吗?

“速度,其实是5G最无聊的应用。”

火遍全网的北邮何同学,在其视频中用这句结尾,似乎道破了5G的真谛。

历史总隐藏着真相

真正让你与5G实现亲密接触的,一定是手机。

早在运营商宣布5G商用之前,一些头部厂商从2018年起就提前打响卡位战,陆续向公众展示5G手机,只不过初期的版本营销噱头更浓些。

于是乎,微博上关于是否买5G手机的讨论此起彼伏,屁股决定立场,绝大部分的人还是选择观望。

5g来临新一波风口(5G频频叩关诸侯争相卡位)(3)

手机厂商的未雨绸缪并非没有理由,这是一个希望与不确定兼具的转折时代。

人类有一种独特的本能,就是用历史看未来。而一切的答案,也许藏在之前,3G、4G来临前的那一夜。

5g来临新一波风口(5G频频叩关诸侯争相卡位)(4)

时间拉回到2009年,3G牌照落地,移动遗憾的错失与iPhone合作的机会。北京世贸天阶,联通为苹果举办入华仪式那天,姚晨代言,水均益主持。这样的高光时刻,在4G落地的一刻轰然倒塌。

张晨至今都忘不了,那年他大学即将毕业,在深秋的夜晚等了足足9个小时,只为买到一部iphone。

当时摩托罗拉还拥有姓名,布满键盘又抗摔打的诺基亚仍是市场主流。也是这一年,雷军开始了做小米手机的计划,贵为金山科技创始人的他,在手机界还无人知晓。

当时中国另外一家科技巨头华为还主要依靠运营商卖低端手机,尚未真正在主流市场站稳脚跟。

直到2010年iphone4的横空出世,几乎成了手机时代的转折点。自此后,以诺基亚为代表的一批功能手机开始衰退,进入了全触屏的智能机时代。

历史总是有些相似,2014年,中国从3G跨入4G时,经历过这样的转折,有人借此诞生,有人因此弯道超车,也有人慢慢掉队,最终“中华酷联”的阵营被打散,华为、小米、OPPO、vivo等位居前列。

这个过程中,也不乏搅局者,贾跃亭、罗永浩……4G时代做手机几乎成了互联网人的标配,但并不是每只猪站上风口都一定起飞。

华米OV激进,苹果谨慎

随着2020的脚步逐渐临近,5G的炮火声愈加轰鸣。

其中最为热烈的,是经历3G到4G之变的手机厂商们,“赌上2020”成了他们共同的宿命。

在5G商用牌照落地2个月后,今年8月5日,中兴5G手机开卖,也成了国内第一个正式面世的5G手机。

10天后,华为的首款5G手机Mate 20 X开售,小米也推出两款5G手机,手机巨头们带着重量级产品陆续登场。

截至目前,包括“OV”、三星等在内几乎所有智能手机品牌都已推出5G手机,粗略算下来有20多款。

5g来临新一波风口(5G频频叩关诸侯争相卡位)(5)

于5G前夜抢推新品,并不意味着就拿到了5G时代的敲门砖。从战略意义看,这更多是卡位之举,背后是在4G到5G的转换窗口期,手机厂商彼此都不敢放松。

今年以来,智能手机总体出货量持续下滑,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率触及天花板,高速增长的态势已成过往。

5G提供了打破原有格局的可能。

小米将在2020年推出10多款5G手机,为了给自家手机代言,雷军不知发了几次微博,怼了几次友商,“我们预计中国市场5G手机渗透率达到40%-50%,小米依然会做到价格厚道的5G手机。”

华为就是那个友商,依靠在网络、芯片、终端各个方面的能力支撑,华为过去10年里在5G研发方面投入了40亿美金,是最早推出5G手机的厂商之一;OV相对低调,但凭借三四五六线的门店优势,也在快速布局5G旗舰机。

手机厂商态度不一,有激进,有谨慎。苹果就没有上马5G,库克谈新iPhone为何不支持5G,“潜力虽大,但问题多”,但坊间从未停止过苹果入局5G的传言。

在5G终端竞争的初期,能兼顾高端和走量型5G手机的厂商会占得优势。IDC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国内5G手机整体出货量约48.5万部,价格成为一道分水岭,半年前还维持在6000元以上档位的5G手机,开始逐渐触向下沉市场。

11月,荣耀发布了第一款5G手机V30系列,价格低于3000元。1周前,红米发布了 K30 5G手机,直接打到了1999元的“超低”价格。

极光大数据《2019 Q3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洞察报告》认为,在5G市场争夺战,比拼的不仅是手机厂商谁拔得5G手机发布的头筹,还有如何在激烈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竞争中完成“跨周期”进化,以及持续的技术与创新引领实力。这当中,强势的用户基础与品牌口碑至关重要。

这意味着,5G时代,消费者手中的投票权更为珍贵,他们PICK的结果将决定手机品牌是坐上火箭还是沉入大海。

运营商的万亿市场

5G手机的蠢蠢欲动,背后离不开整个网络布局的建设。

根据时间线,「电商在线」梳理了关于5G最新的变化和结果——

今年4月初,韩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商用5G网络的国家;

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8月5日,国内第一个正式面世的5G手机发布;

当天,北京的文女士和杨先生,分别成为第一个从不同平台收到5G手机的消费者;

10月31日,三大运营商公布5G商用套餐......

商用牌照的正式落地,各地的5G网络建设速度加快。

5G基站的身影,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角落,5G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

“5G究竟要花多少钱”,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

根据最新的《2020中国5G经济报告》,国内2020年—2025年的5G网络总投资额是0.9万亿—1.5万亿元。

这笔投资的最大一部分,将花在5G基站的建设上。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运营商建设5G基站,大部分都是在现有2/3/4G站址下,新增5G主设备,只有很少部分是全新建设。

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国的4G基站已有437万个,从第一个4G基站于2014年建立起,至今已有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平均每年80万左右的建设速度,5G基站的建设速度显然会更快。

10月31日,三大运营商公布5G商用套餐,并于11月1日上线,5G就正式进入商用时间了。

综合来看,5G套餐最低128元,最贵599元。

三家运营商5G套餐每月均不低于128元,算上运营商的预约折扣,最便宜的5G套餐月资费也在90元左右。但相比其他国家,国内资费价格算得上是很感人了。

对于运营商们来说,5G到来的前夜,一样是场卡位战。

2014年10月,4G牌照颁发仅仅10个月之后,中国3G用户已经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当月减少85万;2G用户甚至减少了970万。

移动借此大赚用户,联通却错失了4G风口,进入负增长时期,过了3年的苦日子。

2017年,王晓初接任联通董事长之后,痛心疾首:“在5G部署上,绝不能再犯下4G时的策略错误。”

虽然这一次,三大运营商始终步调一致,但似乎格局很难被扭转。

根据各运营商官网营业厅数据,近6成预约用户都选择了中国移动。截至2019年10月15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5G预约人数分别为660万人、229万人和232万人。

新产业的机会

5g来临新一波风口(5G频频叩关诸侯争相卡位)(6)

5G商用,最大的意义在于,让很多科幻的场景成为现实。

短视频与直播行业成为最先受益者,今年双12,淘宝直播率先推出5G直播,镜头中的翡翠纹路都清晰可见。

今年,抖音、微博都在发力5-15分钟的vlog,腾讯视频也在今年推出时长1-10分钟的火锅剧。

视频平台“动刀”时长,这背后其实是内容风向在起变化的第一步。

随之在内容端的发力更是势如破竹,MCN、PGC生产者、投资机构,都在今年加入了这场大变革。

“万物互联”也将在5G落地后,从一种概念而逐渐成型,互联网巨头自然不会错过这一入口。

这其中,有小米这样,面向居家、生活、轻应用和小微开发者客户群,从智能硬件、终端导入,通过做精做细物联网的“树根”和“根须”。

也有面向各种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和企业群体,以云服务平台为中心,打造物联生态,通过做粗做强物联网的“树干”。

综合来看,阿里左手天猫精灵,右手阿里云,在两条路上走的都很稳。

伴随着5G到来,行业应用将会面临巨大挑战,呈现出差异化、垂直化、个性化的特征。这时会出现一些咨询公司为不同的行业、企业画像,以后人、物、车、仓库都会在网络空间里有一个拷贝的你,而那个网络空间的自己是以数字化的方式来呈现,我们把它叫做数字孪生,所以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跟数字打交道的时代。

这场由5G带来的,颠覆传统互联网应用的革命,有人把它叫互联网的下半场,就是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转变过程。

寓言作家克雷洛夫曾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行动不停,5G终将到来。

(原标题《5G频频叩关,诸侯争相卡位》,原作者杨泥娃。编辑李欣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