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点斗寓意(魁星主管文运之神)

魁星点斗寓意(魁星主管文运之神)(1)

老家益阳洞庭湖畔,矗立着一座魁星楼。

魁星是主管文运之神。古代湖南被称为“南蛮之地”,文化事业相当不发达。以至于到唐宣宗时才终于有个读书人考上进士,竟然号称“破天荒”。俗话说“穷文富武”,地僻民穷反而激发了人们通过读书考科举,从而改变命运的渴望。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读书是否能取得功名,似乎又和“命、运”有关。要想读书高中,苦读固然重要,但古人更信命认命,认为一切都有定数。如果有管文运的魁星保佑,蟾宫折桂是理所当然之事。因此,在科举盛行的年代,全国遍布文昌阁、魁星楼之类的建筑也就不足为怪了。

魁星点斗寓意(魁星主管文运之神)(2)

古代读书人都拜魁星。魁星其实不是一颗星,而是北斗七星中组成“斗”的四颗星的统称。这四颗星名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因为排列如方斗,是北斗之首。魁在古代是为首、第一的意思。凡为首者都称为魁,因此这四颗星被称为“魁”星。

北斗星为众星官的主管,原来有主掌生死寿夭之职。传说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全真七子之一的谭处端得了怪病,怎么都医治不好。无奈之下只好念诵《北斗经》,结果大病即愈。可见北斗星君的非凡神力。道教中有很多不同的北斗咒,据说可以消灾、招福、治病。

主管生死的北斗星君,为什么方斗部分的魁星成了考试之神呢?这也许和道教中对北斗七星的命名有关。组成魁星的四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在道教中又叫做贪狼、巨门、禄存、文曲。民间认为科考状元为文曲星下凡。因此魁星变成了主管考试的神祗也就不奇怪了。

以前考生在考试前,都要在考场周围的市场买一件魁星佩饰,以求得文运之神保佑。道教中的文曲星形象,为一美貌妇人,手中执一个“文”字,身下骑着五色云龙。而魁星的形象,则丑陋无比。这是因为古人认为文字具有神力,可以召神劾鬼。所以魁星就是“魁”字的样子:鬼抬起脚而将斗举起。

平日不烧香,临时拜魁星,效果可想而知。明朝时有个主考官,看到生员们迷信魁星,想要告诫学子们要靠自己,通过努力考取功名。于是这位官员出了一副上联让考生应对:

卖魁星,买魁星,亏心不买,亏心不卖。

对联的寓意直白又直击痛处,“亏心”又与“魁星”同音。这副上联要对上还是颇有难度的,众多考生无一能够对出。到了第二天,主考官又将众人叫过来,告诉他们下联:

真胭脂,假胭脂,焉知是假,焉知是真。

拜魁星是否有效?焉知是假,焉知是真!谁也说不清。

魁星点斗寓意(魁星主管文运之神)(3)

也有种说法,魁星就是西方白虎七宿之一的奎宿。奎宿由十六颗星组成。这十六颗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意思是这十六星的星相,如同文字笔画一样。所以古代称奎为文章。皇帝的手笔称为“奎书”、“奎章”。至于魁星是不是则奎星演变而来,真相已经无从可考了。

魁星作为历史上一种崇拜已经离我们远去。但这种文化现象值得人们深思。现在的考生家长,有在考前拜菩萨、拜孔子的;有旗袍送考的(寓意旗开得胜);有让孩子考前吃一根油条两个鸡蛋的(寓意考一百分)。这些不都是魁星崇拜的遗存吗?只不过换了一个形式而已。

固然可以不信,但我们不能不知道这背后的文化传统。作为现代人,当然更要知道:求人不如求己。先尽一万分人事,然后再静听天命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