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用的旋风铲是什么样子的(盗墓利器洛阳铲)

“洛阳铲”的变化:“21式”铲最厉害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第一把“洛阳铲”——马蹄铲,出现在1923年(民国十二年),到现在的2011年,已有88年历史。可能读者想知道,民国时期的“洛阳铲”与现在的有没有差别呢?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虽然连百年时间也没有,但变化还是很大的,现在的“洛阳铲”都发展到第六代了。

盗墓用的旋风铲是什么样子的(盗墓利器洛阳铲)(1)

民国时候的“洛阳铲”并不是现在这个模样。据离马坡村不远、往洛阳城去的公路旁边的铁匠铺师傅介绍,民国时“洛阳铲”形式单一,也无统一的规格,往往根据定做者的要求来确定。

据《民国盗墓史·秘术卷》》,当年的铲体是马蹄形,铲头厚实,锋口夹钢。铲体比较大,铲头直径在10厘米左右,长度比目前常见的“洛阳铲”要短一截,在14厘米上下。铲尾有銎,方便安上柄子。柄子的材质一般是柳木、桑木,不用铁柄。柄长根据使用者的方便来确定,一般在1米上下。

图:改进型洛阳铲

1954年“洛阳铲”:铲头长短差别较大,长10~20厘米,直径7厘米。

1955年“洛阳铲”:铲头长短相对固定,长20厘米,直径有所减小,在6~7厘米。

如果把1949年以前的“洛阳铲”定义为“民国式”的话,这时的洛阳铲应该叫“50式”了。“50式”和民国式的最大不同,就是铲体厚度小,更薄了,入土更方便。而且因共和国成立初期建设的需要,铁匠师傅在民国式“洛阳铲”基础上,试制出了许多新式铲,如用于杂质多、含水量大的土层使用的提沙铲(也叫泥铲),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在圆形的铲头内安上铁十字或活页,以方便提取砂卵石,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洛阳铲”第一次因此出现了变种,有了狭义和广义之分。

1965年“洛阳铲”:铲头长短固定,长20厘米,直径缩小到6厘米。

1975年“洛阳铲”:铲头长短固定,长20厘米,直径5厘米。

从1960年到1980年,这20年间,“洛阳铲”的变化并不大,区别是,在“50式”铲头直径缩小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这一时期的“洛阳铲”可看成是“60式”或“70式”。“洛阳铲”最大的变化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

盗墓用的旋风铲是什么样子的(盗墓利器洛阳铲)(2)

1985年“洛阳铲”:铲头加长到25厘米,直径缩小到4厘米。

铲头直径继续缩小,铲壁更薄。这一时期的“洛阳铲”可看成是“80式”。“80式”是最为成熟的“洛阳铲”,目前铲头规格、直径基本上都固定为4厘米,这是盗墓贼和考古工作者均公认的最佳尺寸。虽然受到匠人、使用者的习惯,以及原材料等因素的影响,铲子的规格、尺寸会有差异,但基本上不离“80式”。“洛阳铲”的大发展时期则在20世纪90年代。

1995年“洛阳铲”:铲头大小差别较大,长在20~30厘米,直径在3.5~4.5厘米,特殊的专用铲,缩小到3厘米及以下。

这个时期的“洛阳铲”可看成是“90式”。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洛阳铲”家族开始壮大,产品线变得丰富。

从2000年到现在,“洛阳铲”家族越发壮大,已有了可以适应不同需要、不同规格的“洛阳铲”:探铲、提沙铲、破砖铲、套铲、筒铲、平铲、撬铲、灰桩铲、炮眼铲、刷铲等十多个品种。

目前,还出现了三种另类“洛阳铲”,一种是带电动装置的“洛阳铲”,称“电动铲”;一种是微型“洛阳铲”,无实用功能,在旅游市场上当做洛阳特有的工艺品出售,称“玩具铲”;一种是有实用铲功能,却不使用、外表漂亮的工艺“洛阳铲”,称“礼品铲”。

盗墓用的旋风铲是什么样子的(盗墓利器洛阳铲)(3)

图:礼品铲

这一时期的“洛阳铲”可看成是“21式”,即21世纪的洛阳铲。为什么不说是“00式”?这有原因的。因为这以后,“洛阳铲”的产品线已完全成熟,与民国时相比,可以说是世纪性的变化,洛阳铲制造本身已成了一个产业,“洛阳铲”也开始在网点销售。“洛阳铲”的用途也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除了在盗墓、考古中普遍使用外,出现了赏玩和收藏两种消费倾向,而且盗墓的使用主体完全改变。“洛阳铲”目前主要用于考古发掘和工程勘探,盗墓已成次要,这种变化可谓是世纪性的吧。

除了铲头的明显变化,“洛阳铲”的柄杆在各个年代也有很大不同,从木柄→铁柄→活动铁柄→节式可拆钢柄,一路演变而来。具体分布年代是这样的:

盗墓用的旋风铲是什么样子的(盗墓利器洛阳铲)(4)

民国式、“50式”:木柄。

“60式”、“70式”:以木柄为主,出现铁柄。铁柄的出现是“洛阳铲”的一大进步,因为铁柄可增加整体重量,使用时惯性大,更省力。

“80式”:以铁柄为多,出现活动柄。柄子可活动的“洛阳铲”,铲、柄可分离,方便携带,适应了流动盗墓的需要。

“90式”:以活动铁柄为主,出现节式可拆卸可加长柄,这种柄的“洛阳铲”,携带更方便。

“21式”:铲柄全都是活的,而且使用钢管来做,每节在50厘米左右,节与铲头、节与节之间都有丝口,方便拼接;可随意加长,最长可以加到10米以上。一般放在网球袋样的便携包或手提箱内,外出盗墓像旅游一样,除了携带方便外,伪装性更强,是各式铲中最厉害的,满足了现代盗墓贼跨区域、大范围、频繁地流动作案。

盗墓用的旋风铲是什么样子的(盗墓利器洛阳铲)(5)

上述分类,圈内没有这么细,也没有这么多讲究。主要是三大时期,自发明起至1949年、1950年至1980年、1981年至今。这三个时期又可依次定义为“民国铲”、“建国铲”、“开放铲”。

“开放铲”这名词可不是笔者的主观想象,而是因为时代背景。因为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沉寂了30年的盗墓活动,又开始出现、抬头,并趋于活跃——盗墓也进入了“开放期”。

据估算,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20年间,中国大陆至少有30~40万座大大小小的古墓被盗,以每座墓出土10件文物来算,被盗出的文物便多达三四百万件,实际数量远大于此估计。伴随“开放期”的到来,“洛阳铲”的规格、式样出现了重大变化,有了质的飞跃。而伴随“洛阳铲”的这种飞跃,成千上万的古墓被盗毁,大量的文物被出土、流散……盗墓进入了一个疯狂期。

盗墓用的旋风铲是什么样子的(盗墓利器洛阳铲)(6)

图:被盗墓室

但是,不论“洛阳铲”怎么变,可以说万变不离其宗,铲头都离不开下述三种形状,否则就不叫“洛阳铲”了。

(1)弧形。“洛阳铲”最初的构造形式,适应一般土层。

(2)圆形。在弧形基础上改进,适应杂质多、含水量大的土层。

(3)掌形。在弧形基础上改进,铲头为掌形,一面微凹,一面凸起,其他部分均与弧形铲相同,适应含有大块砂礓、卵石的土层。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微信公众号jsnjnfl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