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凡姐妹(首页推荐樊丽)

六一儿童节,对于埋头于书山题海的初三毕业生来说已经没有了过节的气氛。晚上,我妈拿出一个红布包,说,这钱已经放了五年,你姥姥走了五周年了!我一怔,时间过得真快呀。妈说,按老规矩,你姥姥走时身上带的钱,满五年后要分给后辈子孙,必须要花出去,这样最好。给一凡带回去吧。想起已逝的我的姥姥,女儿的太姥姥,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思念。

摘录下我和女儿两代人的文字,以示纪念。爱,不需要任何形式,只要您在我们的记忆中存在,代代延续,这,或许就是生命延续的本质吧。一位作家说,我以为的天堂是这样的——地上的人逝去了,天堂中先到的亲友在天上迎接他们,亲朋又能相聚了,他们载歌载舞。多好啊,地上的亲友哭泣送别时,天堂的亲人在载歌等待。也就无谓悲伤了。我相信,这就是天堂。

樊凡姐妹(首页推荐樊丽)(1)

梅香

作者/马一凡

又见故乡园中的梅,那么美,香得夜都醉了。我凝望着,泪水却模糊了我的视线,朦胧中似乎望见了她的身影——

“梅花香自苦寒来”,已逝的太姥姥的一生,便是经历那股苦寒磨砺后,才愈发透出质朴的清香。

太姥姥的童年是在流离辗转中度过的,她与亲人失散,从安徽逃荒到河南,被我太姥爷的父母一家收留。我太姥爷去世的早,大字不识一个的太姥姥在那个闹饥荒的年代,把六个孩子拉扯大,需要付出多大的艰辛啊!正是这样的生活造就了太姥姥的坚强与勤劳。当我姥姥一代终于成家立业了,太姥姥却从不闲着,我妈妈那一代又是在太姥姥的臂弯里长大的。

眼前落花飘零,心中感慨无限,一幕幕涌上心头。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太姥姥和我们同住,太姥姥很疼爱我,我也最爱她。那时的我很调皮,吃饭时总是用手抓。有一次,妈妈终于忍无可忍了,拿起筷子毫不留情的在我手上狠敲了两下,痛的我只想嚎啕大哭,可是看见妈妈对我横眉怒视,硬是把泪憋了回去。这时太姥姥的脸沉了下来,皱成了一朵菊,她用责备的目光看着妈妈,仿佛在说:“孩子那么小,干嘛下手这么重呢?”我用儿童狡猾的目光看出,太姥姥不会责怪我,便一头栽进太姥姥怀抱中,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放声大哭。太姥姥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疼爱地说:“以后别用手抓饭吃了啊,指甲里有小虫子,吃到肚子里呀,肚子就会疼的。”我挂着满脸的泪花,点了点头。

想到这时,我不禁“扑哧”一声笑了,却回过神来,看见这满树的梅在风中轻轻摇曳着,扑面的清芬,仿佛是太姥姥疼爱的目光,心中涌起阵阵酸楚,眼前又浮现出另一幕:

长大以后,离开了老家,回去的次数也少了。又一次回去了,“太姥姥,太姥姥!我回来啦!”她应声倚在门旁,八十多岁的太姥姥那瘦削的脸庞乐成了一朵大丽菊,那是怎样一种欣喜的神情啊!我至今记得好清楚好清楚呵。

太姥姥踱着小步,赶紧去打开一只上着锁的木箱子,拿出了她平时不舍得吃,专门留给我的饼干点心等。可这些吃的,对我来说都没什么吸引力,只是看见太姥姥期待的目光,我才慢慢地吃着。太姥姥似乎察觉出了我的不稀罕,便从怀里掏出一个蓝格子手帕,一层层打开,从那本就不厚的一沓钱中,抽出一小沓,说:“乖宝儿,拿钱买点吃的去。”目光中满是疼爱。我看见太姥姥那身洗得退了色的蓝布衣服,心中涌起阵阵感动。

泪水再也止不住了,像决堤的水,奔涌而出。这时,那梅香又萦绕身边,似乎在说:“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啊,花虽飘零,暗香依旧。我要把眼泪拭去,让思念随着这梅香在心中长存。

樊凡姐妹(首页推荐樊丽)(2)

我的姥姥

作者/樊 丽

初夏的朝阳碎金般洒在开满了星星状鹅黄小花的葡萄架上,洒在我和姥姥的身上,姥姥拿着桃木梳子,一边梳理着着我(五六岁时)稀疏的黄头发,一边唱道:“黄毛丫头懒梳头,蘸点儿桂花水当头油……”小院里便飘出姥姥慈爱的笑声,我稚嫩的笑声。

姥姥——我最亲爱的姥姥!因为父母工作忙,我从小就长在姥姥家,是姥姥一手把我拉扯大的。童年的记忆,就是对姥姥家的记忆,那金镶玉的三间大房子(墙壁是舅舅们打的泥坯垒的,房顶是稻草苫的顶,用红瓦压边,戏称为“金镶玉”。)院里搭着一个正方形的葡萄架子,夏天的早饭,一般都是安置在绿叶葳蕤的葡萄架下,一方小桌,摆着一碟油汪汪的咸鸭蛋,一碗自制的西瓜黄豆酱炒青红辣椒丝,还有一碟玉一般表皮内透着橘红的糖蒜,就着糯软的白粥,或是清热去火的绿豆粥,喝得酣畅淋漓。

姥姥是个苦命的人。七岁从安徽逃荒到我太姥姥家做了童养媳,早已不知家人的死活,亲人何在,只是每天不停的劳作,夜晚蜷休在灶房里,是个苦命的人。

可姥姥又是一个无比坚强有韧性的劳动妇女。我姥爷过世的早,那时我母亲还在上师范,最小的小姨才一岁,她独自一人把六个子女拉扯大,并教育他们自食其力。姥姥,一个大字不识的小脚老人,却教会了我许多的人生道理,让我永远心存感激!

从我记事起,总是看见姥姥忙碌的身影。院中的一辆双轮架子车便是姥姥一家吃饭的工具。有时是姥姥和二姨推着满满一车子煤或焦炭吃力的运到淮河边的3号5号码头;有时是姥姥和大舅一起推着一车子石子沙子或石灰运到乡下。隔不了三五天,姥姥家的厨房就会炊烟袅袅地散发出馒头香气。记忆中姥姥蒸的馒头又大又暄,散发着麦子的清香,那个热乎乎,暄腾腾啊,如甜美的梦一直氤氲在我的记忆中。隔三差五姥姥还会蒸些肉包子菜包子,那白胖胖,软乎乎,香喷喷的大包子呵,抱着它心里就是美滋滋的,有吃的,真好!有姥姥,真好!每当馒头的香气四溢时,姥姥家灶台前的柴草堆上就会坐着一个人,我们小孩子背地里都叫他聋子,其实,他并不聋,只是耳朵有些背,需要大声地和他喊话。他是个驼背,腰驼得厉害,都快弯成九十度的角了,他和妻子都有残疾,他家的孩子又多,日子自然过得紧巴。每次,他在灶前吃完包子馒头,姥姥总让他带一兜吃的回去。要是他没来,姥姥便用白色的粗布包了馒头包子,让我给送去。再后来,小舅开了烟酒店,日子过的不再拮据了,姥姥还是救济他们一些衣物吃食什么的。姥姥总是说,唉,穷帮穷,富帮富,谁没仨俩穷亲戚穷朋友的。

没有高深的道理,只是质朴无华的语言,我想这就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吧。天堂里的人之所以快乐,大概就是因为他们能够互相给予和帮助他人吧。在困难时的真心帮扶,在危机时的真切问候,会温暖多少弱小的心灵啊,姥姥——让我心存感激的人,教会我做人的真谛!

姥姥活了八十多岁,也算得是高寿了,她一生留下了许多的“至理名言”,让我记忆犹新。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没有方法又累又疲惫,整天不愉快烦躁不已,姥姥一句,“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管啊!”让我冷静不少。当我为亲戚孩子学业上的不上进暴怒时,姥姥一句,“都坐轿,谁抬轿嘛”让我醒悟不小……姥姥,是您教会了我太多太多的道理,这是书本以外的道理呵,怎能不让我心存感激?

在这个喧嚣忙碌的尘世中,多少人陷入名利欲望的泥潭不能自拔,幸福似离我们渐行渐远,而每当我想起姥姥,就会给自己设置一个最低的幸福底线,才发现你感恩生活,生活会把幸福千百倍的回馈于你。感激我亲爱的姥姥!

樊凡姐妹(首页推荐樊丽)(3)

作 者 简 介

樊丽,信阳市浉河中学教师。爱生活、爱美丽,喜欢自己拥有的一切,恬淡静然地享受人生。

关注微信公众号jgyxcpt

品读中国最美行走散文

投稿请附件发送个人创作简历和近期生活照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