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的颈联的作者思想感情(丁仙芝的诗渡扬子江借景抒情)

丁仙芝,字元祯,曲阿(今江苏丹阳市)人,唐开元十三年(725)登进士第,仕途颇波折,直至开元十八年(730)仍未授官,后亦仕至主簿、余杭县(今属浙江)尉等职,好交游,其诗仅存十四首。

《渡扬子江》是诗人被调任余杭县尉渡过长江时所作。

渡荆门送别的颈联的作者思想感情(丁仙芝的诗渡扬子江借景抒情)(1)

渡扬子江

(唐代)丁仙芝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岸明。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渡荆门送别的颈联的作者思想感情(丁仙芝的诗渡扬子江借景抒情)(2)

这首诗以乘舟行进时景物递变这一特点来布景构思,抒写了诗人横渡长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首联“桂楫中流望,空波两岸明。” 写渡江所见,境界开阔。诗人乘坐的船到了江中间,举目眺望,只见两岸的景色清晰地映照在辽阔的水面上,明朗而空灵。

渡荆门送别的颈联的作者思想感情(丁仙芝的诗渡扬子江借景抒情)(3)

颔联“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进一步写“两畔”的动态景象:有山有林,有城有驿,写尽南北两岸景致。乘船向前划去,树林便向后退,扬子驿从树林中展现出来;船在前进,山在后退,逐渐看见对面的润州城矗立在群山中。语句工整对仗,富有表现力。

渡荆门送别的颈联的作者思想感情(丁仙芝的诗渡扬子江借景抒情)(4)

颈联“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由视觉写到感觉,然后由景到情过渡。海的尽头岸边上阴暗幽静,江面上来自北方的秋风吹起了阵阵的寒意。

渡荆门送别的颈联的作者思想感情(丁仙芝的诗渡扬子江借景抒情)(5)

尾联“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更闻”紧承上句,写听觉,写寒秋来临给人的感受。诗人听到了岸边枫叶掉落的淅沥声音,顿觉秋风袭来,给长江两岸的树林和山峦笼罩了一层秋色。同时,以秋声秋叶作结,点出诗人的秋愁,即乡愁。

渡荆门送别的颈联的作者思想感情(丁仙芝的诗渡扬子江借景抒情)(6)

全诗以“望”字贯通全篇,“行”字增添动感,写景中又杂入触觉和听觉感受,描绘出一片独特的秋意风景画。构思巧妙,画面清新,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