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建议喝隔夜茶(隔夜茶有毒)

很多人都跟我说隔夜茶不能喝,隔夜茶会导致癌症,我都会告诉他们没有必要担心。但是,还是止不住的有人跟我说这样的话。那么,这隔夜茶是什么妖魔鬼怪,到底能不能喝呢?先看看:

为什么现在建议喝隔夜茶(隔夜茶有毒)(1)

这些书里都没有隔夜茶的定义

一、隔夜茶不能喝的说法从哪里来的?

不知道怎么给隔夜茶定义,反正我翻了电脑上38本书也不见有定义,而公司里茶专业的书也没有给定义,好像这只是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就像”我去“一样。

隔夜茶这个说法最早应该出现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的一个故事,说的是夏天一家的女人晚上给自己的两个孩子洗澡,旁边桌子上有白天喝剩的茶水,孩子口渴,就拿给他们喝了。谁知道一会的时间孩子就不见了,盆里的水变成又浑又腥的。 所以自古隔夜茶都不许喝的,怕晚上有壁虎在水边交配,壁虎的精液落入水中有剧毒。但是现代医学已经表明,大多数壁虎是没有毒的!所以这真是对茶叶天大的冤枉,如果可以申冤的话大概是冤过窦娥的。

二、什么是隔夜茶?

隔夜茶的定义,现在业界都没有一定的说法。古代大致是指过夜就算,我没找到相关典籍给它的定义。难道过了夜就算隔夜吗?如果凌晨4点泡出来的茶水,凌晨6点喝,算隔夜吗?而正常情况下,新冲泡出来的茶水,在3小时内饮用的话,其营养元素不会有什么流失的。

为什么现在建议喝隔夜茶(隔夜茶有毒)(2)

三、我是怎么对隔夜茶下定义的?

我没有过于纠结在这个夜字上,而是把着眼点集中于时间上。茶之所以有保健的作用是因为茶叶里含有咖啡碱、茶多酚、维生素(B、C)、氨基酸、蛋白质等等有益物质对人体有益,而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冲泡出来的茶水放置超过8个小时,营养物质已经流失得差不多,没有什么营养了,可喝可不喝。而在12小时以上的的就不建议喝了,尤其是天气热的时候,不仅汤色不好看,口感也差,而且大概念会出现馊味(因为茶中的蛋白质和空气发生反应了),这里就不适合喝了。

所以,我聚焦的点在时间上,而不是在夜晚上。其实晚上气温比白天低,茶汤可保存的时间还可以比白天长一些。你们觉得呢?

为什么现在建议喝隔夜茶(隔夜茶有毒)(3)

四、隔夜茶有什么危害?

为了方便理解,还是用隔夜茶这个概念,但是大家明白要我说的是冲泡好的茶汤直接与空气接触超过8小时的茶。

由于茶汤暴露在空气中,茶中的茶多酚、水会和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胶状物质——茶锈。茶锈进入人体,与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结合、沉淀,阻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但是,只是影响营养物质和吸收和消化,不致癌。

为什么现在建议喝隔夜茶(隔夜茶有毒)(4)

五、我们做茶的人喝隔夜茶吗?

喝,尤其是我领导,睡着必泡一壶茶第二天早上起来第一口就是喝这个茶。我自己偶尔也喝,但是口感实在是不好啊,我还是喜欢新鲜的茶汤。

为什么现在建议喝隔夜茶(隔夜茶有毒)(5)

六、隔夜茶有什么妙用?

1.止血:隔夜茶中含有丰富的鞣酸,可以加速血液的凝聚。口腔出血时可以含漱,皮肤出血可用其洗浴。

2.明目:隔夜茶中的茶多酚有抗菌消炎作用,如果眼睛出现红丝,可以每天用隔夜茶洗几次。

3.固齿洁齿:茶水中的氟与牙齿的珐琅质钙化以后,会增强对酸性物质的抵抗力,减少蛀牙的发生;氟还能 消灭牙菌斑,最好饭后两三分钟用茶水漱口。

4.除口臭:茶中含有精油类成分,气味芳香,经常用茶漱口可消除口臭。

5.止痒:用温热的隔夜茶洗头或擦身,茶中的氟能迅速止痒,还能防治湿疹。

6.防晒:皮肤被太阳晒伤,可用毛巾蘸隔夜茶轻轻擦拭。因为鞣酸对皮肤有收敛作用,茶中的类黄酮化合物 也有抗辐射作用。

7.隔夜茶含有丰富的醇素、氟素,可防止毛细血管出血。如患口腔出血、皮肤出血、疮口脓疡等毛病,可用它医治。若毛病出在口鼻部分,可用隔夜茶盥洗,含漱。

8.去腥、除油腻:隔夜茶还有特强的除腥气和除油腻的功效,吃虾蟹后用来洗手倍感清爽。

9.通便:清晨起床后,喝一杯昨晚泡的隔夜凉茶,有通便、醒脑、减脂效果。

10.隔夜茶中所含的丰富物质,有治脚气的功效。

11.抗癌、抗氧化:茶水放置时间长了会变为红褐色,这是由于茶多酚氧化成了红褐色的茶色素。研究表明,茶多酚和茶色素均有很强的抗癌、抗氧化作用,虽然说隔夜茶中维生素C的含量大大减少,但依然具有抗病作用。

12.生发:用隔夜茶洗头,还有生发和消除头屑的功效。如嫌眉毛稀落,每天可用刷子蘸隔夜茶刷眉,日子久了,眉毛自然变得浓密光亮。

这里说的隔夜茶是指大叶子的茶叶制作的茶哦,像绿茶、乌龙、普洱、龙井等,但是不包含玫瑰、菊花、茉莉这种花茶哦,因为花茶没有茶多酚这种物质,不会和氧发生变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