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何不渡江而选择自刎(项羽并非不想渡乌江)

项羽并非不想渡乌江,而是回不去江东,就算回去了也徒劳无益!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两句歌咏西楚霸王的诗句,出自两宋交际著名女词家李清照之手,诗句用词简单,情感饱满,朗朗上口,人尽皆知。

但很多人却不知道,李清照写下这两句诗的本意,只是想借项羽讽刺快马加鞭难逃的丈夫和丈夫背后的整个宋廷高层。

看见丈夫丢下夫妻俩一世收藏的玉石,带着她慌忙南窜,她才终于看清了,多年来同床共枕的意中人,并不是她想象中的样子,他既没有西楚霸王的武力,又没项羽的霸气与骄傲。

国乱思良将,家贫念贤妻。

作为词人的李清照,并不想要一个能带着她仓皇北顾的丈夫,而是想要一个敢横刀立马的保护伞。不过很可惜,他丈夫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她丈夫背后的赵宋皇族,更是一堆懦夫组成的公子哥。

于是,李清照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写下了这首《夏日绝句》: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为何不渡江而选择自刎(项羽并非不想渡乌江)(1)

虽然李清照在诗中说项羽不肯渡乌江,但以李清照的学识,她一定好清楚,不肯渡江只是表面的情绪反应,只不过项羽的托辞罢了。

项羽不是不想东渡乌江,如果他不想东渡乌江,就不会在八百壮士只剩下二十四个的时候,还一个劲地往乌江边上跑。当项羽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跑到乌江边的时候,才清楚地知道,天绝项羽,偌大的乌江上,只有一条小船,这是刘邦在逼项羽做最后选择,选择做孤家寡人,还是选择和最后的支持者同生共死。

项羽选择了后者,因为项羽知道,如果他选择做孤家寡人,也未必成了得孤家寡人,很可能是阶下囚。

当年,他和他的叔父率八千勇士渡过淮河,来到江东,那里是楚国故地,他们借着亡秦复楚的口号,迅速壮大到六七万人,从此开启了王霸之路。

如今,他若是孤身一人回到江东,江东父老会如何看他,一个贪生怕死的君王,还能得到江东父老的信任吗?会不会像齐王田荣那样,被他曾经的臣民杀掉呢?会不会像隐王陈胜那样,被自己的车夫杀掉请赏呢?

那一刻,他终于明白,自己永远都无法战胜刘邦,刘邦无论怎么败,都没有众叛亲离,都没有成为孤家寡人,都没有失去民心,所以刘邦总得东山再起,所以刘邦屡败屡战,终于笑到了这最后一刻。

项羽为何不渡江而选择自刎(项羽并非不想渡乌江)(2)

反正王图霸业已成空。

反正已不能东山再起。

反正终究是难逃一死。

接下来就是怎么死的问题了,是像田荣那样被自己的臣民杀掉,还是做了俘虏被汉王刘邦枭首,还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对于骄傲的项羽来说,除了战死沙场,别无选择。

于是,天生骄傲的项羽,选择转过头,徒步,冲向汹涌而来的汉军,只求速死。

若不是看到吕马童,若不是看到昔日的熟人成了刘邦的马前卒,项羽还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败得这样彻底,刘邦竟然有一种魔力,把昔日最信任自己的故人,变成了自己的敌人。

带着最后的骄傲,项羽再一次展现了他的“妇人之仁”,希望用自己的人头,换来吕马童的感激。

项羽举起了短兵,刺向自己的要害。

项羽为何不渡江而选择自刎(项羽并非不想渡乌江)(3)

项羽并非不想渡乌江,而是回不去江东,就算回去了也徒劳无益!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

插图来源:电视剧《楚汉传奇》,何润东饰演项羽,陈道明饰演刘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