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孙炜新作登多家好书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社长佘凌推荐十种好书)
//
书香上海自8月8日起
特推出“半年盘点”专栏
邀请各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推荐本社半年好书
今天为大家带来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社长 佘凌
推荐的十种好书
快看看有没有自己心仪的好书吧~
荐书人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社长 佘凌
好书·书单
1
《中国文集日本古注本丛刊(第五辑)》
卞东波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丛刊为卞东波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古代汉文学史”阶段性成果。本丛刊第五辑收录了《文选》《陆宣公全集》等中国文学史上经典作家文集的日本注本。本丛刊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在日本传播与接受,东亚汉籍交流史、日本汉学史以及东亚汉文化圈文学交流史的宝贵资料。
2
《欧洲医疗五百年》
[英]基尔·沃丁顿 著
李尚仁 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随着人们越发关注医疗,医疗社会史也逐渐成为史学研究的新潮流。但医疗的发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所谓的医疗社会史也并不是某几个英雄人物或某几项技术革新的光荣记录。作者在本书中达成了一个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那就是综合了近40年来有关欧洲16—20世纪医疗社会史研究的丰富成果,写成了一部精彩可读的介绍性著作,全面运用史料和客观分析,探究医疗发展与社会变迁的深远关系,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复杂而丰富的欧洲医疗世界。
3
《十字军运动》
[英]海伦·尼科尔森 著
赵凯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十字军运动,绵延了几个世纪,波及了多个国家和地区,吸引了无数人前赴后继。然而,在这场以信仰为名的战争中,敌人不只是异教徒,目的地也不只是遥远的圣地,矛头还转向了其他基督教国家或地区。那么,这场运动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又经历了怎样的转变?海伦·尼科尔森带你洞悉这段历史的风云突变。
4
《欲望的禁令:20个直入人心的心理治疗故事》
[德]乌尔里希·索尔曼 著
徐胤 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这是一部来自于生物能量心理治疗师在面对有性侵创伤的来访者时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手记。本书向读者强调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关注和重视人们受到伤害的灵魂和身体的重要性。读这本书,会让你对心理咨询师的内心世界、对性侵受害者的世界,以及人类关于性的纠结有更深的觉察和领悟。
5
《秩序、失序与战争:社会适应与社会信任》
[英]罗伯特·莱顿 著
魏澜 纳日碧力戈 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通过研究市民社会、社会关系的演变以及社会秩序的崩溃,重新审视了暴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借鉴人类学、政治学和进化论诸理论,本书为理解人类社会的稳定与不稳定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方法。作者对当前“市民社会”这一概念提出了根本性的批判,认为理性行动是所有人类社会的特征,而不是启蒙运动后的欧洲所独有。
6
《女士接力:美国变革者》
钱满素主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选取美国历史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女性人物,以每章两万字左右的篇幅为这些盖棺定论的历史人物立传。她们创办学校、建立组织、公开演讲、写作、推动立法、探索艺术、反抗权威······与所处时代女性固有的枷锁对抗,在各个领域都发出掷地有声的声音,堪称女性追求自我、改造社会的典范,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历史与文明的进程。
7
《万事大“急”:我与强迫症的故事》
[美]杰森·亚当·卡赞斯坦 著
张仲宇 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漫画家杰森·亚当·卡赞斯坦自小患有强迫症。这是一种精神疾病,迫使他不由自主地执行强迫行为,以避开那些并不存在的危险。他只是想过平常的生活,却一直被他那过于活跃、焦虑的大脑困扰。在人生处于低谷的时候,他终于下定决心求助心理医生,并努力学会与这种病症相处。在这部图像小说中,这位《纽约客》漫画家坦率而有趣地分享了自己与强迫症作斗争的故事。
8
《深度互联:如何在信息超载时代重塑社交健康》
[英]朱莉娅·霍布斯鲍姆 著
武力 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在万物互联的信息科技时代,每个人都生活在由网络技术和社交网络主导的环境中,我们因此全面连接在一起,也因此让我们处在一个关系过载时代。作者为我们的时代病症开出了良方,她提出了“社交健康”的概念和“社交健康六边形”的综合解决方案。所谓社交健康,是指我们在正确的时间与正确的人沟通正确的知识的行为,而社交健康六边形则是充分利用管理、沟通和第六感来应对知识、时间、网络带来的挑战。
9
《西学东渐与东亚》
[日]川原秀城编
毛乙馨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耶稣会在华传教时期,即明朝许可传教士在内地居住(1583)至清朝全面禁止天主教(1724)的这段时间。学识渊博的东西方精英们怀揣着理性的好奇心,相互交际往来,在各地上演着“普遍对普遍”的讨论,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这种和平的文化交流如何结出丰硕的果实,本书通过史料将其探明,并思考其在历史上的深刻意义。
10
《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
[日]毛利嘉孝 著
耳田 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流行音乐的实践与前卫实验或左翼的实践不同,面对资本和权力,采取的通常是二重性立场,在拥有对抗性的同时,也隐藏着被同化的可能。这样的二重性本身,才是建立真正良好秩序的关键,也是流行音乐的魅力所在。本书循着音乐研究中经常缺失的政治、经济视角,自“流行音乐纯粹只是音乐”这样的观点中跳脱出来,从全面包裹着流行音乐的整体社会性脉络出发来对其进行重新思考。
END
编辑:周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