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行测常考知识总结(公考行测提升非基础知识3.12)

别人会的你要会,别人不会的你也要会,这是上岸的唯一途径。

常识

1. 世界三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就是环太平洋地震带。

欧亚地震带:全球第二大地震活动带,全长两万多公里,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地震带就是欧亚地震带。

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地震和火山活动大洋中脊轴部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故又称活动海岭,有别于不活动的无震海岭。

公考行测常考知识总结(公考行测提升非基础知识3.12)(1)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2. 我国的特殊地貌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云南、贵州、西藏东南部等地区),这些地区石灰岩分布广泛,全年降水丰富,对石灰的侵蚀、溶蚀等作用明显。

雅丹地貌是一直是典型的风蚀性地貌。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岩石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小山包上部的岩石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丹霞地貌一般认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中国的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

公考行测常考知识总结(公考行测提升非基础知识3.12)(2)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词语积累

1.马齿徒增:马年龄越大,牙齿越多。所以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2.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细致生动,现在指丑态毕露

3.李代桃僵:是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公考行测常考知识总结(公考行测提升非基础知识3.12)(3)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言语理解精选

珊瑚是低级海生动物珊瑚虫分泌的碳酸钙骨骼,或称躯壳、珊瑚体。珊瑚虫以捕食海洋中的细小浮游生物为主,并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碳酸钙,变为自己生存的躯壳。无数的珊瑚虫聚集在一起,吸取海水中的碳酸钙组成它们共同的“家园”,从而形成了珊瑚礁。在海洋中,珊瑚礁虽然只占据不到0.2%的面积,却养育了1/4的海洋生物种类,还有近1/3的海洋鱼类生活在其中。研究发现,正常珊瑚礁的结构非常复杂,表面崎岖不平,充满裂缝和坑洼。这使它们能打碎海浪,通过摩擦消耗海浪的大部分能量,降低抵达海岸的海浪高度。根据上述文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小浮游生物是珊瑚虫的主要食物来源

B.珊瑚礁能抗海浪主要与其形态构造相关

C.珊瑚礁的重要来源是海水之中的碳酸钙

D.将近三分之一的鱼类生活离不开珊瑚礁

解析:这类型题我们首先要看一两个选项,再带着选项读文段,可以提高速度,其次一定要细心,选项的陷阱大部分都是偷换概念,或者无中生有。我们来看题目,选项A对应的是文段开头“珊瑚虫以捕食海洋中的细小浮游生物为主”,选项C是接下来的“无数的珊瑚虫聚集在一起,吸取海水中的碳酸钙组成它们共同的家园”,选项C则是文段最后“正常珊瑚礁的结构非常复杂,表面崎岖不平,充满裂缝和坑洼。这使它们能打碎海浪”前三项都正确,再来看选项D.将近三分之一的鱼类生活离不开珊瑚礁,而题目中说的是三分之一的海洋鱼类,明显的偷换概念,所以不正确的选项选D,放这道题的目的就是要再一次强调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陷阱就那么几个,很好辨认。

公考行测常考知识总结(公考行测提升非基础知识3.12)(4)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逻辑推理精选

(单选题)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公考行测常考知识总结(公考行测提升非基础知识3.12)(5)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A)①③⑤,②④⑥

B)①②④,③⑤⑥

C)①③⑥,②④⑤

D)①④⑥,②③⑤

解析:做图推题,我们一定要做一道记一道,这样才能形成题感,提高我们图推题的能力。这道题看起来简单,好像是考封闭空间、又好像是在考相似图形,但是沿着这两个思路是没有正确答案的,题目中有曲线、有直线,我们不妨来数数曲线和直线的个数,②④⑤曲线与直线的个数相差1,①③⑥曲线与直线的个数相差2,这就是这道题的规律,答案选C。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