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生不招了吗(国防生停招四周年)

国防生不招了吗(国防生停招四周年)(1)

写在前面:我在努力寻找每一个散落在人海的国防生。让你们回家,是我奋斗的使命和一生的情怀。

2017年5月26日,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普通的一天。

一样的南国雨巷,一样的北国风光;一样的碧波荡漾,一样的冰雪风霜;一样的氤氲幻想,一样的充满希望。

在我们的人生中,这不过是平常的一天。

一样的早出晚归,一样的行色匆忙;一样的柴米油盐,一样的万户飘香;一样的吵闹喧嚣,一样的儿女情长。

但是,这一天,对于我们国防生来说,却是改变命运走向的一天。

2017年5月26日上午,国防部新闻局表示,从2017年起,不再从普通高中毕业生中定向招收国防生,也不再从在校大学生中考核选拔国防生。从那一刻,国防生的历史注定了逐渐消失的走向。

而最后几届国防生该何去何从,是摆在那时的一个问题。

国防生不招了吗(国防生停招四周年)(2)

果然,在2018年毕业季的前夕,国防生毕业可以选择分流的消息不胫而走,也瞬间引起的广大国防生的讨论。很多国防生抱着去部队建功立业的信心坚决打击这种消息的传播,可最后当一切实锤敲定,又一片哑然。

其实,关于国防生分流的传言2017就已经浮现。当国防生停招的消息传出的时候,就有人想知道接下来的几届未毕业的国防生还能不能去部队。

果然,在2018年毕业的前夕,国防生分流的消息正式落地,国防生们也在毕业前拥有了一次自己的“选择权”,分流解约或者进入部队。这一刻,值得记录国防生的历史。

“分流”的消息,使得原本就业方向单一的国防生有了3条选择:

1、去部队。毕业后进入军营成为军(警)官,这仍然是目前国防生毕业最主要的去向。

2、转改文职。“军(警)官岗位和文职人员岗位之和应不低于毕业国防生总数,其中文职人员一般不低于毕业国防生总数的50%”。其中,研究生学员转改文职岗位,主要采取留本校(院、所)转改的方式进行。

3、面向社会分流。“对不愿到部队工作的国防生,经国防生本人及其家长共同书面申请,可与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解除国防生培养协议,成为地方生,面向社会分流,国防生可不退还国防奖学金,不缴纳违约金,不承担其他责任。”

正是这样多元的选择方案,让最后的国防生做出了自己最重要的决定。

国防生不招了吗(国防生停招四周年)(3)

那么,这些最后的国防生,现在近况如何?让我们把镜头拉向5月22日上午,定格在这份新闻面前。

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冰雹、冻雨、大风等突发极端天气,截至5月23日10时,共造成21名参赛人员遇难,8人受伤,引发重大保险事故。

事故发生后,军地相关部门组织救援。这其中,武警白银支队的一名武警警官带人救援映入了我的眼帘。他就是一名国防生。我在他的朋友圈了解到,他曾参与救援并连续奋战。

这是我能了解到的新闻,还有多少了解不到的重大任务有国防生的参与,我们并没有统计,但是我们知道那些牺牲的国防生们,都是在执行重大任务中失去生命,他们的名字不仅仅会镌刻在军队英烈的名录中,更会在国防生的史册上凝聚成光辉的亮点。

每每谈到国防生,总会有人抛出国防生不行、国防生制度有问题这样的论断。这样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我们也没必要天天挂在嘴上,毕竟已成既定事实,但是自从国防生停招后,“新国防生”的选拔却一再冲上“军圈”的风口浪尖。

2020年7月30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大校答记者问。会上,我们看到一条重磅消息。

任国强大校说:为贯彻落实军委改革决策意图,拓宽从士兵中选拔生长军官渠道,吸引高考成绩优异、具有发展潜力的士兵,今年开始试点对“双一流”(国家一流建设大学、一流建设学科)的在校生士兵(保留入学资格或保留学籍入伍)免试攻读军校。此类士兵的高考文化成绩需达到本省份一本控制线,军事共同科目考试成绩优秀,所学专业符合军队建设需要,且满足军队院校招收学员政治条件、身心条件,以及士兵报考军队院校的其他条件。

国防生不招了吗(国防生停招四周年)(4)

图|王刘金 来源|军影摄影师

国防生不招了吗(国防生停招四周年)(5)

有人称之为“新国防生”版本,当然这是民间称呼。而2020年底,直招军官的招聘要求也不禁让人再次联系到重点大学国防生的培养与选拔。最后,还是2021年1月1日的元旦大礼包分量十足,此次共有12份法规和行政规范性文件。

涉及到军官的管理、选拔补充、教育培训、考核、晋升任用、交流、退役、待遇定级、专业技术军官、岗位管理、发展路径、改革期间等级转换等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军官职业的方方面面。其中,对军官选拔补充制度进行整合重构,主要作了4个方面调整完善特别引人关注。

其重要变化为,一是优化补充来源渠道。改变过去政策零碎、分散管理的做法,统筹选拔招收生长军官、直接选拔招录、特招地方专门人才等各类渠道,明确各自功能定位和选拔程序,实现优势互补,发挥整体效益。二是抬高军官准入门槛。突出政治标准和职业发展潜质,区分补充渠道相应明确军事训练成绩、“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等硬性要求,做到优中选优、宁缺勿滥。

文件精神落实速度也是非常之快,四月份各大部分纷纷开展到各高校进行军官招聘,直招军官正式进入历史舞台。他们要面临的是新一轮军官制度改革的洗礼。当然,这其中还有最后一届医学国防生的参与。

本科毕业授予中尉已成定局,无论是的新加入的大学生军官,还是最后一届医学国防生,都赶上了改革的浪潮。这既是结束,也是开始。

有人可能抱怨自己为什么赶上新一轮改革,也有人说这次能走更难了,羡慕那些曾经选择分流的国防生兄弟。其实,没有必要抱怨这些,因为当机会摆在你们面前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公平的机会选择,只是你不敢或者你执着与自己的念想,这都是你们生命中的精彩过程,或者说是命中注定一般。

与其怯懦地躲在制度的背后,一方面抱怨这个制度让自己虚度青春,悔恨当年的选择;一方面又深怕失去这个制度的保护,让自己暴露竞争乏力。你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军旅人生,更会影响国防生群体最后的作用。

国防生不招了吗(国防生停招四周年)(6)

虽然国防生停招了,但是他们每个人都可以为部队的“变化”做出贡献——哪怕是他们毅然选择放弃干部身份复员,也可以刺激身边其他的人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反思这个墨守成规的体制难道就是永远对的?为什么会有人敢于放弃自己珍视的东西,到底是谁的思路出了问题?哪怕这样的思考,不会导致结果的任何改变,但是,去思考,就是一个有意义的开始。 用一块小石头,用尽全力去砸一块大石头,结果是小石头可能会碎,而大石头则安然无恙。可是用一滴小水滴、两滴小水滴、三滴小水滴、四滴小水滴去滴大石头……持之以恒,会看到水滴石穿的那一天。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那才是对国防生群体深深的认同感。即便,关于我们的消息越来越少,关于国防生的字眼越来越少,但国防生三个字永远存在我们的脑海,甚至装入我们的干部档案。这是我们最后的使命,也是绝唱的共鸣。

2020年12月22日至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在京举行。其中有一条就是要对兵役法进行修改。而其中,就包括删除“选拔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的国防生”这一条,当这一条删除的时候,我们国防生最后的官方文件,可能就消失了。

其实,国防生从不用想起,因为我们从未忘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