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建筑设计(每个新项目都像一趟旅行)

十二年前,建筑师Vincent de Graaf和Wendy Saunders偶然在网上读到一则有关上海高楼拔地而起的报道,觉得那里是建筑师的天地,便辞去工作,带着背包,一路乘绿皮火车来到上海。

ai建筑设计(每个新项目都像一趟旅行)(1)

建筑师Wendy Saunders和Vincent de Graaf

初来上海,年轻的外籍建筑师很难获得理想的机会,Vincent和Wendy从室内设计做起,慢慢积累人脉与经验。如今,他们在中国已经拥有多个设计作品,包括四川绵阳浮生御度假村、嘉兴岛,以及上海的SOHO复兴广场等等。近日,Wendy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的专访,在她看来,身为外籍建筑师,在中国的每个项目都如同旅行一般,需要去适应新的环境,接受新的东西。

始于“高楼梦”的中国之旅

和很多年轻建筑师一样,Vincent de Graaf和Wendy Saunders初来上海时的梦想是建下一座高楼。“刚来上海时,最喜欢的地标是金茂大厦,那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Wendy Saunders告诉记者,上海有很多有趣的高楼,作为建筑师,必须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观察这些东西。“在我的家乡比利时布鲁日,一切都是依照某种审美与规划而建,而这里的审美是异己的,新老建筑的强烈对比让你感到新鲜而独特。”

Vincent与Wendy为了建高楼而来到上海,然而,梦想很快受到了现实的挫败。“起初,我们在一家欧洲建筑事务所的中国分部工作,主要参与住宅与综合体的设计。在那里,你能看到中国建筑师是如何工作的,这对于我们之后的事业有所帮助,但是,我们永远处在项目的初期,无法深入到项目深化乃至施工过程。”正因如此,Vincent与Wendy创立了自己的建筑工作室AIM Architecture恺慕建筑设计,开始了他们在中国的进一步实践。

成立AIM以后,Vincent与Wendy在中国参加了几场设计大赛,却无不以失败告终。之后,他们不得不开始接手一些室内设计的项目,以此积累在中国的经验与人脉,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创造了一些知名的作品,比如以现代手法融合非洲狩猎度假村与中国乡村元素的裸心谷,以及凭借简洁明亮的“黑白灰”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SOHO复兴广场。

ai建筑设计(每个新项目都像一趟旅行)(2)

SOHO复兴广场的自动扶梯充满戏剧感

对于Vincent与Wendy而言,进行室内设计为他们积累了人脉,还丰富了他们对于建筑设计的理解。“身为建筑师,你关注的是大局,是空间的运作,你创造空间,并雕刻它们。而身为室内设计师,你更关注细节与触感。”Wendy告诉记者,作为建筑师,自己一直在试图避免“装饰”空间,而室内设计让她学会了大大方方地去“装扮”空间。“确定全局很重要,而当你着手细节时,你能够确保它们与大局相吻合。能够兼顾二者很有意思。”

更宜人的建筑与城市空间

在中国生活并工作了十几年,亲眼见到了中国的城市化,Vincent与Wendy早已不再执着于建造大楼的梦想。如今,他们俩希望在这里建造更多的生态建筑,让建筑与城市空间更贴近人的尺度。

在AIM近年的建筑设计作品中,与MORE事务所合作,为某汽车配件公司所打造的园区“嘉兴岛”似乎是诠释他们想法的典例。这个混合了办公、幼儿园、画廊、酒店的综合项目落址大型住宅区、高科技园区之间,不同的功能区围绕中心广场而建,似乎是Vincent与Wendy对于理想城市的雏形。

ai建筑设计(每个新项目都像一趟旅行)(3)

以露天广场为核心的嘉兴岛如同一个微型城镇

整个项目中,露天广场扮演了核心角色。“我们希望这是一个让人们聚集的空间,这个空间的维度是宜人的,人们能够去感受自己身处的环境。与此同时,我们希望空间的设计能够为某些活动提供场所,像斜坡式的楼梯就能用作露天体育场,还能供孩子们玩耍。”Wendy表示,在欧洲的经典城市规划中,像露天广场这样较小的公共空间备受重视,它们分散于固有的城市肌理当中。“在中国,我们也在回归这样的城市面貌。大面积空旷的城市空间对人而言并不适合,我们需要能够坐下、聚集或只是让人静静呆着的地方。”

通过嘉兴岛,Vincent与Wendy展现了他们对于城市化的思考与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我们希望整个项目能够突出没有汽车的城市空间的质量,这听起来或许有些矛盾,毕竟这是为汽车制造商所建的园区。”Wendy说,汽车是项目的特色,人们能够很容易地驱车来到这里,汽车在这里非常显眼,而与此同时,建筑内部的人们不会感到这是一种干扰。“我们希望嘉兴岛的空间规划能够给人们带来一些思考。”

来到中国十二年,Vincent与Wendy依然能感受到自己是“外人”,“我们越来越了解中国,但这里的一切对我们来说始终是‘异己’的。这样的身份会在设计中带来一些挑战,也让我们能够提供不一样的视角,这是我们的优势。”

Wendy说,在中国接受新项目就如同旅行,“你要去适应新的环境,了解新的文化。”而未来几年内,除了继续在中国造生态建筑,Vincent和Wendy还想回到欧洲去做些项目,“能在自己的家乡做建筑也是我们的心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