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影响梦境(梦境究竟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本文原创,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现实影响梦境(梦境究竟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1)

文|江徐


每个人都有做梦的体验,却没人真正了解梦的真相。

梦这种存在,是谜,是波诡云谲的,也是玄妙至极的,细思之下又意味深长。

梦让我们觉得奇特无比,捉摸不透,它跟我们日常生活存在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远远不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么简单。

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它与我们的现实人生究竟是怎样一种关联?

佛洛依德说:梦是对欲望的满足。

庄子说:圣人无梦,圣人无欲,故无梦也。

佛者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诸葛亮说: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昆德拉说:梦不仅是一种交流行为,也是一种审美活动、一种幻想游戏,所以梦是意味深长的,也是审美的。

不同角度,对梦有不同解读。

现实影响梦境(梦境究竟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2)

我们习惯将人生比作梦,感慨“人生如梦”。其中含有佛家思想——人生一世,转眼成空,行至最终,你会发现,尘世种种,生不到来,死不带走,皆属虚幻。

可是,好不容易活一趟,不甘心活在镜花水月里。一个“如”字,便隐含着人们自以为是的潜台词:毕竟人生是真的,梦是假的。

梦,真的是假的吗?

人生,真的是真的吗?

我们日常面对的生活,不是在梦外做梦吗?当我们入睡之后面对的梦境,不是另一面真实的人生吗?

现实影响梦境(梦境究竟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3)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这本书里,作者高铭讲述了一个病例,关于梦的真实性。

这位精神病患者很特别,从小到大,大多数梦境都记得。而且,她做的梦都延续自现实生活。久而久之,她混淆了现实与梦境,到最后,她认为梦是真的,是另一个世界里的生活。

噩梦中惊醒,我们会感到后怕,却不会一直怕下去,因为知道那只是做梦,梦又不是真的。

一旦将梦境视作真实,问题随之产生——梦中的恐惧感会延续到现实中来,继而影响正常生活。这位患者便是如此。

连续一年,她做着同一个梦——跳楼。在梦里,一位五官不停变化的男人想要拉着她一起跳楼。一开始,刚刚跳就醒了。随着时间推移,醒得越来越晚。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是不是最终会跌落地面?是不是跌落地面也不会醒来?

诡异的是,其中还有这样一个细节:每次,都是从同一栋楼跳下去,因为她每晚跳楼过程中,都会留意到其中一层某个房间的吊灯——可以确定,那是同一盏吊灯。

现实影响梦境(梦境究竟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4)

这一系列梦让她整天惶恐不安,因为在她看来,一切都是真实。

这让我想起影片《盗梦空间》。女主角梅尔对梦境深有研究,因为太投入,到最后她模糊了现实与梦境的界限。当她回到现实,依然认为自己处于梦境,想通过跳楼的方式回到现实——她真的跳了,结果不是回到现实,而是砸在地面,当场死亡。

现实影响梦境(梦境究竟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5)

混淆梦境与现实,极具危险,轻者扰乱正常生活,重者丧命。“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按照庄子这种说法,死未必就是死,梦也未必就是梦。

梦极其复杂微妙,让人高度怀疑它的真实性,俨然如同上文提及的女病人所认为的另一种生活。

佛学中有些经论,据说由道高僧在梦中写成。比如大乘佛教中的重要经论《瑜伽师地论》,由无著菩萨在梦境中写成。

现实影响梦境(梦境究竟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6)

如果这种“据说”而来的事情有杜撰之嫌,那么苏东坡的《东坡志林》足够真实。在《这部史论杂说中,有一辑叫《梦寐》,苏轼记载自己在不同时期所做的梦。

梦中,参廖法师和现实中一样,带着卷轴来拜访苏东坡。醒来,他还记得梦中“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这样两句诗;

生日前一天,苏东坡在梦里和弟弟子由一起去京城,途遇僧人,手托木塔,木塔里面的舍利子灿然如花。后来僧人把舍利子分成三份,三人各自服下。醒来后,苏东坡觉得梦中一切异常清晰,而且胸口憋闷,好像有什么梗在那里;

梦中,他看到很多人在讨论《左传》,讨论的内容他都记得,而且觉得有道理,醒来后便记录了下来:

这样的梦境,我们可否说“梦如人生”呢?

现实影响梦境(梦境究竟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7)

谁能证明,现实生活不是一个大梦?

真正的如梦初醒,会是怎样一种体验?

有没有想过,你是在梦中做着各种事情,包括看这篇文章、读这行字?

人生,大抵像身在庐山看庐山,怎么看,都好似盲人摸象。

不管梦是真是假,也不管人生如梦幻泡影还是如露水电雷,都不必纠结,一旦纠结,较起真来,说不定真会成为精神病人。

一眼望到头的人生才是真的恐惧。事实上,只要活着、梦着,一切皆有可能。

人生如同一场旅行,梦亦如此——充满各种未知与可能,有欢欣,也有恐惧,有甜蜜,也有忧愁。

现实影响梦境(梦境究竟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8)

【作者简介:江徐,80后女子,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点击右上角“关注”,收看更多相关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