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柳街中心小学空中课堂学习纪实(多元立体全科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部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鼓励支持学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科学构建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的校本课程。北京市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凸显课程整体育人的功能,强调10%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与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统筹使用。

  北京市怀柔区第三小学(以下简称“怀柔三小”)始建于1986年,地处文庙遗址,自明初起,历经“庙学合一”的县学、清代的学堂至现代化的小学,作为育人的一方灵性之地,600多年的文脉从未间断过。学校结合自身特色资源,确定办学目标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世界文明,教师自主发展,学生个性绽放,家长主动成长”。我们把“让老师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根植每一个学生内心”作为学校的使命,确定了“国学立品塑人格,经典育人创特色”的办学思路。

双柳街中心小学空中课堂学习纪实(多元立体全科融合)(1)

三小学子荣获北京市小学生诗词大会冠军

双柳街中心小学空中课堂学习纪实(多元立体全科融合)(2)

学生关于孔子的“问题森林”贴满展板

双柳街中心小学空中课堂学习纪实(多元立体全科融合)(3)

学生在孔子研究月中进行话剧表演

  学校自2003年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开启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历时十九年,探索出一条以立德树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将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三者协调统一,构建了多元立体、全科融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尤其近两年,明确了“双养四能”培养目标,探索形成了“三维双建共融”育人路径,取得了突出效果,为区域内的基础教育提供了一个可借鉴、可复制的实践育人范式。

构建三大传统文化课程群

  课程开发早期,学校便将六个年级分为蒙学、四书、经史子集三个阶段分别开设国学课程:一年级《弟子规》、《三字经》,二年级《千字文》、《笠翁对韵》,三年级《论语》(上下),四年级《大学》选、《中庸》选、《孟子》选,五年级《老子》选、《庄子》选,六年级《史记》选、《通鉴》选、《历代散文》选。每周安排一节国学课,每周五的早读时间进行国学诵读,每学期末开展专门的国学评价。

  如今,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和完善,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已构建起以悦纳、实践、探索为主的三大传统文化课程群。以悦纳为主的校本课程群,包括日诵孔子、读悦孔子、影识孔子、听思孔子课程。以实践为主的校本课程群,一年级有“诵论语·礼孔子”课程,二年级有“读故事·画孔子”课程,三年级有“演戏剧·塑孔子”课程,四年级有“看电影·仿孔子”课程,五年级有“读论语·研孔子”课程,六年级有“议论语·明大道”课程。以探索为主的跨学科课程群,包括科学劳技,制作演出道具,体验中国智造;美术信息,制作演出背景,探寻春秋文化;音乐体育,开展深度阅读,体验孔子生活。

  学校还研发了《演中华名人,塑慧信少年》系列话剧之《孔子》。以演话剧《孔子》为整体驱动任务,以培养思维和表达能力为抓手,在话剧演出中嵌入与学段目标的结合点,以STEM理念设计跨学科课程,细化全校、年级、学科任务,在话剧演出中提升学生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现代公民素养、科学探索精神、家国责任情怀得到很好地提升,彰显了智慧与自信,受到现场400名嘉宾、线上20万观众的广泛赞誉。

  在“多元立体,全科融合——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创新实践”的研究中,怀柔三小课程整体育人、课程育整体(五育并举)人的观念深入人心,教师的理论素养大幅提升,探索出一条科研引领学校发展的新思路,学校多次在市区进行典型经验交流,教师的多项教学成果、多篇论文获得市、区级奖励。

创设“三维双建共融”育人路径

  在不断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实施的过程中,怀柔三小探索出“三维双建共融”的育人路径,即构建由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组成的三维立体空间,学校利用互联网﹢技术,线上和线下多元立体、全科融入,实现德育与教学、学科与学科、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思政深度融合的育人路径。

  三维:依托本校特色,创新构建特色育人模式。

  一是抓紧课堂主阵地,创新教学内容与方式。传统的国学课以教师知识输出、学生知识输入为主,我校教师更重视引导学生在相应场景中加强实践应用,如有同学面对困难时,其他同学会用“匹夫不可夺志也”的豪情激励他;学习活动中,小干部用“将上堂,声必扬”提醒发言声音要响亮。同时,学校组织了系列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以三年级的《论语》学习为例,开展了《读论语·塑孔子》活动,每班演出一个孔子教育故事。

  二是依托校址资源,营造厚重校园文化。校园内有文庙遗址、三棵茵茵古槐、明代嘉靖皇帝圣谕碑、文武百官下马石等历史文物。同时,校园处处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大门口书卷浮雕上“面三槐、望天下”这六个大字,彰显着每个三小人的家国责任情怀,门厅处设置的论语墙、论语几案,让学生在与经典朝夕相处中涵养君子之风。

  三是扎实开展实践活动,让优秀文化润心导行。学校结合每个中国传统节日开展“孝老敬亲、四爱一孝”活动,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仁爱之心;每周一课、每日课训、每周一诗,每学期组织开展班级、年级、校级《诵千古诗词,做慧信少年》诗词大赛,打造诗词达人梯队,评选校园诗词达人参加市、区级比赛等。

  双建:线上线下共建。

  在校内蓬勃开展传统文化建设的同时,怀柔三小积极搭建传统文化教育云空间,实现线上线下共建:学生展示的作品通过班级群推选出优秀作品,在年级公众号上展示;年级的优秀作品推选至三槐e课堂,形成优秀作品资源库,对全校师生家长进行展示;全校优秀作品发送至怀柔三小官方抖音账号上。形成怀柔三小传统文化教育“人人开讲、处处展示”的生动局面。

  共融: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共融,与全科教学共融。

  怀柔三小在中华传统文化推进的过程中,开发出了十个节日文化课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双元节、柿子节、长城文化节。这些节日文化课程都具有明确的德育课程目标:双元节突出节日的喜庆与祝福、柿子节突出收获成长感恩;长城文化节突出家国责任担当。但是每个节都不脱离学科孤立存在,而是全科共融,以震撼学生心灵的方式开启。

实现“双养四能”育人目标

  学生文化素养大幅提升。在浓郁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中,孩子们的积累愈加丰富。无论是课上生生对话,还是课下言谈话语,我们常常听到学生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国学经典名句脱口而出。我校连年以怀柔区诗词大赛冠军身份参加市级诗词大赛,2020年1月终于力压群雄,一举问鼎北京市《我们爱诗词》大赛冠军。

  学生道德素养得到提升。在传统文化的学习浸润实践中,学生理解了“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内涵,他们尊重自然,不破坏花草树木,坚持绿色出行,保护大自然;尊重生命,保护弱小;尊重劳动者,体谅保洁阿姨的辛苦;懂得感恩,坚持每天跟保安叔叔问好。在三小学子身上,言行举止尽显君子之风,心怀天下勇立报国之志。

  学生学习能力普遍提高。在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中,学校坚持实施内容与学段课标深度融合、学习形式与学生年龄特点高度契合的原则,在一至六年级分别用诵、画、演、仿、讲、议为主要形式推进实施,成效显著。

  学生研究能力日益提升。学校在每年的孔子研究月启动之初,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孔子,你想知道点啥”的问题征集互动,孩子们积极发问,形成了富有童趣的“问题森林”。教师则与学生一起梳理问题,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引导学生课上课下进行主题探究阅读者每天利用每节课上的精彩两分钟、或录制花式小讲师视频在班级群内打卡,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

  学生践行能力日渐增强。在怀柔三小,中华传统文化不只是早读时的书声朗朗,也不只是每天语文课上响亮的课训,更不只是历年怀柔区诗词大赛冠军、北京市诗词大赛冠军的称号,而是内化于童心、外化于言行的传统美德,校园外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华智慧融入自己的生活与生命。2020年2月,怀柔三小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

  学生创造能力得到展现。参演《孔子》话剧的三年级同学,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忘我地进入了角色,一句一句认真揣摩台词,一遍一遍排练人物动作,不断完善着自己、超越着自己。演出当天,当面对台下的400名嘉宾、家长、同学时,他们展现了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卓越的创造力,创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震撼着每一位到场嘉宾!

  目前,怀柔三小以立德树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将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三者协调统一,构建了一个多元立体、全科融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达到了增强传统文化底蕴、涵养道德情操、提高综合能力的育人效果。

(文/赵艳芳 北京市怀柔区第三小学副校长;学校供图;来源:现代教育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