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时期的弘农杨氏(作为东汉顶尖士族的弘农杨氏为何没能跻身于唐朝的)

前言:从两汉到隋唐,士族始终活跃在权力中心,就连至高无上的皇权都无法撼动他们的根基,只能和他们共存。隋唐皇室好不容易弄出个科举制,用以削弱士族的实力,没想到士族在文化上的底蕴实在是雄厚,考科举也比寒门子弟强,就拿顶尖的“五姓七望”来说,动不动就出个状元郎。都知道“五姓”是“李、崔、卢、王、郑”,里面没有“杨”。

按理来说,弘农杨氏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是顶尖豪门了,其起点比东汉后期才起家的清河崔氏和范阳卢氏等士族都更高,不至于在相同的赛道上掉队掉得如此严重。可事实却摆在面前,弘农杨氏在隋唐时期确实没落了。这里面是“龟兔赛跑”的逻辑,还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无妄之灾?或者说是其他原因?

曹魏时期的弘农杨氏(作为东汉顶尖士族的弘农杨氏为何没能跻身于唐朝的)(1)

唐朝时期的“五姓七望”

一、弘农杨氏的辉煌之路

1、西汉时期的磕绊

弘农杨氏的先祖可追溯至西汉的开国功臣杨喜。杨喜早年间投奔刘邦,被任命为主管骑郎的郎中骑,后在乌江江畔与骑司马吕马童等人分得项羽之尸,因功被封为赤泉侯。功臣有嫡系和非嫡系之分,杨喜出身于“秦人集团”,而不是“淮泗集团”,算不上刘邦的嫡系,因而虽有侯爵之贵重,却无显要官职在身。待到杨喜之孙杨毋害承袭侯爵之后,先是因过错被汉景帝罢免了爵位,好不容易复封又因犯罪被汉武帝夺爵,赤泉侯国等于说只传了3代就没了。

既无显职,又无爵位,杨氏迎来了第一个危机。好在杨毋害之子杨敞聪明,奉行“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原则,依托于权臣霍光的支持,实现了人生巅峰,从小小的军司马一路做到了昭帝后期的丞相,还被封为安平侯,也算是重振了家声。值得一提的是,杨敞是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婿。杨敞有两个儿子,长子杨忠(与隋文帝杨坚之父同名,一般来说,士族是很忌讳和先祖同名的)承袭安平侯爵。

曹魏时期的弘农杨氏(作为东汉顶尖士族的弘农杨氏为何没能跻身于唐朝的)(2)

杨喜等人围攻项羽

次子杨恽比较出色,先是在恩荫制度的作用下成为了郎官,后因举报霍氏子弟欲谋反立下大功,被汉宣帝封为平通侯。等于说弘农杨氏自此成为了一门两侯的显赫家族。据杨恽写给朋友孙会宗的信中所说,“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所谓乘朱轮者,即公卿列侯及两千石以上的官员,一般家族出一个两千石官员就很不错了,他们家一下子出了十个比两千石还厉害的官员。

倘若弘农杨氏能够常态化地照此发展下去,持续个两三代,必然成长为豪门世家。可惜杨恽和他外公司马迁一样的桀骜,从而惹上了祸事,被人构陷至死,就连他的侄子—安平侯杨谭(杨忠之子)也受了牵连,被汉宣帝贬为庶人。一门双侯的荣耀自此在西汉年间一去不复返,弘农杨氏也从云端跌落凡尘,昔日的辉煌仿佛是过眼云烟。

曹魏时期的弘农杨氏(作为东汉顶尖士族的弘农杨氏为何没能跻身于唐朝的)(3)

弘农杨氏的郡望

2、东汉时期的璀璨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杨恽虽死,可弘农杨氏的经济实力依然还在,史载杨恽曾从其继母那里继承了数百万的财产,从其父那里继承了五百万的财产,加起来快一千万了,可他轻财好义,将这些财产都分给了亲戚们。一般人家即使想像他这般轻财,又从哪儿弄到千万的财产?这还只是杨恽一人,族中的其他子弟呢?可见弘农杨氏之富裕。

良好的经济基础为弘农杨氏子弟提供了比较优渥的生活条件,都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弘农杨氏子弟亦是如此,他们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不断学习儒家文化,在儒学当道的环境下努力向经学文化家族转型。西汉末年,杨宝(杨谭之子)通过主攻《欧阳尚书》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声名鹊起。

曹魏时期的弘农杨氏(作为东汉顶尖士族的弘农杨氏为何没能跻身于唐朝的)(4)

关西孔子—杨震

适逢乱世,杨宝避居山林,潜心学问,吸引不少士子找他拜师,他没有像很多大儒那样敝帚自珍,而是倾囊相授。王莽篡汉之后曾多次征召他为官,可他始终拒而不受,由此在士林中收获了崇高声望,成为一代名士。他的这种风骨对族中子弟,尤其是其子杨震产生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杨震少时亦学《欧阳尚书》,后来拜得太常桓郁为师,通习各家学问,以博学而闻名于世,被人尊为“关西孔子”

杨震在盛名之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心态,曾多次拒绝朝廷征辟,安安静静地做了二十多年学问,直到晚年时才入仕为官,从县令一路升为太尉。杨震之子杨秉因家学渊源,被朝廷征召为汉桓帝的“帝师”,此后官运亨通,和其父一样当上了太尉。杨秉之子杨赐很好地继承了父祖的基因,勤于学问,被安排为汉灵帝讲学,成为“帝师”,后累迁为太尉。弘农杨氏由此成为“四世三公”的顶尖世家。

曹魏时期的弘农杨氏(作为东汉顶尖士族的弘农杨氏为何没能跻身于唐朝的)(5)

东汉名臣—杨赐

二、弘农杨氏的没落之路

1、曹魏时期的“站队”

弘农杨氏让人钦佩的并不是其“四世三公”的盛名,而是不管家族如何显赫,始终能坚守其清正守节的家风。从杨震到杨赐,都能尽忠职守,清白为官,杨震在朝中为官期间坚持与乱政的宦官斗争,直至最后被宦官构陷,遭贬为庶民,他在回乡途中选择了以死明志,不仅对阴霾笼罩的朝堂发出了最后一击,还为族中子弟及后世子孙做出了表率。杨秉在担任太尉期间,继续坚持打击宦官势力。

杨赐在担任司徒期间多次向汉灵帝指出宦官干政的问题严重性,并对清流大臣多加保护。弘农杨氏之气节和风骨因而闻名于世,其族中子弟和汝南袁氏不同,汝南袁氏对自己的羽毛颇为爱惜,弘农杨氏却不管面对何种威胁,始终坚持与宦官势力抗争到底,对于乱政的权贵,他们也是避而远之,这在东汉后期是难能可贵的表现。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众多世家大族选择另谋出路。比如汝南袁氏直接下场与群雄竞争,一心想着取汉室而代之。

曹魏时期的弘农杨氏(作为东汉顶尖士族的弘农杨氏为何没能跻身于唐朝的)(6)

杨彪参与“衣带诏”

弘农杨氏却是另外一番表现,族中子弟始终坚定守护汉室的信念,跟着汉献帝从洛阳跑到长安,又从长安回到洛阳,最后又从洛阳迁至许都,切实做到了不离不弃。汉献帝在长安期间,杨赐之子杨彪积极周旋于各大势力之间,为保障汉献帝的安全而不懈努力。弘农杨氏对汉室的忠诚自然是不符合曹操的利益需求的。

史载“操托彪与术婚姻,诬以欲图废置,奏收下狱”,可见杨彪和曹操之间的对立有多严重。随着曹操势力的发展,曹操想着兼容并蓄,借弘农杨氏来壮大自己的声威,可杨彪压根不买账,直接来个“称病不出”。曹操眼见弘农杨氏不配合,且自己时日无多,便下了狠手,处死了杨彪之子杨修,严重削弱了弘农杨氏的影响力。

曹魏时期的弘农杨氏(作为东汉顶尖士族的弘农杨氏为何没能跻身于唐朝的)(7)

杨修遇害

2、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病急乱投医

弘农杨氏既然与曹魏不对付,曹魏自然不会让弘农杨氏恢复往日实力,直至司马氏做大,这种局面才得到改观。司马氏为了篡魏自立,对士族多有扶持,以期借助士族的力量来压制曹魏皇室,其中自然不会忽视曾经被视为士族翘楚的弘农杨氏。司马昭为此与弘农杨氏联姻,让自己的嫡长子司马炎娶杨炳(杨震的五世孙)之女杨艳为妻。司马炎篡魏建晋后,杨艳成为西晋第一任皇后。

泰始十年,杨艳病逝,两年后,司马炎又立杨艳的堂妹杨芷为皇后,弘农杨氏在西晋还没怎么发力,就一门双皇后,成功化身为外戚家族。高门士族 外戚=快车道,弘农杨氏迅速恢复往日尊荣,杨芷之父杨骏在司马炎去世后,奉命辅政,族中子弟多有高官厚爵,权势足以与皇室比肩,时人称杨骏、杨珧和杨济为“三杨”,史载“骏及珧、济势倾天下”。然而杨骏的德行远不如其先祖,有嫉贤妒能之恶习。

曹魏时期的弘农杨氏(作为东汉顶尖士族的弘农杨氏为何没能跻身于唐朝的)(8)

杨骏画像

杨骏当政期间,刚愎自用,大肆培植亲信,引发宗室、大臣们不满,进而让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找到了机会,被贾后给灭了三族,弘农杨氏因此而遭受了致命性打击。杨骏死后,西晋也开始走上了末路,从八王之乱到永嘉之乱,北方大地再度烽火燎原,存活下来的弘农杨氏子弟在这种大环境下也是无所适从,四处躲避战乱。散居在各地的杨氏子弟,为了重现家族的昔日荣光,进入了一种“病急乱投医”的状态。

杨修的曾孙杨朗循着衣冠南渡的大潮跑到了江南,依附于王敦的羽翼之下,以期通过王敦的扶持来重振门楣,即使王敦率军攻打晋元帝司马睿,杨朗依然选择效忠于他。杨修的四世孙杨亮选择留在北方,在姚羌首领姚襄麾下效力,后来又投降桓温。杨亮之子杨佺期杨广后来走的也是从武之路,死在了桓玄手上,族中的杨思平杨尚保等人因此“俱逃于蛮”,后加入刘宋阵营,结果依然未能幸存,弘农杨氏自此衰微。

曹魏时期的弘农杨氏(作为东汉顶尖士族的弘农杨氏为何没能跻身于唐朝的)(9)

杨佺期亡于桓玄之乱

结语

综上所述,弘农杨氏既不是“龟兔赛跑”中的“兔”,也不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中的“木”,其衰败只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正常变化。从两汉到隋唐,期间有多少次风云突变?士族群体要想累世不衰,本就是极为困难的事情,就拿琅琊王氏来说,其在东晋时期的实力岂不比东汉时期的弘农杨氏强?不也照样没能跻身于“五姓七望”吗?

有人说弘农杨氏在北魏有杨播这一支颇为显赫,包括建立隋朝的杨坚也是出身于弘农杨氏。然而他们所编排的世系是漏洞百出,很难证实他们确系弘农杨氏子弟。或者说,不管杨播、杨坚是否出身于弘农杨氏,都难以掩盖弘农杨氏在唐朝已经没落的事实。

参考文献:

《史记》

《后汉书》

《资治通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