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的马为什么叫赤兔(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他,出身边地,家世贫贱,却凭借双拳封侯拜将。
他,武功超群,相貌英俊,且军事才能卓越,是那个时代活着的战神。
他,柔情似水,天性质朴,不善权谋,所以能够吸引大批英豪雄杰得以誓死追随。
他,经历了那个时代最大的动乱,也亲手结束了那场动乱,然而,他却不是世人眼中的英雄,只是一位被世人所公认的小人。
他,姓吕,名布,字奉先,是的,他就是那个被无数后人又喜又气又怒又怜的温侯吕布。
关于吕布,小说《三国演义》中给他的定性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但却反复无常,且智商不高。而在正史《三国志》里给他的定性则是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覆,唯利是视。而在一般普通人的眼里,形容吕布则大概也就是这样的一个词,有勇无谋。
应该说,吕布的大名在如今华夏大地的流传,真是不可谓不广,而且几乎是达到了人人熟悉的地步,并且,由于近些年来各种涉及三国性质的娱乐游戏的相继出现,吕布则又深受游戏玩家的喜爱。但是,通常来讲,大家所熟知的吕布,一般也就只是小说中所形容的一个人物罢了,对于真正的吕布是如何,我们却很少有人知晓。故而,笔者之所以要重新动笔写吕布,就是想通过笔者自身对于史书的理解和一些逻辑分析,来为大家解读一个真正的吕布,一个有血有肉的温侯。
要知道,在汉代去往仕途的方式方法上,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便是举孝廉,而在整部《三国志》里,出现“以骁武给并州”这样独特的单凭武勇进入仕途的方法,则惟有吕布等少数的几人罢了,而那几个人中,自然也包括汉末一代名将孙坚了,须知,孙坚当年便是单凭武勇建功才得以进入当地政府就职的。故而,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得知,究竟吕布当年是有多么的武勇,才会直接被当地政府所录。但,至少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吕布的出身很贫贱,然吕布其人却又是极其有能力的,否则,但凡有点背景的人,就都会通过举孝廉的方式而走入仕途,客观上讲,这样更好,而吕布的那种方式,则基本上已经限死了其以后的未来,毕竟,重文轻武在汉代虽然不太严重,但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单纯的武人想要参与政治,则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可能了,而事实上,吕布就是这样一个完全的武人,和孙坚一样。而笔者在这里之所以要着重强调吕布的出身问题,那就是为了解释吕布在之后种种行为的根本原因。同时,笔者也是为了和后来出现的那些诸侯形成对比,无论是先前的董卓还是曹操,或者是有着父兄背景的孙权,哪怕是曾经低贱的刘备到后来也是要扯一下皇室宗亲的身份背景,但,唯有吕布,作为那个时代少数能够登上历史中央舞台的一位领袖级别的人物,却始终是那个时代的诸多枭雄中唯一一个没有任何背景且真正出身贫寒的人。当然,或许这点被很多人所忽视,但,如果要真正解读吕布,那就不能不说这点。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知道更关键的一点,即,纵然吕布英武冠世,但吕布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根据我们现今从史书中的资料来看,确实已经找不到任何关于吕布亲属的资料了,而再从吕布是出身边地这方面考虑,那么,我们就可以简单的推断出,吕布的父母应该在吕布很小的时候便死去的,也就是说,在吕布被政府正式录取以后,基本上,吕布在事实上就已经没有任何一个亲人了。至少,在那个时代,能够指的出的地方军阀中,也惟有吕布是没有亲人的。笔者不知道大家是如何感受的,但是,就笔者个人看来,吕布其实真的是一个很可怜的人。而再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出,吕布在日后具有那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是怎么来的了,当然,或许这在某些人的眼里,吕布的自我保护意识,就成了一种反复无常的小人行径了。
刚才就说过了,吕布是被并州当地政府所录取,而在史书的后来,则是作为当地政府官员的丁原首先发现了吕布的才能,于是任命吕布为自己的主簿。虽然史书上形容丁原对于吕布是“大见亲待”,然而,我们却要仔细进行分析丁原和吕布的关系。
要知道,当时吕布能够进入政府的条件是,自身武勇非凡,这就说明了,当时政府给予吕布的基本定位就是武官,而偏偏丁原却给予吕布的官职是文职,并且是身边的主簿,什么是主簿,就是文书。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其实丁原并不是如何信任吕布的,丁原应该很清楚吕布的军事能力,所以在不能给予其军职的情况下,那就只能利用给予其文职的方式,将其留在身边。当然,并不是说,丁原就不是为了吕布,笔者个人估计的是,丁原的意思是将吕布留在身边,慢慢培养感情,待其彻底成为心腹以后,再委以重任。事实上丁原的做法是没有错的,但是,这不代表吕布就是愿意的,身在边地的吕布无疑很清楚一个道理,只有自己能够真正掌握的力量才足够保护自己,而自己每天待在丁原身边,表面上的确可以培养与丁原之间的关系,但,若有闪失,只要丁原一声令下,就可以让吕布彻底消失,何况,吕布本就非善于谋略之人,所以,丁原如此对待吕布,就必然会与吕布形成隔阂。而后,等到丁原率军入长安,试图与董卓争夺,被董卓击败后的丁原,几乎都没有了自保之力。何况,董卓本身就是作为丁原的名义上的领导,也就是说,吕布在间接上也是董卓的下属,那么,在丁原已经丧失实力的情况下,而董卓又以其长官的身份命令吕布,故而,吕布无论是在情理上还是在法理上,都是一定要执行命令了。于是,史书上便用了“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的语句,完整的记录了吕布是如何杀掉丁原的。
当然,对于吕布来说,至少在那个时代,丁原确实对他是有知遇之恩的,所以,无论吕布有天大的理由,但只要吕布真的动手杀了丁原,那么,至少以那个时代的价值观来看,吕布的行为便是赤裸裸的背叛。对此,笔者也并不想在此为吕布说什么情,男子汉大丈夫,做了就是做了,不过,笔者还是要说的是,若真的就单单以此来否定吕布的一切,那么,试看汉末那段时间的英雄人物,又有几个是清白的呢?
而如果说,吕布对于丁原的背叛是源于他的不得志和怨恨的话,那么,之后他对于董卓的背叛,那就和情感没有多大关系了。
诚然,董卓的确是非常喜爱吕布,当然,更准确的说,就只是对于吕布个人武勇的喜爱罢了。董卓虽然在嘴上说的与吕布誓为父子,但在事实上呢?事实上董卓又是如何对待吕布的呢?
开始时的董卓的确为吕布一步一步的加官进爵,然而,正如史书所记录的“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卫。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董卓的确是信任吕布,可是,董卓的这种信任,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了的,首先,董卓虽然给吕布升官了,但,董卓在现实中却只将吕布看做是自己的侍卫,用来保护自己,大家说,好歹此时的吕布也是有身份的人,堂堂的中郎将,不仅没有兵权,还要像侍卫一样时时刻刻保护董卓,好,这也就罢了,保护就保护吧,可问题是,吕布想好好干,可董卓不想啊,董卓哪天稍微心情不爽,就随手拿起旁边士兵的戟就刺向了吕布,大家说,这像是情同父子吗?哪个父亲会动不动就拿出刀子往自己儿子的身上扔,即使是没有血缘关系,可也不能这样吧,这简直就是不把吕布当人啊。当然,这里就会有人说,那吕布不是也没死吗,说明董卓只是做做样子,那好,你回去给你儿子这样做做样子,一次两次也就罢了,次次如此,也得亏吕布的身手的确敏捷,要不,早死了,如此说来,吕布如果不怨恨董卓,那才有问题了。当然,即使是如此,吕布也不会轻易叛变的。
之后的吕布则又遇到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与董卓的侍女私通了,请大家看清楚,史书上也写的是侍女,不是董卓的妻妾,只是侍女,说实在的,董卓天天把吕布留在身边保护自己,天天在府邸里面呆着,怎么可能不会与某个侍女发生情感呢?吕布武功虽然高,但也是个人,既然是人,那就肯定要有感情需要的,何况,天天在董卓那种非人的压力下,不给自己找点感情寄托,笔者都估计吕布非疯了不可,但,应该说,就是因为这件事,才让吕布真正动了杀董卓之心的。虽然,史书对于这个侍女没有任何记载,但,据笔者想来,这或许也是吕布爱上的第一个女人,对于一个长那么大,天天混在军中,提着脑袋过日子的人来说,有那么一个可以爱的人,和一个爱自己的人,是该多么的幸福啊,可是,从史书中的记录“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可以看到,吕布是有多么的担心和害怕,平时没事,董卓都能随意拿刀子砍向吕布,更不要说,再让董卓知道这事,那不就是要了吕布的命吗?反正,会不会我们不知道,但吕布当时就应该是那样想的,当然,或许董卓也没有机会知道了。
而之后发生的第二件事,应该就是直接引发吕布背叛董卓的导火索了。
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后布诣允,陈卓几见杀状。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是以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布遂许之,手刃刺卓。《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应该说,对于吕布,王允早就把他看透了,所谓的董卓与吕布父子之情,也早就已经是形同虚设了,而对于董卓来说,他们的父子关系,或许早就被他忘了,所以才有那种对于吕布动不动就掷戟的行为,但是,事实上,这对于吕布却始终还是一个绕不过的坎,无论如何,董卓都是他的义父,正如里面的对话一般,吕布若真为无情之人,何必如此多说,直接和王允谈好价码就行了。然而在事实上,吕布恰恰是真正重情之人,纵然董卓如此待他,都不把他当人看了,吕布却还在乎这点所谓的父子之情。故而,正因为王允看透了吕布,所以才会知道,并不是吕布不想杀董卓,而只是没有杀董卓的理由罢了,所以王允才会说,你们本身就只是利益之盟,你姓吕,他姓董,本身就没有骨肉之亲,又算什么父子呢?何况,你现在每天这样,说不定哪天就被董卓给杀了,你确定你次次都能闪避过去吗?而且,就算你认那个义父,可是你那个义父又真正在乎你吗?
当然,上面的问话,只是笔者自行脑补的,但是,综合实际情况而言,吕布所处的客观环境难道不是这样吗?而或许就有人会问说,那为何非要王允说,他才反呢,难道这点道理吕布想不明白吗?吕布当然可以想明白,但是,吕布只是一名军人,一名纯粹的武人,他天生存在的军人荣誉感,让他一直都在犹豫,而王允的那番话,无疑就是压倒吕布决定杀董卓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董卓就这样死了,其实,说实在的,丁原和董卓之所以被杀,和吕布的关系真的不大,都是他们自身的人格缺陷造成的,对于吕布,他们都是采取的放到身边进行慢慢培养,或许他们都认为吕布很有才能,但却始终都不愿意真正给予吕布机会,从始至终。
正如在史书中所言的“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但这充其量也只能说明吕布的个人武勇之威,然而,对于吕布真正所拥有的才能,只能说,无论是丁原还是董卓都忽视了,事实上,这个世界,能真正驾驭吕布的人,或许存在,但是吕布却也没有机会等到了,而之后的吕布,则便要开始用他那独步天下的军事才华而横行九州了。
第一仗:献策未果出长安,助袁大败张飞燕
允初议赦卓部曲,吕布亦数劝之。既而疑曰;"此辈无罪,从其主耳。今若名为恶逆而特赦之,适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吕布又欲以卓财物班赐公卿、将校,允又不从。而素轻布,以剑客遇之。布亦负有功劳,多自夸伐,既失意望,渐不相平。《后汉书·王允列传》
汉初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92年,董卓被诛,外加王允等人行动快速,原董卓势力主要负责人人等一一落网,包括控制西凉军主力的牛辅亦被迅速铲除,一时之间,原董卓麾下西凉军主力犹如无根之木般游荡于长安城外。事实上,如果是我们现人的话,自然可以一针见血的看到此时的长安城所面临的巨大危机,如果董卓还在,自然西凉军还是一支军队,但如果能够控制西凉军的董卓等人一死,而短时间内又无人能够控制这支军队,那么,就很有可能会造成一场兵变。
事实上,长期从军的吕布,自然早就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吕布便提出可否宽恕西凉军,并奖赏之,以安西凉军之军心,从而,无论之后是要改编这支军队,还是要解散这支军队,那都会相对很顺利。然而,如果此时处理不好,一旦发生兵变,恰好此时的都城长安正是守卫极其空虚之时,如若乱兵杀向长安,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啊。
然而,我们的这位王司徒王大人,却是丝毫不惧,或者,与其说是不惧,还不如说是不懂罢了,再加上,又瞧不起吕布,就自然不会对吕布说的话有所采纳了。那么,说到这里,关于吕布的另一件事就要引出来了。当初,王允是如何夸赞吕布的,那可是历历在目啊,而转瞬之间,便又瞧不起吕布了,那么,这是为何呢?
而此时的吕布,可已经不是一般人,《三国志·吕布传》中可是清清楚楚的记录了这样的话:“允以布为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共秉朝政。”事实上,此时的汉庭,应该是王允和吕布共掌朝政,然而,事实上不过是王允一人独大罢了,而吕布,自始至终也都是他人的工具,虽然已经封侯拜将位极人臣了,但是,在我们这位王司徒看来,吕布不过就是一个剑客罢了,说是剑客,其实不过是瞧不起吕布的出身而已,是啊,吕布的出身卑微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所以,自然也就为天下人说不容了,而这其中,也自然包括我们的这位王司徒了。
吕布,人人都言吕布有勇无谋,但若从其就西凉军事务上为王允的献策来看,纵然吕布不是那种谋算的高手,但也绝对差不到哪里,所以,吕布,不仅武绝天下,其谋略,也绝非那种无脑之人。
终究,在王允的逼迫下,西凉军还是兵变了。而王允,也就死在了这场兵变中。
由是李傕等遂相结还攻长安城。布不能拒,傕等遂入长安。卓死后六旬,布亦败。将数百骑出武关,欲诣袁术。《三国志·吕布传》
历史,终究不能重演,没有人知道如果当年王允若是能够重用吕布,并按吕布的方略进行部署,那么,或许,凭着王允的忠诚和吕布的武勇,这天下,这大汉天下,兴许还真就能起死回生。但,这一切,终究也就只能成为一个假设罢了。
就这样,带着仅仅不到千骑的吕布,离开了武关,离开了那繁华曾经的长安城。而之后的大汉,在历经这次兵变之后,也就再也没有任何威信可言了。大汉,终究还是回不去了。
布自以杀卓为术报雠,欲以德之。术恶其反覆,拒而不受。北诣袁绍,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燕精兵万馀,骑数千。布有良马曰赤兔。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而求益兵众,将士钞掠,绍患忌之。布觉其意,从绍求去。绍恐还为己害,遣壮士夜掩杀布,不获。事露,布走河内,与张杨合。绍令众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三国志·吕布传》
离开了长安的吕布,遂以杀董卓之事,欲投奔袁术,然而袁术却拒绝。无奈,吕布只得投往袁绍,而袁绍却是拿吕布当枪使。当此时,袁绍部正与张燕部展开激战。
张燕,此人本姓褚,原为黑山军首领。中平元年,黄巾军大起义,张燕遂聚集一帮人为强盗,一直到中平二年,与另一伙强盗张牛角合并,并尊张牛角为首领,后张牛角死,张燕遂就任首领。其后部众一直发展到百万规模,并号为黑山军,因其势力过强,朝廷无力剿灭,后因张燕主动请降,于是汉灵帝便封其为平难中郎将,并许其统管黄河以北山区的行政及治安事务。而其人又剽捍,且敏捷过人,军中称为“飞燕”,异常凶猛,在与袁绍对峙时,虽然其势力稍有削弱,但依然手握数万精兵,数千铁骑,实力非凡。
然而,正是当时手握重兵的袁绍都奈何不了的张燕,却在吕布数百精骑的冲击之下,大破张燕军,而吕布善战威名,也就此传开。其后,袁绍害怕,遂试图杀吕布,但却被吕布给逃走了,说实在的,此时袁绍所为,还不如吕布当年呢?说吕布反复无常,殊不知那个时代就是这样。
于是,无奈之下的吕布只得继续离开。
第二仗:得陈宫占据濮阳,攻兖州大败曹孟德
吕布之舍袁绍从张杨也,过邈临别,把手共誓。绍闻之,大恨。邈畏太祖终为绍击己也,心不自安。兴平元年,太祖复征谦,邈弟超,与太祖将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谋叛太祖。宫说邈曰:"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邈从之。太祖初使宫将兵留屯东郡,遂以其众东迎布为兖州牧,据濮阳。郡县皆应,唯鄄城、东阿、范为太祖守。太祖引军还,与布战於濮阳,太祖军不利,相持百馀日。【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兖州之战的爆发,应该说是有这么几个原因:其一,陈留太守张邈与曹操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注定必有一战;其二,曹操主力大军出征徐州,其老巢兖州较为空虚;其三,曹操部下心腹将领陈宫,因边让事件而与曹操反目,并伺机反叛;其四,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名扬天下的一代名将吕布也来到了兖州。
而在关于兖州之战引发的原因中,笔者要着重强调的一点就是,为何陈宫等人会反曹呢?当然,笔者刚才都说了,是因为边让事件,那么,这个边让究竟是什么呢?边让,是一个人,准确的说,还是一个大才子。而边让这个人,则是真正的有才,汉灵帝时期,大将军何进为了求得这个人能够入其帐下,又害怕他不来,竟然不惜用军令而招纳其,事实上,其人也的确才华横溢,在大将军府里,无论何等难题,边让都是应答如流,又因其为人正派,所以深受当时之人的尊重和敬佩。然,可惜就可惜在,因为其人太过高傲,正如当年对待大将军何进都是那样冷酷,何况当时还仅仅是小小地方军阀的曹操呢?于是,曹操随便就找了个理由,杀了边让,如此,便让本就刚直烈壮的陈宫无法忍受了,遂,有了反曹之心。
兴平元年,正是边让被曹操杀害的第二年,在陈宫的一手策划之下,兖州发生兵变,原曹操麾下军队和城池几乎在一夜之间全都反曹归吕了,由此,吕布得以顺利入主濮阳,接管整个兖州,自号兖州牧。而正在攻打徐州的曹操听闻后方出事,急忙引兵回援,由此,兖州大战随即全面爆发。
根据史书记载,兖州大战从曹操归来兖州算起,从开始一直到结束,一共持续了有百余日,初期,曹操军以重兵压境自以为可以很快就能扫清叛乱,却不料吕布军异常凶猛,连续作战下,竟接连失败,而与之相反的就是吕布军的不断大胜,毫无疑问,如若就这么一直持续下去,那么吕布军自然就会是兖州之战的最终胜者。
但,终究战争还是要看天时,“是时岁旱、虫蝗、少谷,百姓相食”,这就是史书中对于当年兖州之战时所记录的客观环境,无疑,随着兖州之战的进行,即使吕布军再有优势,面对着如此惨烈的环境,吕布只得率军向东屯驻山阳,而面对着曹操军的紧追不舍,无奈,吕布只得放弃兖州,而东进徐州。
事实上,单凭战争的胜负,吕布军是绝对有优势的,奈何时不利布,真可谓是天要亡吕布啊,好不容易打下了一块地盘,本来都要打赢了,但是,可惜了。
第三仗:袭刘备攻夺徐州,击袁术虎步江淮
应该说,在徐州,吕布做的这件事,的确很不仁义,在刘备接纳了吕布的情况下,吕布本应以诚相待,但却仅仅因为袁术的诱惑,就趁着刘备主力外出与袁术交战之时,夺取并攻占了徐州治所下邳城,而后,当刘备退回徐州后,则又令刘备驻守小沛,不得不说,此时的吕布的确有点癫狂了。但,终归,吕布也没有真正谋害刘备,反而是让其留驻徐州,只能说是吕布这个人有点太混帐了,但绝对不是丧心病狂的坏。
而后的吕布,则是彻底陷入了小人的魔咒,陈圭陈登父子本为徐州大族,所以深受吕布尊重,然而,正是因为这对父子,才让吕布一步步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地步。
袁术手握重兵雄踞淮南地区,而吕布则称雄徐州,只要二者能够结盟,那么必然就会对中原,尤其是曹操所位于的兖州地区产生极大的危险。况且,吕布无子,只有一女,一旦吕布与袁术结为亲家,那么袁吕自然就会合流,最终将会成为一股特别强大的力量,而面对此情此景,陈圭父子遂开始了一幕幕的好戏,分别用离间的手段,不仅破坏了袁吕联盟,还又挑起了袁吕大战,虽然最终是吕胜袁败,但终究还是两败俱伤。
直到最后一刻,吕布孤立无援死守徐州,又被反叛的下属绑在了曹操帐下,吕布,这位纵横天下的一代名将才落下了帷幕。
而再纵观吕布的一生,其有辉煌之时,受封温侯,仪比三司,尊贵之时几乎无人可比;亦有耀眼之时,营门射戟,一箭解除袁刘之战,真可谓“将军天威也”;更有狡诈之时,杀丁原,诛董卓,叛刘备,其死,也真不过也。
最后的最后,关于吕布,笔者还是要为大家介绍一下那些与吕布有关的人们:
①陈宫,字公台,吕布帐下首席谋士、大将,因拒绝投降,于汉建安三年为曹操所杀。
后人赞曰: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
②高顺,无字,吕布帐下中郎将,因拒绝投降,于汉建安三年为曹操所杀。
英雄记曰: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
③张辽,字文远,吕布麾下大将,官任鲁相,于建安三年率众投降曹操。而后,于曹营历任官职有中郎将,关内侯,裨将军,行中坚将军,荡寇将军,征东将军,前将军,内朝官,骠骑大将军等。于魏黄初三年病逝,谥曰刚侯。正始四年,因其功绩,魏国特准张辽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
后人赞曰:天造草昧,君子经纶。笃生晋侯,为魏元臣。千载嘉会,一代伟人。风云千载,孰继后尘。
④臧霸,字宣高,吕布盟友,曾相助吕布抵挡曹操,于建安三年投降曹操。而后,历任曹营官职有威虏将军、镇东将军,假节、执金吾、都督青州诸军事等。生卒年不详。死后谥恭侯,于正始四年,得享从祀於曹操庙庭。
后人赞曰:臧霸起于泰山,称雄于东方者也,故使之为扞;袁氏虽欲自平原而东,无能为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