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弗洛伊德的三部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由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一个女人的史诗》,书写了红色年代里一个普通女人的浪漫爱情传奇,一个带有喜剧色彩的爱情悲剧。作者从小人物切入,讲述了一个大时代中的小女人田苏菲坎坷而精彩的人生。而田苏菲却并不是普通的家庭妇女,她看似傻而卑微,实则勇敢独立,代表了一种精神。
小说以田苏菲的爱情为主线,事业和家庭为辅线展开。
严歌苓认为:“一个女人她并不在乎历史,只在乎心里的情感世界,她的情感世界多少次被颠覆,多少次寻找情感的版图,可以说一个女人的情感史就是她的史诗,国家的命运很多时候反而是在陪衬她的史诗,特别是田苏菲这样重感情的人,这么希望得到爱的女人,其他的东西,在她眼里是模糊一片,她不清楚外部的历史长河发生了什么。”01正视本我,敢于主动追求真爱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理论包括三个层面,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他认为: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本我是一个混浊的世界,它不懂得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它追求一种绝对不受任何约束的本能欲望的满足,包括人类本能的性内驱力和被压抑的无意识倾向。它以追求快乐为原则。
而追求本我的快乐势必会受到来自社会各种规则的约束,自古以来,尤其是对女性的抑制非常之多,比如封建社会的裹脚、绝对服从于丈夫,贞节牌坊等等。
几千年的文化影响下,男权思想仍然沉淀在集体无意识深层,女性被要求温柔、纯洁、含蓄、压抑个人本能情欲。苏菲的妈妈就是典型的传统道德的楷模,年轻时就守寡,勤俭持家,决意不再嫁,力保贞洁,一心养育女儿。
她按照这种标准教育女儿,但是传统伦理的“超我”并没有在苏菲这里占上风,田苏菲最大的特点是“不怕羞”,而母亲认为小菲这一点是最致命的,很明显是因为它对传统女性规范构成了威胁。
田苏菲不仅在演戏方面不怕羞,演起戏来好不含蓄。在爱情方面也是不会含蓄,完全依照本心而行,更不会外在规则的束缚。按照传统道德的视角,在男女关系中男生应该占据主动地位,当苏菲对年轻俊朗的欧阳萸产生爱慕之情后,她应该朝超我发展,克制、含蓄、掩饰这份感情,从而被动地接受对方的追求。
但是她听从了内心的呼唤,在“本我”“自我”的快乐原则推动下,成为了爱情的主动追求者,完成了对男权意识主导的传统女性道德规范的拆解。
对于女人来说,他们希望找一个可以依靠的人,在权利、社会地位、金钱和生活方面,都能满足她们,这是人之常情。
在那个特殊年代有实际用处的就像是都汉旅长那样的领导,但是苏菲不一样,她对爱情的追求不参杂任何元素,只是因为心动了。面对都汉旅长的追求,她果断拒绝。而出于对“本我”快乐的追求,选择了可谓“一无所有”的欧阳萸。
02 回归自我,接受生活的洗礼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是现实化了的“本我”。它是在与后天环境的接触中发展起来的,被认为是人格结构的“行政管理机构,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一方面要接受本我实现自我的要求,另一方面还必须正视外部世界的条件,如社会规范、道德伦理和法律。对于田苏菲来说,她对欧阳萸是爱的,但这份爱让她受尽了苦楚,让她卑微到尘埃里。
在剧中,欧阳萸是一个女人缘很好的人,他是集狂狷、柔弱、放荡不羁、细致入微于一身,以独特的犹豫浪漫气质倾倒了无数女性。他脑海中一直活着一个“理想型”,物外到现实中就是与他有过一段缘分的“女钢琴家”,但是因为苏菲怀孕,欧阳萸选择了苏菲。
但更多是处于一个男人的责任,并非爱情。他把所有对爱情的想象寄托于“女钢琴家”,常常一个人寂寞地抽烟,一个人沉浸在烟雾缭绕的氛围中忧伤。他遇到能与他谈论诗词歌赋的女青年,就仿佛遇到知音而不顾苏菲的感受。
单位里有很多人都喜欢他,但欧阳萸又是一个不懂人情世故,不入俗套,活在现实之外的孱弱书生,没有实际用处。很多喜欢他的女生归于现实之后就会放弃他,做起长远打算。
他们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田苏菲看着单位女同事来家里找丈夫,明知道对方的用意却不驱赶;看到丈夫与女人在餐馆约会,默不作声选择离开;面对丈夫对感情的心不在焉,她终于释怀并要求和丈夫离婚。
作为一个婚姻不幸的女人,她有自己坚守的道德伦理底线,相比于如今社会“斗小三”的婚姻大战,田苏菲没有暴露女性泼辣暴力的一面,更没有因爱生恨,做出一些机端的行为。相反,背地里她伤心绝望,但还是克制自己,尝试以正当途径解决问题。
现实的婚姻生活中,她正视了欧阳萸的优缺点,回归到生活的柴米油盐中,在琐碎的生活中磨平了菱角。
03坚守超我,主动承担爱的责任
弗洛伊德认为: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以“自我理想”和“良心”为尺度,它追求理想原则。它代表着人一种高尚理想化的境界。通过良心和道德标准来约束人的行为。田苏菲爱上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为他奉献了一生,用生命的力量爱他,无怨无悔。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开始看这部剧的时候,被苏菲卑微爱丈夫的姿态震惊了,觉得她太没有自我了,为了这个不爱她的男人,她活得失去了自我。但是现在再看,却发现田苏菲的这种爱并非这么简单。
田苏菲对欧阳萸刚开始是仰慕之爱,崇拜他的才华与浪漫主义气息。到后来她真正了解欧阳萸之后,发现这个男人有她无法走进的一面。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抽烟,眼神满是伤感,这种忧郁孤独的气质让她心疼,可是她又给给予不了他所需要的。
苏菲非常了解欧阳萸,他是一个内心世界丰富,郁郁寡欢的人。他是一个脱离实际生活的人,不会干农活,不懂得社交,不会照顾自己的人。
于是苏菲滋生了一种“怜爱”,这是一种母性意识的力量。这种怜爱使她获得了平视、甚至俯视男性的视角,消除了光辉的男性神话,看到了男人勇敢背后的软弱,坚强后盾的无奈,精神上与男人站在了一个水平线上。
她不再被动地接受爱情,请求赐予爱情,而是主动争取爱情,给予爱情,全心全意地付出。欧阳萸被调岗,她没有远离他,而是主动保护他,照顾他。让欧阳萸在特殊时期感受到了温暖。欧阳萸生病后,她去河里捉蛤蟆为他补身体。把家里所有的好吃的都给他。在两人历经沧桑的生活中,她承担了爱情平等的责任,与欧阳萸共患难一同度过那段艰难的日子。
严歌苓在这部作品中,赋予了田苏菲东方女性独有的魅力,坚韧勇敢,赋予了她生命包容的力量和母性的力量。
04 和谐统一,共同促进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太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她突然爬起柳原身边,隔着他的棉被,拥抱着他。他从被窝里伸出手来握住她的手。他从被窝里伸出手来握住她的手。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
苏菲和欧阳萸的感情也正是在艰苦环境中,慢慢升温,滋生了婚姻幸福感。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3个大系统组成,对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来说,这三大系统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它们密切配合才能诗人能够卓有成效地展开与外界环境的交往,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实现人的崇高理想。
田苏菲的人生,正是她3大完整人格结构的完美体现。 她是一个敢爱敢恨,性格鲜明的人。她一生都在追求自己想要的浪漫爱情,面对不喜欢的都汉,哪怕对方位高权重,嫁给都汉能改变她的命运,但是她敢于反抗。面对待一见钟情的欧阳萸,她则大但追求,心甘情愿地奉献自己的一切。这便是她出于“本我”的思考,而做出的抉择。
在传统男性占话语权的社会,女性被认为是一个没有独立思想,不能成就大事的角色。女人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而非主动选择。然而田苏菲并不是这样,她是爱情中的观察主体、选择主体、行动主体和拯救主体,敢于为自己的选择做出任何努力,坚守自己的选择。
爱情意识萌发之后,田苏菲通过仔细观察,选定了爱情对象,继而采取了主动主求得行动模式。她一改传统女性在爱情中的被动心态,主动大胆地追求心中所想。在实际婚姻生活中,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男人的责任,而是成为了责任的承担者。
也许,有的人说她活得太没有自我,太迁就对方。但是她的女性价值一步一步得到凸显和肯定,活出了自己的光彩。
她对爱情、婚姻和生活的把控选择,正是弗洛伊德三个人格结构的和谐统一,而没有畸形的放大其中一个,贬低另一个。既遵从了内心也通过对选择承担责任,而活出了不一样的自我。
弗洛伊德说:“人格的变化发展是人们努力缓解和消除挫折、冲突、痛苦和焦虑等心理过程中。通过一些顺应和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如求同、移置和升华等,使人格的作用保持连续性与规律性,并最终形成个人的独特人格。”
不仅是田苏菲的人生需要这样,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将这三大人格结构和谐统一起来,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尊重本我的需求,同时又能坚持一定的社会规范,在与现实的不断磨合中完善自我,向着更美好的目标靠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活出自我,从而超越自我。
参考资料: 1.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2. 严歌苓《一个女人的史诗》 3. 《大时代中的小女人-浅析严歌苓一个女人的史诗中田苏菲的形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