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读历史可以明心智)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晏子使楚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读历史可以明心智)(1)

历史

历史文化故事正文:

晏子,名婴,字仲平,夷维(山东高密)人,是春秋时齐国的重臣,一向以雄辩的口才、敏捷的思维闻名。晏子于齐灵公26年(公元前556年)担任齐卿之职, 历经齐灵公、庄公及景公三代君王,堪称“三朝元老”。

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便想方设法来侮辱他。因为晏子身材十分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谁知 晏子根本不吃这一套,对守城的士兵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 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守城官兵听后,只好改 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

历史

答道: “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力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完全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两地的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两,一到楚同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 ”

楚王听后,一脸难堪,连忙打着哈哈,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现在反而是自找倒霉了。”

历史文化哲理感悟:

晏子语言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巧妙地运用了 “援引”之术。当他不得不回答问题,而深知直接回答之后则会陷入窘境时,他使用“援引“之术作出反映,使自己的回答得体有权威性,援引术就是避开当前事物而借用他物以求变换的方法。这种语言上的巧妙应对是不容易做到的。智慧跟不上,反应稍有差错,则会陷入砮迫。而只有留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从侧面回答对方所设的“语言圈套”才能取胜。

晏子使楚的故事从另一侧面也告诉我们:切勿以貌取人,切勿取笑他人的弱点,否则只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难堪的不会是别人,而是自己。

晏子使楚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读历史可以明心智)(2)

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