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退避三舍背后是什么样的故事)

很多人说古人讲究规矩,太过于古板,不懂变通,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古人是既讲究原则性,又讲究灵活性,在原则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发挥灵活性,使自己的行为既显得彬彬有礼,又能完美的欺骗对手,达成自己的目的,这一方面晋文公在城濮之战当中的退避三舍可以说是一个经典案例。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公元前634年左右,楚国军事强盛,想要称霸中原,企图北上。北方的强国——晋国,自晋文公上位以来,实力逐渐恢复。晋文公看透楚王图谋不轨的心思,先下手为强,与楚国发生战争。

退避三舍(退避三舍背后是什么样的故事)(1)

起初,晋国内乱,公子重耳出逃国外。他到了楚国时,楚成王热情的招待了他。闲谈中,成王问他:"将来如回到晋国做国君时,如何来酬谢我?"重耳说:"想金银财宝这些东西,你们楚国是有的,如果我真能重返晋国,做了晋君,若我们两国不幸要打仗的话,那我就退避你三舍。

"在公元前636年,流亡在外将近二十年的重耳回到了晋国,登上国君之位,他就是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由于晋楚两国都志在中原,那么矛盾就不可避免。双方最终在公元前632年走到了兵戎相见的一步,在开战之前,晋文公以兑现承诺为由,让晋军从陶丘主动后撤九十里(古代三十里为一舍,所以退避三舍就是退兵九十里)。楚军在大将子玉的率领下,继续紧追不舍,双方最终在城濮展开决战,很明显楚军战败。

退避三舍(退避三舍背后是什么样的故事)(2)

因为晋文公考虑到一方面要打击楚国,另一方面要维护自己讲究仁义,遵守约定的形象,于是他作为国君带领的军队面对子玉这个臣子带领的军队的时候往后撤退了三舍。有时候撤退是为了让敌人陷入被动,而不是害怕他们。晋文公的这一举动也是如此。晋国后撤,及时与盟军秦国、齐国和在城濮,压缩了军队分布密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战斗力,而楚国则是不断的冒进,深入敌方地区,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地。

退避三舍(退避三舍背后是什么样的故事)(3)

这一战为晋文公取得了霸主的地位,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而晋文公由于在战争当中"退避三舍",也赢得了当时天下士人的人心,大家都认为晋文公是一个信守承诺而坚守仁义之心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