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最深的李宗盛(李宗盛骂的越狠)
最近一档一直被称为综艺界的清流的《见字如面》节目,上新了。
在新一季的开篇,“艺文志”主题里的选信大胆、犀利,有锐度。就直接拿出版界、国际影坛界、流行音乐界开刀,发出最直接有力的批评。
几乎每一封信,都让人想大力鼓掌叫好。
“终于有人把我想批评的事放在台面上说了”,是每一个对艺文心怀坚守的人在看完这期节目的共鸣。
其中来自音乐人李宗盛的一封信,就毫不保留地“炮轰”了华语乐坛之当代怪现状。
01
当周杰伦唱起了《学猫叫》
去年,周杰伦在巴黎演唱会的点歌环节抽中了一对夫妇,问要不要来一首像《简单爱》这样的甜蜜之歌。
没想到,这对夫妻直接说,我们就是要听你唱《学猫叫》。
周杰伦虽然尴尬,但碍于起哄的粉丝,他只好勉强哼唱了几句。
叱咤华语乐坛二十年的周董,无数金曲加起来竟然还抵不过一首极其口水的抖音神曲。要说华语乐坛的讽刺事件,这怎么也算得上是2019年的TOP1了。
世道真的变了,流量当道,才是如今市场的真相。
就在前几天某音乐盛典公布的榜单里,流量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
最受欢迎内地男歌手榜单的前三名,分别是张云雷、张艺兴和肖战。
没有对以上艺人不敬的意思,但老实说,这真的与音乐人的实质有点相去甚远。
与其说是“最受欢迎男歌手”,倒不如说是“最受欢迎男艺人”来得确切。
华语音乐,真的落寞了。
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没人发现,但能够敢于指出的人却少之又少。
而李宗盛,就在2016年的金曲国际论坛里站了出来,把如今华语音乐行业的乱象吐槽得体无完肤。
在他看来,做音乐的人为了钱,早就可以出卖审美,哪怕明知道这首歌很烂,但只要能赚钱,就可以无底线去做。
没有人对审美负责,就意味着大众听到的只有垃圾。用李宗盛的话说:
这些听音乐的人,你喂他猪食,他就变成猪。你喂他品味很差的歌,他就永远是这个样子。这是有前因后果的。各位的审美、你们的精神面貌、你们对音乐的修养、对文字、对人性的感受,就是在决定整个华语音乐的样子,而听众是无辜的。
“喂猪吃食”或许听来有些言重,但接着往下看你会发现李宗盛先生其实已经相当克制了。
华语音乐里的喂猪吃食
“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
“你的嘴巴嘟嘟,嘟嘟嘟嘟嘟……”
“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
如果以上的歌曲,你看到歌词就能够唱出来,说明你也是受到洗脑神曲荼毒的那一位。
或许你会想,这无非就是口水歌而已,听个乐呵罢了,有何不可?
但你不知道的是,这样的口水歌正在被批量生产,而你的音乐品味正在被这样的“神曲”制造机改变。
曾有媒体曝光这样的“音乐”公司,他们以流水线生产的方式制作歌词,从写歌到上线,甚至只需要4个小时。
实时监测热点歌词的系统、人均年产出100首歌的曲库,写歌在此已经不是写歌,灵感在此也早已不是灵感,你需要的只是拼贴、营销、售卖和流量。
这些通过大数据测算出来的热门歌曲,需要的只是用户群和商业价值,其余与音乐相关的,皆不在他们的考虑范畴。
讽刺的是,这些歌曲往往是称霸抖音热榜的那一些。
旋律简单、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歌词重复无意义等,几乎成了所有神曲的通用标签。
你甚至不需要知道这首歌的创作者和这首歌的名字,随口就可以来一句“轻轻贴近你的耳朵,撒浪嘿哟。”
用不到两百兆MP3小心翼翼挑选曲目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短视频的出现,让音乐成为了一剂毫无营养的亢奋剂,只要能在最短时间里刺激我们的记忆点与多巴胺,就足够了。
算法喂养着我们的喜好,给啥吃啥,吃啥爱啥,说是猪,真的不过分。
你可能会说,李宗盛的信明明写在2016年,那时抖音尚未流行,所谓的“猪食”究竟为何呢?
所谓“猪食”绝对不是网络歌曲,你可以爱《我们不一样》,也可以喜欢《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甚至最近掀起东北蒸汽波热潮的《野狼Disco》,不也是一曲唱出三四线城市浪漫的土味情歌吗?
它可以技术粗糙,可以下里巴人,可以百无禁忌,但只要它是真诚的,就绝非李宗盛口里的猪食。
真正的猪食,是投机取巧,是虚荣浮夸,是明知这个是猪食我还要硬塞到你嘴里。这才是华语生态圈的弊病所在。
这个错是出在音乐人身上,而不是听众本身。
02
华语乐坛的黄金年代
如果把时间倒推20年呢?华语音乐圈的生态,远比现在要多元、真诚得多。
1999年初,朴树的名字凭借专辑《我去2000年》被大众所看见,一首写给千禧年的《New Boy》如今已成现代年轻人的怀旧必备。
2000年,一个总戴着鸭舌帽的害羞男生,以一张同名专辑《Jay》出道,许多人没有想到他竟然靠着那另类的歌词曲风与含糊不清的吐字横扫了华语音乐圈的无数奖项。
同年,一位来自新加坡瘦瘦的短发女生,以首张同名专辑《孙燕姿》获得台湾地区年度专辑销售冠军,仅在台湾就售出唱片30万余张。
香港呢?一位跳槽到英皇的歌手,因为一首《K歌之王》彻底把自己的名字唱响。
2001年,香港的Twins和台湾的S.H.E先后出道……
你可以喜欢学霸型的高颜值帅哥王力宏,也可以爱酷酷不爱多说话的周杰伦,或者是长得不那么偶像可是会唱R&B的陶喆……
音乐的市场,不是只有一种模式。
陶喆就曾说:“周天王?好音乐。王力宏?好音乐。为什么不可以有更多,我也很喜欢他们的音乐,这个市场不是我的,是属于大家的。”
2004年金曲奖,王菲凭借《将爱》拿下最佳国人女演唱奖的时候,与她同时竞争的是蔡依林的《看我72变》、梁静茹的《美丽人生》、蔡健雅的《陌生人》以及戴佩妮的《NO PENN,NO GAIN》。
女性们特色各异,而不是AKB48般的整齐划一。
上台领奖的王菲只说了一句话,我会唱歌,这我知道,所以对于金曲奖评委对我的肯定,我也给予充分的肯定。
唱歌和音乐,是那时最重要也最中肯的评判标准。
那时的华语乐坛,神仙打架,百花齐放。
那时的华语乐坛,只有音乐,没有神曲。
音乐是真诚的音乐,做音乐的人是真诚的人。
03
听歌的错,还是音乐人的错?
遥想当年的金曲奖,简直是华语乐坛的编年史。
但放到今日,却鲜少有人问津。
现在提到流行音乐,更像是一种粉丝行为。听众再也没有捧着一张热乎乎的新专辑的快乐,只剩下微博热搜、刷歌打榜。
用李宗盛的话说:现在流行音乐工业标榜的是潮、是年轻、是冲动、是小鲜肉。
现在整个流行音乐工业就是一个粉丝工业,不是吗?承认吧。你没有粉丝,就没办法从粉丝身上获利,你就再见了。
行业的确改变了。或许我们大可以把锅甩给网络,说是互联网撼动了传统音乐唱片的垄断地位,乐坛走向衰落是时代发展里不可避免的结果。
但华语乐坛的断层与神曲的不断兴起,究竟是谁的错呢?
在李宗盛看来,做这行的人错了,太多不相干的人进来搅和,纯粹已经越来越少。
他写道:
“在我的信仰当中,每一颗心灵都需要不同的歌来满足,所以《小苹果》也没问题。问题在于这件事出了偏差,是大家都看到了《小苹果》能挣钱,所有的人都来做《小苹果》。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
音乐行业,就像一个大的资金池,大家都把钱花在做神曲,花在立人设,而不是去做真正的音乐内容。完全迎合市场,回避审美,这就是它恶性循环的根源。”
史航就在二现场说道,过去歌手是作者,产品是我的歌,唱片公司是我的单位。
但现在不是了,现在作者是唱片公司,产品是歌手,专辑只是附赠品。
专辑卖不了钱,只能卖人设。
你可能会说,音乐嘛,喜不喜欢最重要。
我们站在听众的角度大可以这么说,但站在市场的角度,要是只为了满足受众浅层次“喜欢”的需求,那市场环境只会永远陷入李宗盛的担忧之中。
没错,这确实是最好的娱乐时代。旋律唾手可得,大数据准确“捕捉”你的喜好,这些我们在千禧年到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逐渐变为现实。
更没想到的是2020年,这个似乎存在于科幻小说的年份,却成了五音不全的偶像收割场,商人刻意制造爆点的战场。
《见字如面》对该信的选取,确实有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勇气。在大家假装歌舞升平、岁月静好的乐坛环境里,它击破了这层表面的和平。
一首歌,除了是作品,也是产品。但如果音乐人只把它视为产品,而非作品,那真正动人的音乐就总会消失。
如果李宗盛也受困于数据与市场的诱惑,那可能再也不会有在KTV边唱《山丘》边感叹人生流泪的我们。
人类太健忘,一边对未来充满期待,一边忘记来时的路。好在这一期的《见字如面》提醒了我们在坚守什么,我们为何而歌。
别忘了,两千多年就有人这么说过: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岳跃利演绎《李宗盛致金曲国际论坛》
附:信件原文
《听音乐的人,你喂他猪食,他就变成猪》
李宗盛致金曲国际论坛
2016年6月22日
今天在场的都是华语音乐圈人,还有媒体的人,是把这个行业整成这个样子的人。为什么是今天这个样子,是大家一起搞的。我们将来要怎么弄,希望跟大家交换一下经验。
我是一个做音乐的人,我只在意音乐对这个时代到底有多少意义。你的音乐节有没有办成、有没有赚钱,那是你的事。唱片公司要倒了,也不关我的事。按照我自己的经验,我们最大的痛苦,就是发现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垃圾,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不多。这个行业的血管已经有了,平台也有了,大佬们的资金也都进来了。这个行业的门槛这么低,每个人都能玩,但真正有意义的内容在哪里?
各位的审美,是决定我们这个时代音乐面貌的基本因素。那我问你:有这么一首歌,难听到会死,你明明觉得它很烂,可是它会让你挣很多钱,你会不去宣传推广吗?会不去想办法兜拢所有的关系让它值钱吗?你作为音乐人的审美,跟你作为生意人的审美,这两者之间是怎样平衡的呢?
这是我们热爱的行业,我们成就了它现在的样子。我不敢骂人,其实我今天已经是非常克制了。有一个流行音乐学校叫我去讲课。我上台大概沉默了三十秒,然后说:对不起,我必须跟你们讲,今天现场的这两百位同学中,大概有一百九十九位,将来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那个校长当场就傻了。
音乐是一个被低估的行业。人人都觉得自己能玩,门槛很低。可它成功的门槛却很高。人才真的不多,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也不多。在每一个行业中,金字塔最顶端的,都是天生就该干这个的。你不用去找他,但你一定会看到他。他的歌一定跟别人不一样,一定够亮。
所以通常我不会去看选秀节目。不要误会,我没有看不起这些节目,但人家本来就是一个媒体,做一个很红的节目,赚了满盆满钵,已经够伟大了。你凭什么要求一个媒体负担起振兴华语音乐的责任?不可能!振兴华语音乐的责任是音乐人的,不是媒体的。
音乐的力量在哪里?是大家一起和稀泥一起挣钱吗?华语音乐到目前为止是没有办法输出的,不管我在纽约林肯中心或是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做演唱会,来的都是华人。韩国那个骑马的鸟叔似乎变成了国际事件,可大家真的是在欣赏他的音乐吗?你觉得西方是在欣赏他的音乐吗?不,他们只会说:那个韩国兄弟太好玩儿了。
我是一个老派的人,所以还是要问我们到底是在做什么。我在唱片公司的时候跟媒体聊,我说这些消费者,这些听音乐的人,你喂他猪食,他就变成猪。你喂他品味很差的歌,他就永远是这个样子。这是有前因后果的。各位的审美、你们的精神面貌、你们对音乐的修养、对文字、对人性的感受,就是在决定整个华语音乐的样子,而听众是无辜的。
心智成熟的人,或者是比较上了岁数的人,是整个流行音乐工业刻意遗弃的一群人。流行音乐工业所标榜的是潮、是年轻、是冲动、是小鲜肉。现在整个流行音乐工业就是一个粉丝工业,不是吗?承认吧。你没有粉丝、没办法从粉丝身上获利,你就再见了。
我热爱这个行业,我太看重这个行业。我看到太多不相干的人来搅和,就觉得非常不开心。在我的信仰当中,每一颗心灵都需要不同的歌来满足,所以《小苹果》也没问题。问题在于这件事出了偏差,是大家都看到了《小苹果》能挣钱,所有的人都来做《小苹果》。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
我最在意的,都是有没有好内容这件事。现在大部分的钱都没有去做内容,没有人在意内容是什么,最后只要可以挣钱、只要有商业模式就可以了。可是吊诡的是,内容是钱没办法买到的。谁出多少钱,一个案子补助多少钱,就会有好的产出吗?不,不可能,白花了,主事者没脑筋,以为好东西给钱就出来了,那也太容易了吧?你给你小孩很多钱,他就能上名牌大学吗?
好的内容是全民审美的结果,它不是哪个专案补助多少钱就能行的。但是钱,如果有,还是请照发,没关系的啦。
南窗文化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