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火炮发展史(德系蟋蟀式自行火炮)

在1942年,德国为了谋求加强战车的火力,便开始研究如何在旧有坦克的底盘中加装重型火炮。设计者把捷克的Panzer 38(t)H型坦克的炮塔移去,并在坦克顶部划开一个隔间,再在这个隔间中加装了150毫米sIG 33重型火炮,便成为了一架自行火炮。

纵观火炮发展史(德系蟋蟀式自行火炮)(1)

这种火炮有两个型号:

纵观火炮发展史(德系蟋蟀式自行火炮)(2)

蟋蟀式H型

德国方面在1943年生产了91辆这种战斗车辆。官方更将之命名15cm schwerer Infanteriegeschütz 33(SF) auf PzKpfw 38(t) Ausf H,SdKfz 138/1 "Bison"/"Cricket"

纵观火炮发展史(德系蟋蟀式自行火炮)(3)

Grille17

有8名成员,驾驶员、车长、炮手、无线电操作员和四名装填手,由一台迈巴赫引擎驱动,最高车速45km/h,行程250公里,长13米,宽3.27米,高3.15米。全重约60吨,前装甲厚30毫米,两侧装甲厚16毫米。1945年5月,“Grille”17已经有了一辆几乎完成的样车,重量58吨,弹药却只能带5发。“Grille”21也已经有了眉目,52.7吨的重量,弹药量只有可怜的3发。 Grille 17的原型车和170mmK72于1945年5月分别完成,但随后帕德博恩附近的豪斯滕贝克被英军缴获

纵观火炮发展史(德系蟋蟀式自行火炮)(4)

  • 搜罗更多世界精彩图文,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aolhh(长安可复制)

  • 如果你是个欧美控,你就会喜欢这个qiangwainxs(长安可复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