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市最新情况汇总(梳理31省份十年答卷)

每经记者:吴林静 每经编辑:杨欢,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31省市最新情况汇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31省市最新情况汇总(梳理31省份十年答卷)

31省市最新情况汇总

每经记者:吴林静 每经编辑:杨欢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415188

过去两个月,31个省份以“中国这十年”为主题,陆续召开新闻发布会,总结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的成就与变革。

十年间,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由11.4%上升到18%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上保持在30%左右……

十年变迁,绿色逐步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从重点城市环境治理,到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再到优化能源结构,31个省份从“国之大者”高度狠抓生态环境保护,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

仔细梳理,“绿色发展”这一相同的主题下,每个省份领到了不同的任务,从新闻发布会透露的细节,来看看各自成绩如何?

城市治污

“夜空中繁星闪烁,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明亮的迹线,叫‘星轨’。”

9月15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新闻发布会上手举一张以故宫午门为背景的夜晚天空星轨图说,“要拍出这样的照片,一定要空气质量非常好、透明度非常高。”这张图成为北京十年来空气质量改善的佐证。

图片来源:北京市天文馆官微

2013年,环境污染一度成为北京“大城市病”的突出问题,“蓝天难见、繁星无影、河水断流、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

据“中国这十年·北京”新闻发布会上消息,这十年,北京市区两级财政在生态环境治理上累计投入了4300多亿元,先后实施两轮百万亩造林。

2021年,北京的PM2.5年均浓度降到33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63.1%;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6年回升;“北京雨燕”的种群规模从3000余只恢复到近万只。

隔壁天津、河北的生态环境质量也显著提升。“中国这十年·河北”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了几张照片——濒危物种青头潜鸭在白洋淀安家,地下水超采区出现泉水复涌,包括唐山在内的河北各城市空气质量已经全部退出全国“后十”。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内蒙古这些年来同样走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出现矛盾的时候,我们坚决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面。”

回顾这十年,内蒙古“该停的停下来”,让广袤草原“带薪休假”,在大兴安岭“挂斧停锯”,对重点沙漠“锁边治理”,十年间单位GDP用能下降4.1%、用水下降40.7%、用地下降60%。另一边则是种草、造林,减少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沙尘暴天数也由每年4.9天减少到0.6天。

横跨“三北”的内蒙古,从京津的“风沙源”变成了“后花园”。这里不仅给我国北方地区披上了风沙的“防护服”,还为全国人民打造了超级“碳库”和纯净“氧吧”。

论生态环境治理投入的真金白银,广东更多。“中国这十年·广东”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近五年广东投入了7500亿元,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补上历史欠账。

如此大手笔、超常规力度,广东也收获了成效。2021年,广东全省城市(县城)污水处理能力达2947万吨/日,污水管网长度达7.34万公里,均居全国首位。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4.3%,PM2.5平均浓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率先构建大气污染防治先行示范区。珠三角9市全部纳入国家“无废城市”建设。

生态屏障

大山大水,是我国天然的生态屏障。

浩浩黄河、滚滚长江。过去十年,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江大河的生态状况发生了转折性变化。重庆、湖北、江苏在各自的新闻发布会上都浓墨重彩地提及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行动。

在完成长江“十年禁渔”退捕任务中,上游重庆处置渔船5300多艘、上岸转产1万多名渔民;中游湖北让3.2万名渔民全部转产安置,1.7万艘渔船全部停业上岸;下游江苏则让7392艘渔船、14887名渔民全部退捕上岸。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391022

在破解“化工围江”的难题上,湖北“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443家,沿江1公里内实现“清零”;江苏近五年来则累计关停沿江化工企业3505家,压减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生产企业145家,取消25家化工园区的定位,推动沿江产业转型升级、沿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污水治理方面,9个由重庆入四川和16个由四川入重庆的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湖北关停搬迁禁养区1.28万家畜禽养殖场,“一口一策”全面整治12480个江河排污口。

通过取缔码头、关停企业、沿江绿化等行动,湖北腾退出149.8公里的长江岸线,江苏累计腾退了72.6公里,长江“生产岸线”转为“生活、生态岸线”。

这些行动带来了生态的改变。长江江豚被认为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和“微笑天使”,这些年,江豚活动的区域逐渐扩大,重现江苏段,种群相对稳定且呈增长趋势。同时,桃花水母也再现太湖。

“黄河之险、险在河南,黄河治理、要在河南”,处在黄河“豆腐腰”位置的河南,是千年治黄的主战场。

据“中国这十年·河南”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河南近年来推进了堤防建设、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生态廊道建设等工程,建成标准化堤防501公里,从河南流出的黄河水都是II类,地下水开采量从2012年的137.2亿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96.9亿立方米。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2017年,河南还启动了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总投资407.8亿元的35个安置区全部建成投用,目前,30万滩区群众全部搬入新房。

沿黄生态同样发生了深刻变化。河南发现,到三门峡栖息越冬的白天鹅数以万计,在洛阳的湿地中华秋沙鸭成群结队;山东发现,三角洲上的鸟类由187种增加到371种,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宁夏发现,黄河宁夏段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进Ⅱ类出。

作为我国南北分界的山脉,秦岭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陕西省披露,黄土高原成为全国增绿幅度最大区域,陕西版图由浅绿向深绿不断迈进。生物多样性实现恢复性增长,朱鹮种群数量从十年前的1000余只发展到现在的7000余只。现在,探访秦岭深处的黄柏塬等地,还有可能与野生大熊猫不期而遇。

能源机遇

生态环境不断还绿、增绿,能源结构也在逐步增加“含绿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了哈密市伊吾县,这个县只有4万人,今年上半年GDP大概96亿元,全年将达到200亿,人均GDP将达到50万元。当地之所以能创造这么高的价值,就是因为有两大煤化工企业,既产煤又搞煤化工,同时又搞太阳能和风能。举这个例子,马兴瑞是想证明“新疆是有条件发展经济的”。

十年前,我国新能源发电占比只有2.7%,而截至2021年底,该数值已达到18.5%。当能源结构调整,不止新疆,那些“风光无限”的省份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486269

青海目前清洁能源装机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91%,占全国清洁能源装机的18%,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当世界首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输电大通道建成运行,北京大兴机场就用上了来自青海的“绿电”。而且,据介绍,青海自2017年以168小时打破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以来,已经连续六年刷新这一世界纪录,今年更是完成了五周的全清洁能源供电。

甘肃也是新能源资源富集之地,当地出台了《关于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链的意见》,率先在全国集中开工第一批1285万千瓦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大力推进“风光水储”一体发展。

准备“全地域开发”新能源的甘肃,给每个区域画出了不同的重点。在张掖武威等河西地区,建设千万千瓦级的特大型风光电基地;在敦煌玉门等地,实施“光热 风光电”一体化项目,使沉睡了几千上万年的沙漠、戈壁、荒漠变成了能源资产;在河东地区,发展煤电;在其他地区,开展分布式光伏。

四川和云南则是我国的水电大省。云南的全省电力总装机突破1亿千瓦,绿色能源占比近90%;过去十年,四川“西电东送”相当于11个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川气东输”累计1382亿立方米。

在能源供给侧,内蒙古是个特别的存在——它既盛产煤电,“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其“风”“光”也是无限好,新能源发电量已居全国首位。

能源优势还需要进一步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内蒙古在发布会上提出,力争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装机达到1.35亿千瓦以上、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内蒙古”。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未来新能源建设的规划,“中国这十年·内蒙古”的新闻发布会上特别提及过去搞煤炭资源开发的“教训”:

前些年我们搞煤炭资源开发,基本上是把资源直接出让了,自己既不占有股份也不参与经营,虽然当时的GDP和财政收入数字好看,但形不成“长流水”,之后就慢下来了。现在全区每年产煤10亿多吨,但区属国有企业只掌握600万吨,量很少、得利也很少,有时区内企业用煤还需要向区外企业买,我们不仅没有攒下多少“家底”,还背上了沉重的生态治理“包袱”。

打个不一定贴切的比喻,这就好比我们把人请回家,人家在家里刨个大坑,把宝贝拿走了,把坑给我们留下了。

回过头来看,这种开发模式虽然换来了内蒙古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高速增长,但此后却难以为继。

当新能源发展的“春天”来临,内蒙古反思,不能走老路,不能把资源“一让了之”“一租了之”,得为子孙后代攒下更多“家底”。按照全产业链思维推进,不再简单地发电卖电,不能只注重速度和规模、忽视质量和效益,要把握开发的布局和节奏,努力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制度创新

生态环境保护是“国之大者”,过去十年,各个省份都在以自己的节奏、抓手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让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

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制度创新,为绿色发展提供着可靠的保障。

海南提到,全省2/3的市县已经取消了GDP考核,率先划定省域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探索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同时,海南也是在全国率先实施全面禁塑的省份、在全国率先宣布到2030年不再销售传统燃油汽车的省份,与此同时,过去四年该省的装配式建筑面积连年翻番。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669203

广东也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据新闻发布会上消息,“十三五”以来,广东制、修订90多件次生态环境地方法规,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工作时,也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在研究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时,广东也是提高了一级指标的绿色权重。

从市场角度而言,广东正在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截至2021年底全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1.997亿吨。重庆上线了“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碳排放指标成交额累计达7.8亿元。湖北也已将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投入运营,其碳市场交易规模居全国前列。

梳理31个省份的新闻发布会发现,过去十年,各地都在努力把绿色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棒”,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重要的约束和导向。

每日经济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