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为什么长相丑(却聪悟绝伦的怪物-欧阳询)
今天的课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跟上节奏。现在我们正式进入欧体楷书的学习。很多朋友在 “书画频道”《名家临碑帖》当中收看过我的欧体《化度寺碑》讲座,但因为当时受录制时间的约束,很多知识点没有展开,而且《化度寺碑》泐损严重,所以现在我们将欧阳询和他的两件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和《化度寺碑》同时拿出来为大家进行相对更深入的讲解,在讲解和示范字例之前,我们先对欧阳询楷书风格和这两个碑做一下简要介绍。
咱们把一些文字性的东西就变成语音的形式发送给大家,这样相对的更节约时间,就是因为语音,如果说大家不跟着听的话,肯定会有所遗漏,所以说希望大家,能在24小时之内,把这些语音全部听一下,因为如果不跟着走,后期补很困难,所以说希望大家尽量实时在线。
欧阳询的楷书对后世影响非常之大。当今写楷书的人大有人在,楷书虽然也指篆书和隶书,但那是广义的,如果现在人们对楷书的认知呢,只是认为它是唐楷,楷书从某种角度定义,篆书、隶书、魏碑、隋碑,魏晋时期只要不是行书的,包括唐代诸名家的正书,都被称为楷书。
楷书最负盛名的有如下这些大师: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赵孟頫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欧楷的很多特质以及被推广力度很大,造成了学习者非常的多。
介绍一下欧阳询:欧阳询(公元557年-641年),84岁,字信本,湖南临湘人,年轻敏悟博学,隋朝被封为太常博士,唐高祖做到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书学二王,自成一体,世称“欧体”。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杜甫诗有:“出贵瘦硬方神通”句,赞叹他的书法。欧阳询绝世代表作有:楷书的《皇甫君碑》、《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碑》、《房彦谦碑》以及行书的《张翰帖》、《卜商帖》、《梦奠帖》、《千字文》等等。
今天开始,我们介绍一下欧阳询的两经典碑帖:《九成宫醴泉铭》和《化度寺碑》。欧体是我们楷书学习的重中之重。因为欧体在笔法和结构上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高度,它的艺术性其实是非常强的,而且能给我们的书法学习带来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欧体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唐代楷书,他也是融会贯通、包罗万象的,它里面不单纯是有欧阳询自己的书法特点和结字理念,更多地吸取了隋碑和魏碑很多精华。而且,他不单纯是吸取了上述的那些碑石的营养,还包罗魏晋时期书风的风貌,而且是纯粹的二王书风一脉,所以说通过学习欧阳询的楷书,甚至于可以帮助我们写好行书,像《集字圣教序》,通过欧体的锻炼可以很快的进入行书的殿堂,因为他的笔法非常的精到、讲究,结构是非常的理智和到位的。
欧阳询是传承和发展二王书风的典范,二王书风很是“中庸”,而欧体则以险绝有别于二王,吸收了六朝瘦字之法。笔法以中锋为主,藏锋和露锋并用。点画起收果断,不修饰造作,书写性很强。因此,先由欧楷入手再学习其他字体是比较容易迁移的,欧体可以极好的达到学习书法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如学之不当,易走极端,形成瘦劲有余,圭角外露,缺乏富贵气,用笔过于刻意,内怯呆板,失去奇趣。欧体笔力劲健,点画虽然瘦硬,但神采丰润饱满,向上的挑笔出锋含蓄,带有隶书笔意。字体结构典雅大方,法式严谨,看似平正,实则险劲。字形采用长方形态势,字句、行距都较大,章法显得宽松而清晰。点画精致准确定型,尤其结字布局险劲,中宫收缩,外展逶迤,疏密聚散对比强烈,却具有超级稳定感。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其字形偏修长,行笔于险劲之中寻求稳定,尤其在划末重收,笔至划尾便稳稳提起。整体碑文高华浑朴,法度森严,一点一划都成为后世模范。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是极为中庸平和的,但是欧体呢,则是非常险绝,他的笔法基本上是以中锋为主,但偶有侧锋,比如说像一些转向的动作,而且他不单纯是简单的露锋,也有一些比较便利轻盈的露锋动作,而且还有一些回锋钩带造成的藏锋动作,它的起笔切削非常的果断,绝不造作,所以形成了书写性非常强的这种特质,但是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讲,这个书写性,不要刻意的去追求。什么叫做“书写性”,书写性无非就是洋洋洒洒,写的比较快捷,不刻意去拘泥于某些笔画。当下,就是因为过度地强调所谓的书写性,而使很多爱好者不屑于打造扎实的基本功,字写得过于随性,而毫无法度,更谈不上古意情趣。“书写性”在当下书法界非常时髦,包括很多资深的专家,也常把书写性的挂在嘴上,这一点,不能完全肯定,也不能完全否定。对于性情的书法,书法必然有他这种自由的特点,但是那是以后的事儿,或者说是达到一定高度要追求的事,从初学的角度,先不要理会所谓的书写性,当然了,也不能描摹,现如今就是两个极端。我指的两个极端是什么?第一就是在不具备一定驾驭笔的能力、结构能力和章法能力的前提之下,不照着贴认真的去临,写得很自我,写得很随性,这是一个极端,这种方式无论坚持拿笔多少年,也不会有质的飞跃。另一个极端是什么呢?就是过度的去追求笔画的细节和与原贴的字的相似度,而在纸上描画。这两种都不可取。
很多人认为我临得准,临得像。但是通过大量的视频给大家一种引导是什么?我的速度并不慢,只是说因为我练习的时间久,涉猎的经典比较多,再加上眼、手,包括脑子能达成一致,贴上的这种形貌,我很快能通过眼睛传递给大脑,再指挥手去表现。但是绝大部朋友,太拿像当回事儿,而造成了除了临帖之外,一涉及到创作就是一头雾水,而且在创作的过程当中,这个集字环节永远也扔不掉,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学习理念有问题,学习方法有问题,在今后也会给大家讲怎么去入贴,怎么去出贴。我初步的跟大家聊一聊我的心得体会,我临帖从七八岁开始,绝没有说从头临到尾的,很多人都知道我这个习惯。
并不是说这是我自己的一种偏好,而是老先生给予我的一种方法,所谓叫做触类旁通,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常用字,至少两三千,可是古人写过的字,最多也就千八百,所以说在我们创作的时候,古人没有写过的字可能会占很大一部分,尤其一些生僻字等等,这样的话,创作起来难度会更大,如果说你不会梳理总结经验和规律的话,那么创作永远是集字的方法,而且集字稍微有些不像,就会使整体的作品面目全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动脑,书法并不完全靠记忆力,更多应该靠悟性。咱就用《九成宫醴泉铭》来举例:我在十岁左右与宁老初学九成宫的时候,这本帖的第一页我临了3年,前后整整写了8年.也就是说,前面的这些字对我的欧体,甚至于说是其他的字体影响巨大,可以说是受益终生。
其实欧体有很多著作,相传是欧阳询写的,欧楷间架48法、 72法、108法,太多太多了,那些书我也都看过,但是实际应用的价值并不高,实际上我认为并未必是欧阳询亲自著述的,极有可能是后人伪托的,对总结出来的一些共性知识点进行了梳理,然后变成了欧阳询的论著。通过多年的学习,我就把它减而又减,尤其在公众号儿当中我也推送过,楷书结体这个十或者是九或者是十几种,就差不多够用了。
但是现在仔细想想,老先生们基本没有所谓的课件,而且门徒众多,可见书法这东西,就是一种经验所谈,传道授业基本都是耳濡目染的。
往往因为零星的碎片式的知识,对于热爱学习、热爱书法和会学习书法人来讲,是非常宝贵的,但是对于没有悟性的人来讲,你跟他怎么讲也意义不大,甚至于说容易剑走偏锋,或是走上歪门邪道。
咱们还回到欧体。刚才说过,进入欧体是不难的,而且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为什么我着重讲欧体的重要的原因,但是千万不要走向极端。
可以说,楷书名家不为少,但是特别知名的,名气最大的往往是欧体名家,为什么?因为欧体的受众量实在是太大了,热爱欧阳询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说在老百姓当中,欧体要比其他字体影响大得多。但是反过来讲,欧体写纯粹、写到位太难了!为什么我说学之不当易走极端呢?就是欧体貌似很平和,端庄,它的特点在绝大部分人眼里无非就是严谨、合理、理性,或者说是漂亮,但是实际上欧体的最重要的特点是险绝,具有奇趣奇特的意趣,而且笔法很刚健,神态非常的饱满,看着充满了一种激情,而且他笔划不是简单的尖削薄利,而是非常的丰润富贵的,所以说绝大部分学欧体的人都会跑偏,要么就把字写的格调低俗,要么就给它写的极为俊美,但是他跟馆阁体、印刷品没有差异了,它的典雅、雍容、大方,还有那种险劲的味道,也就是说欧阳询的高妙之处都被现代人做了减法,写简单了、写丢了,他的中宫收紧是他一大特征,但是往往被我们写得非常的平和均匀。
只要是写楷书的,十有八九都是写欧楷,为什么欧楷在一些重大的赛事上很难登堂入室呢?就是因为千人一面或者说是基本上就是两三种风格:要么都是圆的,要么都是露锋的。但是基本上都很俗气。我一直讲“与古为徒”,作为老师,应该教学生们怎么去在自己的肩膀之上,望得更远去和古人去对接交流问道,而不是老让学生围着老师的字样子天天照着临摹,当然有时是为了应付一些活动,偶尔为之未为不可,但绝不能把自己临的某个贴,或者是创作的作品,变成教材推送给学生。据我了解,有很多学习书法的人,见到反黑的碑帖,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入手,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也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情,但是这种人大有人在,离开老师的墨迹,顿时迷茫。
早在多年前,我有一位学生,对书法非常的痴迷,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学费)和十余年的时间,学习欧楷,但当看到了我的展览后,忽然觉得楷书这么丰富、这么美,不单纯是一种风格,不是单纯欧阳询才是楷书。因为我的个展作品近200件,各种面貌的楷书都有展现,有的写的比较憨拙,有的写的比较俊美,欧风作品虽然不多,但是比较纯正。而且在某些作品中,也有一些险绝的姿态,也有一些华贵,也有一些雍容,有的很雄厚,就像颜鲁公那样,也有很高古。他看了之后就说,你怎么临欧体跟我写的欧体不一样呢?我说不一样就对了,我的回答是这样的:“我认为是比较像欧阳询的”。他说所有的人不都是在临欧阳询吗?我说你把你临的欧阳询跟我临的欧阳询的这个贴,你放在一起,你看看像不像,他开始拿出来的时候觉得很像,觉得这不就是欧阳询吗?我然后一个字、一个笔画、一个间架的去跟他讲了几个字之后,他才觉得自己临的欧阳询离的很远很远,也忽然明白了一个比较浅显的道理,说自己跟老师写的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大家说它的老师这种教学方法,是点拨还是误人子弟?现在这位书友已经转舵了,也很精进,但是很难再有新的高度,虽然很用功很刻苦。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离书法很远了,我现在是往回拉他,但是很吃力,自己手下的功夫已经形成了很根深蒂固的形态,所以说扭转不过来,这是社会上这么多小体人为什么写不出来,走不出来,而且一辈子可能就这一个字体的重要原因,方法过度简单,程式化,造成了现在这种悲凉。
这张也是我在电视讲座拿出来的一个反面教材,就是这位老兄在2016年初去我家带着的第一张日课,我一直保存到现在,而且也给很多人展示过,很多朋友认为他写的已经很好了,但是,这种实在是不可取,不说他的缺点了,大家慢慢的就对他的毛病会有所了解。
诸如此类的吧,反正现在基本上社会上就是这几种风格。我们不是针对人,而是就书法论书法,所以说希望大家对欧体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前面除了过度的平正,要么就过度的圆滑,要么就过度的尖削刻薄,要么就是结构根本就没有过关,没有达标,基本就这几个问题,像前面有几个结构,可以说是很合理,但是没有经营布局,没有险绝的意识,没有欧阳率更那种高级的造字的本领,所以说就非常的低俗。
欧楷,我认为他最大的奥秘在于它笔法结构的万变和丰富,大家都知道它的险劲和谨严,这是他的根本。只要说到欧字,大家都会说险绝,但是它里边还有很多的灵秀和生动,但是被现代人写成一种刻板和整齐,失去了他的核心所在,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就是要多多的涉猎,去看他的这些经典的这些代表作,不单纯是这个九成宫醴泉铭和化度寺碑,不单纯是这个这两种碑。像虞恭公碑,皇甫诞碑,也叫皇甫君碑,房彦谦碑,这都是欧阳询的代表作,还有欧阳通的。
在电视讲座当中,我是这么说的,临写欧体要注意他的笔法,不要简单的只做露锋动作,但是也不要纯粹的做藏锋的动作,因为藏锋动作不是刻意而为的,而是一种摇曳摆动,就是所谓的书写性造就的,比如说广字头,点回锋往回带,那么横可能会有一个藏锋的动作,这是一种映带,与行书的动作是一样的,如果简单地去做缠绕,那么就失去了回锋的实际意义。
欧体像老僧入定一般,不染凡尘。欧阳询是杰出的结构设计师,他把意识当中的一种排叠、向背、顶戴、穿插、错位、覆盖、变形等等问题,通过他的字表现的是一清二白,非常的清晰明确,而且非常的准确,他把唐人楷书笔法的精微和多变诠释得让人击掌赞叹,他的严谨和凛然的正气是非常典型的,所以说要堂堂正正写字,我认为欧体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孙过庭讲过,真书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形质是楷书的关键所在,点划是他的法门。所以说永字八法对于我们学习书法来讲,极其重要,也就是说,你必须要把他的这些零件写得活灵活现,写出神采,然后组装到一起才有可能把字写出一定的生命力,但是并不是说我们一上来必须要把每个笔画都写的非常的到位,为什么?笔画是慢慢的锻炼出来的,结构是要通过动脑有意识地进行搭建。
包世臣曾经讲过:“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什么意思?就是我们观察一定要仔细。拟,也就是说摹仿,就是摹,临摹一定要认真的把它写出越像越好的这种形态,这个就指的是结构,如果说我们笔画掌握的非常棒,但是在结构搭建上不合理,那么这个字就会写的七扭八歪,他的正气就会丢掉,现在都说堂堂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写字,或者说是庙堂之气,或者说是正大气象,但是真正的能把正大气象写出来的人多吗?除了夸张就是变形,要么就是把字造得很丑很怪异。书法贵在美,能给带来一种身心愉悦的享受,不然的话,不可能传承几千年成为中国的文化瑰宝,或者是文化的符号,就是因为书法能传递给我们美的信息。我们写不好,不能打着“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旗号作为遮羞布。
有些人总是批判,包括我在内也批判,清代的馆阁体,但是不能把馆阁体直接打到谷底,一文不值,或者说是毫无借鉴处,那也不对,很多当代的老先生名家,他们都是自小受馆阁体的影响,无论是私塾还是家学都是学馆阁体。因为当年他们的教材或者是贴或者是仿都是民国或者是清刊印的,这些珂罗版都是馆阁体,但是随着眼界、技术方面的提升,越发有深度和高度,进而摆脱馆阁体的约束,但不排除很多大家到老依然有馆阁气。只要是能在书法史上立得住脚的这些大家,都值得我们膜拜、仰慕、学习的。
馆阁体的黑大圆亮,至少他代表了一种贵气和庄严,他是一种血脉,或者说是一种气度、气质,它能彰显富贵,彰显端正或者是大气,而不是显得格局很小,而且馆阁体结字非常的理性,容不得一丝败笔,容不得一点点的失误或者是瑕疵,所以说,现在我们甭管是去故宫还是去天安门、颐和园等地方看到的牌匾几乎全是馆阁体。
但是有些老先生就是因为专注于学问,可能在书艺上不很精进,我认为“书法小道”,前贤不屑者居多。所以大家要辩证地、客观地、理智地去看待,不要人云亦云,应该有自己的见知,应该有自己的学术观点。
现在就是关于理论这一块儿,或者是碑帖的简介,或者是学习欧体的一些误区,或者是一种不正的现象,简单的跟大家就说到这儿。后面咱就进入这个实际的笔法这种示范的视频,
《化度寺》与《九成宫》仅差一年,因而除了字稍小,形神酷肖,下笔、收笔、挑出或转折的地方,全都小心收敛,是欧阳询理性规范的极致。只要一看到《化度寺碑》,我们必会惊诧于他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总是那么清明、平稳,而没有丝毫的紊乱、波动。所以,他的一点一画也表现得有力、细致、充分、正确。在结构方面,更是无与伦比的。《化度寺》禅意十足,比《九成宫》写得更凝练一些。杨守敬认为《化度寺》比《九成宫》更醇古。
张善军书法于2020年6月23日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