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临终和曹丕说的八句话(曹操的继承人曹丕)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曹魏的开国皇帝。曹丕在三国时期也算是有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文学方面,曹丕和父亲曹操、弟弟曹植并称为“建安三曹”。政治方面,他创立了曹魏,在执政的七年间,清除了割据青徐等地的地方势力,平定了边患,恢复了北方的安定,有利曹魏国力的恢复,颇有作为。

曹操临终和曹丕说的八句话(曹操的继承人曹丕)(1)

但是曹丕在位期间的一些措施,却为曹魏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曹丕这个皇位可以说得之不易,此前他至少遇到了三个竞争者:

曹丕原本还有个哥哥曹昂。只是在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征讨割据宛城的张绣时,张绣先降后叛,曹昂死在乱军之中,曹丕才成为曹操儿子中年纪最长者。

曹昂死后,曹操一度还有意传位给自幼聪慧、天性仁厚的幼子曹冲。可惜曹冲天不假年,十三岁就因病去世,曹丕才去一劲敌。

但是不久之后,曹丕的弟弟曹植因为文采出众,深得曹操的宠爱,再度让曹丕添一敌手。曹丕和曹植明争暗斗多年,最终曹丕在司马懿、吴质等人帮助下, 加上自己是长子的优势,才勉强取胜,被曹操选定为继承人。

曹操临终和曹丕说的八句话(曹操的继承人曹丕)(2)

​然而即使如此,按照《魏略》记载,当曹操重病去世时,留守长安的曹彰应召返回,曾经对曹植说曹操召自己回来,就是想立曹植为继承人,有意以武力逼迫曹丕让位。只是曹植不愿意兄弟相争,让外人得利,主动退让,曹丕才得以顺利继位。

也许正是因为皇位如此来之不易,所以曹丕对于自己的兄弟都非常猜忌,让他们不得在京城居住,全部返回在自己的封国,还规定“籓王不得辅政”。而在封国里,诸侯王也没有任何权力,还要受到曹丕派去的官员的管束,一举一动都没有自由,形同囹圄。

曹丕这么做的后果,就是让皇族中那些有能力的人无法从政。像曹彰原本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统帅,在边疆战争中屡建奇功。曹丕当权以后,曹彰却只能在封地里无所事事,最后抑郁而终。

曹操临终和曹丕说的八句话(曹操的继承人曹丕)(3)

这么一来实际上就严重削弱了曹氏皇族的力量,导致了皇族势单力孤,只有曹真、曹休、夏侯尚等旁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曹丕吸取东汉后期宦官和外戚轮流掌权,导致皇权衰弱的教训,一方面严格禁止宦官参政和为官,另一方面又规定太后不能干政,外戚的官位也严格受到制约。这么一来就限制了宦官和外戚的权力。

曹丕这么做的本意也是好的。然而东汉时期宦官和外戚是用来平衡大臣的两股重要力量。曹丕一下子把他们全部废除,无疑就导致了朝堂上大臣们一家独大,严重失衡。

曹操临终和曹丕说的八句话(曹操的继承人曹丕)(4)

更糟糕的是,曹丕选定了九品中正制为选官制度。

东汉开国时地方豪族出力极大,因此一直受到朝廷优待,世家大族控制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影响力很大。像袁绍就因为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所以仕途一帆风顺。

曹操活着的时候,因为自己出身不高,难以得到士族的承认,因此一直全力打压士族的势力。曹丕继位以后,为了缓和与士族的关系,采纳陈群的意见,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

曹操临终和曹丕说的八句话(曹操的继承人曹丕)(5)

所谓九品中正制,就是在地方上设立中正官,由中正官对本地的士人进行品第和评价。而朝廷则根据这个评定结论来选拔人才。而这个评定标准里,很重要一条就是出身家世,如果出身寒门,那么评定结果就不会高,以至有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说法。

采用九品中正制以后,势必导致士族可以控制人才选拔渠道,从而在朝堂上拥有更大的权力。所以自曹丕采用九品中正制以后,士族的影响力日益增加。

皇族衰弱,宦官、外戚被限制了权力,只剩下士族权力日增,而且曹丕、曹叡两代君主都寿命不长,始终没能在朝堂上培养出足够制约士族的力量,这么一来最终结果就是士族一家独大,势必威胁到曹魏江山的稳定。

曹操临终和曹丕说的八句话(曹操的继承人曹丕)(6)

曹丕死后,曹叡早年也是按照“籓王不得辅政”的规定,严格限制宗室人员的权力。后来曹植上书曹叡,指出曹丕这么做存在的弊端。此后曹叡征召部分皇族入京参政,也是意识到了这个危机,有意培养皇族势力,以平衡朝堂之上的力量对比。

可惜曹叡也过早去世,没能彻底改变朝堂上的权力对比。加上此时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人也早已去世,宗亲的势力进一步受到削弱。这也是后来得到士族支持的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以后,可以轻易控制曹魏军政大权的直接原因。

所以曹丕事实上也是曹魏最终早早覆灭的祸根所在,曹操在这事上还是有些看走了眼。

曹操临终和曹丕说的八句话(曹操的继承人曹丕)(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