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写洛神赋内容(曹植很会吊人胃口)

曹植写洛神赋内容(曹植很会吊人胃口)(1)

曹植是魏晋时期著名文学家,他不仅诗的成就高,文章的艺术水平同样高。

曹植最负盛名的诗是《七步诗》,最著名的文章是《洛神赋》。《七步诗》未必是曹植所写,《洛神赋》则绝对是曹植原创。

《洛神赋》作于公元222年,曹植到当时魏国首都洛阳朝见皇帝曹丕,返回途中写下这篇赋,下面开始全文赏析: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黄初三年:魏文帝曹丕于公元220年称帝,年号黄初,黄初三年就是公元222年。

京师:京城、首都,指当时魏国首都洛阳。济:渡水。洛川:洛水,流经洛阳。

宓(fú)妃:传说古帝宓羲氏之女溺死洛水而为神,故名洛神,又名宓妃。

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传为宋玉所作的《高唐赋》《神女赋》,都记载宋玉与楚襄王对答梦遇巫山神女事。

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人,著名诗人、文学家,相传是屈原的学生,他在楚襄王手下做事。

有一天,楚襄王梦到一位美丽的女仙:巫山神女。醒来以后都是对巫山神女念念不忘,把这件事告诉了宋玉,并让宋玉做赋记录此事,于是有了《高唐赋》《神女赋》。

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的关系,在《高唐赋》《神女赋》两篇文章里描述的不一样。

《高唐赋》里,巫山神女向楚襄王自荐枕席,说白了就是主动献身于楚襄王,二人在楚襄王梦里行人伦大礼。《神女赋》里,则没有二人行云布雨的情节。

不过,无论有没有这段情节,楚襄王对巫山神女都是魂牵梦绕难以忘怀,这是一定的。

曹植写洛神赋内容(曹植很会吊人胃口)(2)

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的故事在中国古代诗坛影响很大,好多诗人都写过与之有关的诗。

比如孟郊《巫山曲》: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这是记录楚襄王与神女的故事。

刘禹锡《巫山神女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这是对此事表示怀疑。刘禹锡作诗善于创新,此是一例。

唐朝人繁知一《书巫山神女祠》:忠州刺史今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诗。为报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词。

繁知一在这首诗里没有用楚襄王和巫山神女的故事,用的是宋玉作《高唐赋》《神女赋》这个典故

这是繁知一写给白居易的诗,白居易卸任忠州刺史,繁知一写此赠给白居易。他以宋玉比白居易,建议白居易游览巫山的时候写诗。

繁知一因此得到白居易的邀请一同游览巫山,不知为何,白居易全程并未作诗。

译文:黄初三年,我到京城朝见天子,返程途中渡过洛水。古人说:落水女神名为宓妃。我因此想到了宋玉对楚襄王讲过的巫山神女的故事,深受感染,写下这篇赋。它的内容是:

这是一段序言,介绍《洛神赋》的时代背景以及曹植的创作动机。

巫山神女是美丽的女神仙,洛神宓妃也是美丽的女神仙。宋玉是大文学家、大才子,曹植也是大文学家、大才子。

宋玉因巫山神女而作《高唐赋》《神女赋》,曹植也不能落后,他为洛神宓妃作《洛神赋》。

曹植写洛神赋内容(曹植很会吊人胃口)(3)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言:语气助词,无实意,古诗文中常有此种用法。东藩:东方藩国,指曹植的封地。黄初三年,曹植被立为鄄城(即今山东鄄城县)王,城在洛阳东北方向,故称东藩。

伊阙:山名。轘(huán)辕:山名。通谷:山谷名。陵:登。景山:山名。

殆:懈怠、劳累。尔乃:于是。税驾:停车。蘅皋:生长杜衡的岸边。

秣驷:喂马。一车四马谓之驷,此处指驾车的马。芝田:种着灵芝草的田地,此处指野草繁茂之地。阳林:地名。流眄(miàn):四处张望。

译文:我从京城返回东方的藩国。向着远离伊阙山的方向而去,越过轘辕山,经过通谷,登上景山。太阳西落,车困马乏。

于是,我命人在生长杜衡的岸边卸下车驾,在茂密的草地上喂马。而我则悠闲地在阳林散步,四处观望洛水的风景。

开头很平和,就是简单叙事。曹植首先交待了行车路线。人困马乏之时,曹植交待手下人卸车喂马,自己随意观景游览。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精移神骇:精神恍惚,是震惊。忽焉:忽然间。殊观:少见、异常的现象。畔:边。

译文:我俯视洛水未见异象,抬头张望目睹奇观。忽然间,我神情恍惚颇受震撼。我看到一位绝世丽人,站在巍峨的山岩边。

曹植此时很悠闲,东走走西看看。随意一瞥,却在山岩边上看到一位风华绝代的美女:女主人公洛神出场了。

此时曹植“精移神骇,忽焉思散。”,本来平和的气氛,随着洛神的出场而高扬。

曹植写洛神赋内容(曹植很会吊人胃口)(4)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之所见也,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援:拉、拽。御者:驾车者,车夫。觌(dí):看见。

译文:于是我拉着车夫告诉他说:“你看到那个女子了么?她是谁啊,为何如此美艳?”

车夫回答:“我听说洛水有一位女神名叫宓妃。大王您看到的女子,莫非就是洛神宓妃?她长得什么样子?我想听您形容一下。”

通过这段对话可以知道,只有曹植看到了洛神宓妃,车夫福缘不够,看不到女神真身,只好央求曹植给他讲述一下洛神的丰姿,过过干瘾也是好的。

洛神已经露面,按照一般写法,下面就该是描写洛神如何美丽如何绰约,以及观者如何魂不守舍等等。

而曹植不是一般人,他在此处插入一段对话。又设置一个情节:车夫看不见洛神,需要曹植为他讲述洛神的样貌。

曹植真是善于把控读者情绪,先是把读者的情绪从平地推上高峰,又让读者于震惊之余充满疑问。

读者难免向车夫一样:我们也看不见洛神啊,快点说说她到底长什么样!

这是第一部分。整个这一段都是在铺垫,简短的文字却有两次情感的起伏和转换。曹植对文字的把控能力、以及对文章结构的安排和布局已臻化境。

曹植在文中的开头就把读者的胃口吊足了,如果后面的内容要是不够精彩,那可就现眼了。

好在曹植的才华和能力绝不会让读者失望,敬请期待下一篇。

未完待续。

喜欢此文请转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