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梦眼里带光(心中有火眼里有光)
近日,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勉励他们继续讲好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并对全国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提出殷切期望今年是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100周年,让我们走近“真理的味道”,以及这支朝气蓬勃的党员志愿服务队,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心中有梦眼里带光?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心中有梦眼里带光
近日,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勉励他们继续讲好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并对全国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提出殷切期望。今年是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100周年,让我们走近“真理的味道”,以及这支朝气蓬勃的党员志愿服务队。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1848年,参加并领导工人革命运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创作了《共产党宣言》,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中国一些有识之士最初接触马克思主义时,只能看到外文版的《共产党宣言》。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版,成了急盼解决之事。
翻译重任为何会落在一个29岁青年的肩上?陈望道出生于浙江义乌,早年留学日本,精通日文、英文。他的国文素养很好,精通语言修辞,同时对马克思主义颇有研究。
1920年早春,陈望道带着《共产党宣言》回到了故乡分水塘村的老宅,在一间简陋的柴屋里开始翻译工作。一盏煤油灯、一块铺板、两条长凳,他凭借一本日文版、一本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废寝忘食,翻译得太忘我,竟把墨水误当红糖,蘸着吃下了母亲送来的粽子。千秋巨笔,首译宣言,这也是后来多次提到的“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1920年8月,第一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印刷出版,初版时印了1000本,很快售罄,到1926年5月,已刊印17版之多。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影响和培育了无数先进分子投身革命,促使他们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支传递真理“火种”的队伍
这次回信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名为“星火”,成立于2018年5月。“星火”一词取意自“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寓意每一位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都能成为传递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火种”,心中有火、眼里有光,学思践悟,坚定理想信念,奋发有为,践行初心使命。
这支党员志愿服务队由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党员组成,专业覆盖文、社、理、工、医各个学科。他们中,有的是开馆以来连续讲解两年多的志愿者,有的是刚刚加入不久还在接受培训的新人。在过去700多天的时间里,他们服务来自学校、社会各界参观者近5万人次、年均讲解700多场。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火炬手”,需要“过五关斩六将”。
每一位队员在上岗之前,都要通过“1 2 3”的培训,分别是一轮阅读、两轮领学、三轮测试。一轮阅读是队员进行自学阅读,通过学习沙龙汇报读后感;两轮领学是至少邀请一位学者、一位专家,分别针对《共产党宣言》的经典原文、解读文章进行逐字领学;三轮测试是队员要通过笔试、口试、现场模拟测试三轮考核。
最好的学就是讲。每一位队员对红色基因、《共产党宣言》精神有深入研究才能讲得顺、讲得深。两年多来,队员有的成为“复旦大学校史主题”宣讲团成员,有的参加了“宣言精神”主题宣讲团。
要成为合格的“宣言精神”传播者,不仅要熟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还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相关20门课程。他们先后为校党团支部师生、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群众,进行“宣言精神”主题宣讲430多场、听众超过1.7万人次。
把讲解志愿服务“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
6月上旬,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写信给,汇报了参加《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志愿讲解服务的经历和体会。得知回信,大家都难抑内心的激动。
“作为一支年轻的队伍,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最紧要的就是加强人才培养的设计,完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全链条培养。”面向未来,“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钱威丞说,服务队将在讲解服务上注重个性化,在能力锻炼上提升有效性,在成果产出上对标长效性。“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牢记嘱托,做到会讲、笃学、真信,真正厚植信仰,永远热血滚烫。”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陆婷婷是《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的第一位学生讲解员,曾在2018年5月为展示馆的首位参观者做讲解。兴奋之余,陆婷婷更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她说,继承复旦红色基因,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并发挥辐射源作用,让“宣言精神”感染更多人一道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是志愿者的担当。一定把讲解志愿服务“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李亚男是目前讲解次数最多的志愿者,已经和团队伙伴在陈望道旧居讲解过90余次。“百年岁月,大师既去,但‘宣言精神’将与复旦人同在。作为新时代的复旦青年,我们身上凝聚着民族和国家未来的希望。”
心中有火,眼里有光。《共产党宣言》的“火种”生生不息。(本报记者 沈东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