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丝未来城(泉州海丝名城环湾向海)
泉州市丰泽区新城建设日新月异。许哲宗 王志超 摄
恒安智能化生产和现代化仓储基地。陈涛 摄
泉州东海片区“四朵花瓣”夜景 陈英杰 摄
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 陈英杰 摄
东南网8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敏霞 实习生 康雅萍 通讯员 王志超)以产业经济著称的泉州,对于品质的追求从不曾停歇。
党的十八大以来,泉州市传承弘扬“晋江经验”,认真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坚持“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聚力推进城市环湾向湾集聚发展,奋力建设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
十年间,随着GDP从4814亿元增加到11304亿元,跻身万亿GDP城市行列,品质泉州建设亦驶入“快车道”。十年来,泉州市坚持将超七成五的财力投入民生,突出“惠民生补短板”,开展“四心工程”“民生XIN行动”,致力建设宜居宜业美好家园。
新城崛起 宜居宜业
泉州县域经济发达,特别是环泉州湾的晋江、石狮、南安、惠安等县市都是全国百强县,经过多年发展,“一湾两翼三带”的环泉州湾城市一体化几近成型。
环湾向海,是泉州的城市未来。泉州环湾中心的东海片区,如今已是泉州的新行政中心。从地处郊区的荒凉渔港,到如今的泉州城市中心,东海片区在本世纪初用了10年完成了繁华蜕变。
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近10年,东海片区正在“聚湾强心”加速生长。2022年,丰泽区将繁荣发展中央商务区作为“1号工程”,成立指挥部,大力实施“五大工程”——高端产业集聚工程、生活商业配套工程、教育医疗扩容工程、文旅氛围营造工程、社区服务拓展工程,提升商气、人气、烟火气。
“我们去年12月份正式入驻,中央商务区提供了包括人才政策、十九条政策、房租优惠等支持。”首批入驻泉州丝路法务区中心园的仰格律师事务所的运营总监黄丹芳说,城市形象面貌的更新,让更多年轻人更愿意选择到泉州安居乐业,这是她这一两年招聘时的突出感受。
据介绍,泉州中央商务区以打造法律服务高地和服务产业标杆为目标,建成了泉州首个法务共享平台——泉州丝路法务区中心园。目前已吸引了10余家来自北上广深的顶尖法律服务机构入驻。在这里,可以实现法律服务“一站式”解决,更好地服务赋能企业转型升级。
“仅今年上半年,中央商务区就有新注册企业116家、增长36%,税收增长30%,新进驻白领办公1000多人。”丰泽区委副书记林清伏说,泉州中央商务区定位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目标是建成泉州乃至全省的高端服务业聚集区,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目前,已引入泉州银行、农商行、农发行等市级银行和超过20家的金融机构,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泉州公共文化中心年接待人流量超200万人次。
中央商务区的崛起,是泉州抓城建提品质的一个缩影。十年来,泉州坚持集聚发展,致力建设宜居宜业美好家园。按照“一湾两翼三带”总体空间布局,突出“强湾聚心”,全面提升城市能级中心市区支撑力、带动力、辐射力,梯次实施城建项目5000多个,完成投资4600多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61.5平方公里拓展至24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59.5%提高到69.1%。
环绕蓝蓝泉州湾畔,“四朵花瓣”、晋江第二体育中心、滨江“水线”公园等新地标投用,一座座总部区大厦和商务办公楼在东海片区拔地而起……成长中的新城,产业社区活力待发,城市颜值不断刷新。
活态保护 古城提质
新城集聚成长,古城提质活化。去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泉州的高光时刻。
泉州拥有5个世界级、36个国家级“非遗”名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是首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我们坚持传承发展,致力擦亮古城活态保护品牌。”泉州市住建局局长张志铭说。十年来,泉州市对22处行政建筑、雕像遗址和宗教建筑等遗产点进行综合整治提升,助力成功申遗。对古城“一轴三片”154条街巷,采用微更新、微扰动的方式,分批进行综合提升,努力把6.41平方公里的泉州古城打造成为留人留形留乡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样本”。
金鱼巷、中山路等项目修故如故,再现“古早味”,被住建部评为全国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街区示范案例。共传承保护历史文化街区8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1个、传统村落108个、历史建筑1589处,古城泉州的“烟火气”在全市人民共同推动下,显得格外动人、美好。
申遗成功一年来,泉州活态呈现的世界遗产、城市文脉、乡愁记忆吸引了众多文化名人、影视明星频频“打卡”,这座新晋世遗之城的“流量密码”被进一步激活。不断“出圈”的泉州,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
泉州古城保留下的独特格局和烟火之气,不仅得到完整保护,还在慢慢地发生蜕变。闽南骑楼、红砖古厝、300多条巷子、千年石构杰作东西塔、生生不息的信俗,以及年轻人来这里开的各种好玩的文创小店,将历史与时代有机融合,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成为当代年轻人想要的生活质感。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教育社会学研究室课题组、小红书、DT财经联合发布《蹲个城市——年轻人选择城市新需求洞察报告》,“2022年热门宜居城市TOP20”出炉,泉州排名第16,成为全国年轻人的理想城市之一。
泉州,这座爱拼敢赢的城市,品质建设也在悄然逆袭。十年间,环湾战略下,泉州新城崛起新生;入列世遗后,泉州古城活化提质。一座兼具古典与现代的城市焕发气蕴,频频“出圈”,成为年轻人心中的“理想之城”。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特写
山水绿城入画来
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通讯员 林晓燕
近日,记者走进晋江九十九溪流域田园风光项目建设现场,沿着项目区的道路前行,只见溪流穿田而过向远方延伸,溪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岸边低垂的芦苇随风摇曳,不时有飞鸟擦过水面觅食,一派漠漠水田飞白鹭的溪河稻田景观,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
“九十九溪流域田园风光项目总规划面积约1万亩,定位为‘都市浪潮前的城中央田园’,项目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既保留农村传统风貌,也保存农村传统的民俗和生活,推进村庄建设,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晋江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刘文斌介绍。
晋江九十九溪流域田园风光项目,是泉州市生态连绵带建设的重点之一。2017年年底,泉州创造性提出“生态连绵带”建设,用绿道串起泉州城市特有的山水田园资源,以生态连绵带建设为抓手,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依山水而筑城,处理好城市、农田与自然山水的关系,让市民与游客充分享受具有泉州特色的山水田园城市所带来的幸福感。
在中心市区,北滨江公园沿晋江下游北岸布局“五区十园”,生态野趣、人文景观、慢行系统应有尽有;在石狮,宝盖山万亩城市公园以游步道、木栈道、自行车道等绿道串联起宝盖山风景区中的公园、水库、山体、湿地、寺庙,形成一个公园集群;在台商区,海上丝绸之路生态公园依托百崎湖自然水系,以绿道路网为骨架,串起山、水、林、田、塘、湿地等自然景观,形成相互衔接、连绵成片的生态体系……
经过近5年的建设,泉州生态连绵带项目已初具规模。环泉州湾区域22个生态连绵带示范项目有序铺开,主要生态廊道逐步贯通,山线和水线形成完整闭合圈,中心城市“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覆盖率不断提升,群众乐享绿色生态福利。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特写
兴泉铁路“唱响”老区振兴歌
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通讯员 林婉清
“期待兴泉铁路清流至泉州段早日开通运营。”“德化、永春等县区不通铁路的历史即将结束!”“非常好啊!期待哦。”8月3日,随着首趟动态实验列车从泉州站开往清流站,兴泉铁路清流至泉州段正式进入动态验收阶段,不少关注兴泉铁路建设进展的泉州人民纷纷点赞。
“兴泉铁路,是江西兴国县至福建泉州市的国家Ⅰ级铁路,运行速度目标值为160公里/小时,线路全长459.339公里。泉州境内正线长112公里,设有德化、永春、安溪东、南安北、泉州(福厦铁路泉州动车站)五个站点。”中铁建设集团兴泉铁路项目负责人周超介绍。
作为主要服务闽赣两省革命老区的铁路,兴泉铁路可以畅通东南沿海经济区与中西南地区的铁路往来,将与京九铁路、浦梅铁路、赣瑞龙铁路等形成原中央苏区铁路环线,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活血通络”。对于泉州发展而言,兴泉铁路建成通车后,将结束德化、永春、安溪、南安等地不通铁路的历史,为促进自然人文景观和文化资源“走出去”发挥重要作用。
“德化县作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兴泉铁路建成通车后,德化的区位优势更加彰显,将成为连接沿海地区与三明、龙岩等内陆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铁路货运作为德化县物流业的有力补充,将提升德化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水平,为德化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德化县交通局局长黄全忠说,兴泉铁路开通运营后,还将有效拓展德化大城关的发展空间,同时将推动旅游行业的发展。
德化站以德化白瓷为设计意向,外观古朴圆润似碗;永春站提取当地纸织画、篾香等为设计元素,充分展现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安溪东站提取安溪铁观音茶叶的形态作为设计元素,并结合当地民居中的燕尾脊进行优化设计;南安北站融入燕尾脊、双坡曲、红砖白石等特征,是南安闽南古厝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的传承……如今,德化站、永春站、安溪东站和南安北站均已建成亮相,静候列车进出。
“7月底,兴泉铁路泉州段工程建设完成静态验收报告审查。8月3日,兴泉铁路清流至泉州段进入动态验收阶段,将持续到15日。”周超介绍,动态验收将对铁路建设整体工程安全运行状态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为该线9月份开通运营创造条件。兴泉铁路开通运营后,将极大改善沿线老区苏区的交通、区位条件,助力沿线乡村振兴,促进老区苏区经济发展。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手记
兴城惠民 阔步前行
福建日报记者 王敏霞
过去十年,泉州经济发展成就非凡,跻身万亿GDP俱乐部。当前,泉州正大力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战略,加快补齐城建民生短板,品质泉州阔步前行。
产业和城市,如同“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兴城市,不仅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要“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的现实要求,事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兴城市,关键在于提升城市的能级和品质,增强城市的集聚力、带动力、影响力。我们欣喜地看到,泉州正树牢“精明紧凑”城市发展理念,围绕构建梯次结构、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持续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做实做优次中心组团、做精做美小城镇和新农村,各县域坚持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合理配置资源要素,实现协同健康发展。中心市区开发建设“一体化”。通过创新“规划一张图、供地一个口、资金一个池、建设一盘棋”的一体化体制,环湾区域全面实行统管统筹,加快建设高品质“两江一湾”海丝新城。
始终把全面发展、全面共享作为兴城惠民的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让产业、城市、人民的美好生活实现互促共融。润物无声中,品质泉州日渐照进现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