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安排很重要(合理安排时间看了就懂)

实际上,我们对时间感受的灵敏度往往取决于我们如何划分时间,当我们把时间按照年数来计算的时候,或者按照“年”的标准来看待自己的工作时,我们就不会太在乎自己每天该做点儿什么,而是专注于自己的一些远大计划,这样一来我们每天的时间安排就会太过笼统,甚至根本没有任何规划。同样地,如果我们按照每个月应该做点儿什么时,可能会看重每一周的表现,而不会关注一些细节。随着时间范围不断缩小,我们对时间的规划会变得更加清晰和分明,对时间的划分也更加契合自己实际的工作。一旦我们将时间范围缩减成天或者小时,我们的计划会越来越具体,到了按照分钟来规划的时候,我们可能不再仅仅停留在目标是什么的问题上,而是开始考虑自己该如何达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自己该如何利用好每分钟的时间做事。

1.合理利用那些空闲时间做事

时间是一点点挤出来的

严格来说,时间本身就是充满相对性的概念。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们有时候觉得时间很足,有时候觉得时间不够用,其实都是一种相对状态下的感受。很多人会经常觉得自己的时间全被工作占据了而没有空闲放松,或者经常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就连工作也经常没有办法按时完成,但事实并非如此,即便工作再忙,我们似乎还是能够找到多余的时间做其他事情的,也还是能够有时间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只要做好时间管理和规划,那么“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会有的”。

时间安排很重要(合理安排时间看了就懂)(1)

1.合理利用那些空闲时间做事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安排很紧密,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做其他的事情,因此在工作之后,我们往往不会做其他的事情,或者说觉得自己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做好其他的事情。但无论是我们按照工作时间表,还是按照工作任务清单来工作,其实都没有意识到时间的弹性,没有意识到只要想办法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我们的工作时间完全会有一些剩余。

很多时候我们会按照事先制订的工作计划去完成任务,先做任务A,然后做任务B,接下来是任务C,在所有的工作安排中,有很多是约定了工作时间期限的,即必须在某个时间段内完成。还有一些是我们通过分析和估计,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大概的时间。但实际上无论是别人设定期限,还是自己预估的时间,其实都不是绝对的。比如,我们在做某项工作的时候,可能需要花费1个小时的时间,可是如果更加努力一些的话,工作进度可能会加快,我们也许40分钟就能够完成任务,只不过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心安理得地将工作做满1个小时。

这里往往涉及个人工作态度的问题,主要还是看我们是否愿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作状态,看看我们是否有那种紧迫感和危机感,是否重视时间的价值。对于任何人来说,想要获得更多的空闲时间并不算很难,关键在于我们没有想过深入挖掘那些空出来的时间,提升它们的利用价值。很显然,只要我们想要挤出一点儿时间,那么时间总是会有的。如果我们平时少浪费一点儿工作时间,多提高一下工作效率,那么就可以在工作时间段内挤出更多的空闲时间。

而这些空闲时间完全可以节省出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或者说集中起来处理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当然,合理利用空闲的时间实际上拥有一套比较严格的流程。

首先,想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我们必须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确保自己的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或者确保所有的工作在上班时间内就得到解决。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空余时间,毕竟只有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才有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

其次,将所有的事情列成一个任务清单,或者制作成一个表格,然后尽可能地按照表格去工作,最后将每个时间段内的工作做完之后,标出空出来的时间。比如,领导规定了半个小时内必须整理好相关的资料,而员工在20分钟内就完成了这项工作,因此就会多出10分钟的时间去做其他工作。标出空出来的时间后,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这些空闲时间继续做其他的工作。

很多时候,我们都具备提前完成工作的能力,毕竟从设定工作计划开始,无论是领导还是我们自己都会预留一些时间,比如,一个项目在正常时间段内完成的时间是25分钟,领导可能会给出30分钟,甚至35分钟的期限,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确保工作可以顺利完成。因此很多工作时间的设定基本上都相对宽松,一般都会预留部分时间。即便除了最基本的休息时间,我们仍旧会挤出很多空闲时间,这部分时间其实是我们创造并且可以控制的时间,因此没有任何理由白白浪费掉。

很显然,如果我们有目的地去利用自己的时间,如果我们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得更多,那么就应该正确利用那些空闲时间,就应该想办法发挥那些空闲时间的价值。比如,利用多出来的时间,我们可以上一趟厕所,可以整理一下办公桌,可以想办法完成一些必须去做但是又比较简单的小任务。又如很多人会在前往会议室的路上向领导汇报工作,会利用打印文件的时间和同事探讨工作。据说投资大师罗杰斯在早年工作期间,经常利用上厕所的时间审阅和发送电子邮件,利用工作中途放松的时间大致回顾一下刚才的工作。其实这就是一种对空闲时间的有效利用,这种方式确保了我们能够最大化地利用时间,尽管这些空闲时间并不算太长,而且往往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但是只要集中起来利用,似乎能够做成很多事情。

时间安排很重要(合理安排时间看了就懂)(2)

事实上,空闲时间还包括下班和休假时间,尽管通常我们都不太赞成加班,不太赞成在一天工作8个小时之后还要将家当成办公室,对于多数人而言,8个小时的工作已经足够了,只要合理利用好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每天的工作基本上都能够顺利完成,每天基本上会过得更加充实。

不过坚持按照8小时工作制工作并不是绝对的,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下班后就可以完全将工作的事情撒手不管。有些时候,如果我们的工作量太大,不能在上班时间内按时完成任务,那么同样可以在下班后适当加班,这样可以确保自己的工作不会被拖延到第二天。

不仅仅是因为害怕完不成工作,才需要努力控制时间,在我们能够顺利完成工作的时候,同样需要注意利用好那些空闲时间,除了必要的休闲与休息之外,任何时间都可以用来工作。所以,我们不能总是将这些空闲时间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享受时刻,不能抱着一种“我做完了规定的工作,完成了这一天的任务量,那么就可以彻底休息”的想法,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抽出时间做更多的工作。总而言之,我们需要改变自己对时间的漠视态度,努力把握那些空闲时间,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时间管理体系。

2.不要轻易被外界打扰

笔者的一个朋友Y先生,曾在西门子公司待过一段时间,在工作期间,他发现自己的工作经常被人打断,有时候是同事前来询问是否懂得制作表格,有时候是领导让他帮忙买一包烟,或者安排新的工作任务,有时候则是一些骚扰电话。

无论如何,对于一个新人来说,

这些突然出现的骚扰性事件常常破坏他的工作状态。他向当时的部门经理马尔文先生请教,马尔文非常淡定地说了一句话:“如果你不打算一整天都被这些事情肢解得支离破碎,那么最好保持一个聪明的工作状态。”Y先生并没有意识到马尔文说了什么,反而对西门子公司的工作氛围感到不满,觉得这是西门子公司存在的一个巨大的管理弊端,他当时只能无奈地跳槽。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之后,Y先生很快意识到这样的现象在任何一家公司都很普遍,没有任何员工可以安安静静地在办公桌旁待上一整天,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要让你时不时停顿下来。

类似于Y先生的困惑,在职场上其实非常普遍,当我们全身心投入某项工作中时,经常会有人打断我们的工作,比如,莫名其妙的电话、频繁的外来求助、无聊的八卦传播,又或者是各种突发性的意外事件。我们都不清楚想要完全躲避这些骚扰究竟有多难,或者说我们是否真的想过完全隔离与外在的联系,事实上,一种夸张的说法是,我们时刻都面临着被人骚扰的危险,无论我们专注与否。多数人的工作原本就具有一个社会化的结构,而更加致命的是几乎每一个人都存在自己的社会关系。另外,我们也容易给自己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杂志、网络、游戏、美容、购物、美食、温度、性欲、烟瘾、压力、联想、健康问题,这些都是影响和干扰工作的潜在因素。

无论如何,我们都会遇到一些骚扰,而这些骚扰往往导致个人的工作节奏被打乱,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状态都严重受到影响。很多职场人士都认为自己每天上班受到外界的骚扰多达10次以上,虽然每一次骚扰的时间可能只有几分钟,甚至是几秒钟,即便将这些时间堆积在一起似乎也不会制造什么麻烦,但问题在于每次被打断都可能会造成工作状态的打断,而且工作者往往不可能立即投入工作中,这种后续的时间浪费往往更为严重。

通常情况下,当一天的工作被人打断6~7次以后,工作进度就会严重受到影响,有可能会延缓10%。

正因为如此,面对经常被外界打扰的状况,管理者必须做好自我反省和监督,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成为那个最容易被外界骚扰的人。比如,自己是不是经常会得罪他人,是不是热衷于参与公司里的每一件事,是不是习惯了当老好人,是不是觉得别人经常来咨询会让自己更加有成就感和存在感,是不是喜欢与人沟通交流,是不是不善于拒绝别人或者不善于结束谈话。只有找到准确的问题出现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而在解决此类问题方面,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些更为明智的做法,或者掌握一些更为有效的技巧,以便将外界骚扰带来的麻烦降到最低限度。

——明确告知他人自己的最重要的工作时间段

对于任何人来说,总会存在一个最佳的工作时间段,这段时间也许是最繁忙的,也许是工作状态最好的,又或者这段时间通常要做一些最重要的工作。无论如何,在这些重要的时间段内不能轻易被外人打扰,因此,我们有必要将这些时间段告诉给更多的人,以确保不会有人不识趣地前来骚扰自己。据说戴尔公司的创始人戴尔先生不喜欢一大早就有人打扰自己的工作,而通用电气公司的总裁杰克.韦尔奇不喜欢在午后受到打扰。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有必要,在

工作最忙碌的时候,可以在办公室门口或者工作桌上放上一块“请勿打扰”的牌子,从而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清静的工作氛围。

——提升快速排除干扰的技巧

为了避免被人打扰,除了直接拒绝别人之外,我们要掌握一些排除干扰的技巧。比如,很多人都会遭遇电话的骚扰,当业务型的电话打过来的时候,要直奔主题,避免拖泥带水;当私人骚扰电话出现的时候,要迅速以正在工作为由挂断;在接受上级指令的时候,确保一次性听清安排和要求;在面对一些打错了的电话时,要果断挂断。不同的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但核心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尽量减少拖延,尽量快速结束谈话。

——避免自己成为骚扰者

很多人喜欢在别人工作的时候挑起话题,或者习惯性地骚扰对方,这或许能够显示双方的亲密关系,但是问题在于这种亲密度很容易带来相互影响,当我们试图骚扰别人的时候,实际上别人反过来也在消耗自己的时间。而且一旦双方形成一种习惯,比如在某一时间段讨论八卦信息或者探讨一些生活话题,这个时候就会对长期的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陷入相互骚扰的状态。

——抽出专门的时间来接受打扰

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各种想不到

的状况,骚扰往往不可避免,不过一两次的骚扰往往很正常,最担心的是频繁被外界骚扰,这样就会导致整体的工作被打断。其实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将那些带有骚扰性质的事情集中放在某一个时间段来解决,通常是下班之前。我们可以在对方打断自己工作的时候,明确告知对方,可以将问题延后一起解决。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容易被人打扰,可能还在于他人对自身责任认识不清,他们根本不清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猴子管理法则”,这个法则来源于管理学家比尔翁肯的一个有趣的理论——“背上的猴子”。他认为每个人的背上都有一只猴子,这只猴子就是每个人所要担负的责任,就是每个人需要去做的工作。

比尔翁肯认为,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某一天有个朋友可能会跑过来向我们谈论他的工作,请求得到帮助,可是当对方花费大量时间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我们发现自己除了听清这件事之外,根本没有任何时间做出相应的决策,我们还有自己的工作要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