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和易经(问道道德经序言)
序言
1、《道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道德经》是一部阐述天道思想和大道创生原理,以及圣王该如何效法大道来统天化物、治平天下的道术的书。其内容以“道”为体,以“德”为用,修齐治平无所不包,被称为万经之王,与《易经》一起被称为中国文化之源。理解了“道”,才能理解天下万事万物演变的规律和背后的原理,才能理解中国文化的源流和传承,以及人类文明和人类文明的演化。
2、为什么要读《道德经》
任何事物,都需要底层法则的支撑才能平稳有序的运行。就像电脑的应用软件不能和操作系统相冲突一样,老子所讲的“道”就是我们人类世界最底层的操作系统。我们的认知和行为如果契合了这个系统,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借力于时代和环境而事半功倍;悖离了这个系统,轻则混乱,重则崩溃。合道的前提取决于我们对“道”的通透,而《道德经》就是帮我们理解这个系统的最佳工具。
未来是认知决胜的时代,认知差取决于对“道”的通透,因为只有“道”才是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如果把平常的知识比作火柴棒的话,那么天道思想就是核弹级的存在,当量的释放取决于你对“道”的理解。
所以站在实用主义的角度,《道德经》就不是要不要学的问题,而是非常必要。不学损失很大,学了没有损失,反而可能利益极大。《道德经》讲的是帝王之学,而且还是最高级别的一类,治平天下尚且有余,解决个人问题岂不更是杀鸡用牛刀。所以《道德经》除了修养身心之外,更大的用途就是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让生活和事业更上层楼。
3、要如何学习《道德经》
古代语境中的很多词义和辞意都与今天大不相同,同时受制于个体的学识、阅历、立场和偏好的影响,所以从古至今,虽然对《道德经》的解读连篇累牍,但却莫衷一是,皆是从心所欲没规矩。所有的解读都很主观,排除掉那些师心自用、胡说八道的部分,剩下的,高下也仅在于接近的程度。
“道”还是那个“道”,就象永恒的太阳一样亘古不变,并不会因为人们理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如何说明这个“道”呢?连老子都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言语道断,一说就错,说明这本身就不是一门容易说明的学问。
但老子又说了:“大道甚夷;吾言甚易知,甚易行”。也就是说,只要掌握了方法和理解了核心概念,《道德经》中的道理还是可以理解和把握的,否则《道德经》又怎么会如此的经久不息、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追捧和孜孜以求呢?
那该怎么学习呢?作为方法论,分享一些个人的体会,仅供有兴趣的朋友作为参考:
第一:先做心理建设,长期主义,抱着淘宝的心态,以明道为志,以求索为乐,常读常新,争取量变到质变。如果某一天豁然开朗了,则天地洞明。
第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即便不见,也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最好能先观其义理之大略(不求甚解),则潜移默化的功用更大。
第三:对核心概念和关键字词的核查,最好直接查字词,这个要务求精准。可通过参考古今译注,加上自己的理解进行对比印证。这里要注意,义理和道术是查究的大本和依据,而不可陷入句读、训诂、声韵、考据的琐碎之中。
第四:大道之学,先洁自心。不要有任何庸俗琐碎的念头来先入为主,同时要有意识的、坚决的摒弃鬼神、宗教、重商主义、消费主义等流俗文化的污染。源清则流明,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才能得到真正的认知。
第五:《道德经》原名《老子》,作者老子,是我国三王时期周朝的最后一任天师,即天子的老师,所以《道德经》本质上乃帝王之学。按照老子的设定,《道德经》首先就是一本教天子治平天下的书。所以对《道德经》的解读,很多时候需要站在天子或天师的立场上去理解才能够得见本意。
4、关于以经解经
中国的文化总体来说是一道通天下,以道家为宗根,其他各家则是在道家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隅之学,如儒、法、兵、医、纵横、阴阳等,其内容仅偏重于某一方面的阐述。其道为一,其用各异,不同学派间很多学问是可以互相印证和解释的。对于有古文功底或有志于道学的朋友不妨博览群书、旁征博引,将有助于更加通达于学问。
其中就《道德经》的学习而言,个人感觉《道德经》《易经》《庄子》的关联度应该更高一些,相互间有更大的协同和印证效用。
其中《道德经》不用说,讲的就是宇宙之宗本,讲的是天地之常和圣王该如何积德合道以治平天下的道术。
《易经》总体讲的就是一个“易”字,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不易”、“变易”和“简易”,宇宙万物都是在遵循着一个恒常不变的规律下做着永恒的变易。
《庄子》则是以寓言化的方式,以“谬悠之说,无端崖之辞”解说“道”和“易”的本质和形端,是对“道”和“易”的形象化解释的最极致的表达。
三者之间,如果把中国的经典文化比作一座大厦的话,那么《易经》就是为中国文化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大量的建筑材料,以及盖房子所需要的一些功能化模块;《道德经》则是在《易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但其规模之宏大、境界之高远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存在,其内容细大无遗,包揽无穷,其用则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涵盖修齐治平的所有层面,为华夏民族的生息繁衍提供了无穷的思想支持和精神动力;而《庄子》则是对这一宏大建筑无穷奥妙和功用的进一步探索、发现和升华。
明白三者之间的功用和联系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华夏文化。
5、道德探源
《黄帝阴符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一句话就把天道的含义和我们文化的来源说明白了。天道是天文观测的产物,是天的运行规律和法则,而执天之行就是我们人类依据天道的规律和法则来安排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只要这样做了,就可以万物和顺,天下太平。这就产生了文化。
上古先民由于人口的增加,自然状态下的渔猎和采集生活难以维持生存,被迫进入了农耕社会,而农作物种植对天时的依赖,就产生了天文观测和天文计算的需求,于是圣人观象授时,以指导农业生产化成天下。所以,天道并不神秘,只是我们时刻沐浴其中而不自知罢了。
那么天道又是谁在掌控和推动呢?天道之上还有一个“道”,它才是宇宙万物的本始,生万物,化万物,推动宇宙永恒不息的运动。这个“道”就是终极的生命之源,也是伦理之源和造化之源。《道德经》的主要内容就是讲述“道”和“天道”是什么,以及人类该如何效法‘道“来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德”是什么呢?通常我们说一个人有能力,但能力一词是空洞的,必须通过具体的场景或事物体现出来,而“德”对于“道”来说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所以“德”是“道”的状态的表达,是对“道”的承载和体现,与大道互为表里。有什么样的“道”就有什么样的“德”,反之亦然。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便是道德之于天地万物的全部奥秘!
6、核心概念和名词解读
《道德经》中的几个核心词对理解《道德经》至关重要,提前了解一下有助于大家对后面内容的理解:
无:道有“无”和“有”两种属性,是道的不同的表现形式。作为道的一体两面的有无中的无,不是没有之意,而是人类无法感知的一面。人的概念是形神兼备,如果将“道”进行拟人化的表达,“道”的形神就是有无,无就是“道”的不可知见的神。对“无”的理解应该是道德经中最容易出歧义和产生误导的地方,要注意审查其在不同语境中所对应的意思。
鬼神:“神”在中国文化里的几种原始含义,一是指造化之良能,二是自然神,三是祖先神。“鬼”在中国文化中一是指造化之隐迹,二是指死去的人。鬼,人死为鬼,我们查查中国的古书里面可以找到,鬼者归也,就是回去了,回家了,回到大自然中间去,用道家的话说就是物化了。最后,才是淫祀之鬼神,基本上都是舶来品,源于对邪门歪道迷信和崇拜的产物。
张载有句话叫做:“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二气,什么气呢,阴气和阳气,阴阳二气。所以鬼神是二气之良能,什么是良能?我们先秦儒学圣人孟子讲过,人都有良知良能。那么什么叫良知?不学而知谓之良知;什么叫良能?不学而能谓之良能,就天生的,本来就具有的。所以,鬼神是阴阳二气的本能。天地阴阳运行的,变化莫测的,人们一时还无法掌控的就是鬼神。
《道德经》所讲的鬼神无一与舶来品里的胡鬼乱神相同,大家要注意识别,不要被流俗之见带偏了。
《道德经》的宇宙观:道生无,无生有,有生万物。理解道,就是要回归到天地鸿蒙未开、万物未始的地方去,这是人类想象力和感知能力的极限。人类的心智能力是人类发展的最高成就,同时也是人类最大的局限所在——我们很难理解心智之外的存在。茫茫的宇宙里,人类只是微如尘埃的存在,承认这一点,对于如何理解“道”至关重要。
道家思想的核心:道法自然。
道的形态和运行规律: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宇宙运行的法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的修行方法:致虚极,守静笃。
《道德经》的政治主张:不言之教,无为之治。
《道德经》的政治目标: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道经部分讲的是“道”自身的结构、层次、功能、造化原理和运行规律,“道”不但是万物的生命之宗、同时也是伦理之宗和造化之宗,虽然无质无象、无名无状,但却是无所不在的存在,没有任何事物能够超脱其外。
德经部分讲的是“道”如何通过“德”在万物上表现出来以及“德”的层次。万物合于道叫“有德”,行于道叫“积德”,德是道的体现更受道的约束。
《道德经》就是阐述上面的道理,并教导人们如何把握并行走于其上的经典著作。
敬启:这最初是一本为了让孩子免于被误导,而写给孩子用的读本。但真正写起来,却发觉学习和写作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学习中可以有模糊混沌的地方,但写作的时候就不能再言不及义了,否则依然有误人子弟之嫌。深感责任重大,而个人学识有限,所以还望有兴趣的同道,可以多多指教,以求尽可能探究出《道德经》的大道真义之所在,利人利己,贻厥子孙。同时也为中华经典文化的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个人号:追梦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