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儿童训练(所有孩子都需要)
YOKA
“孩子平衡力比较弱,每次过独木桥走两步就掉下来。”
“孩子经常分不清6和9,b和d不分”……
孩子的平衡力、认知力等,其实都和感觉统合能力息息相关。对不少家长来说,“感觉统合”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事物,但感统失调却是小孩相当普遍的情况,甚至于央视新闻也曾报道过感统失调的相关内容,呼吁广大家长警惕感觉失调。
但是由于对感统了解不足,感觉统合问题容易被家长误解成单纯的行为或心理问题。
感统能力——渗透在孩子日常每个方面
感觉统合,指大脑对前庭觉、触觉、本体觉、视听觉以及嗅觉等由多种感觉器官传入的感觉信息进行识别、分类、解释和整合,并依据既往经验,对环境做出适应性反应。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学习时做出的反应其实是受到感觉统合的影响。
无论孩子哪一方面能力有所缺失,必然会影响日常生活。当孩子感统能力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自控能力差、环境适应能力弱、协调能力失衡等。在入学前,只体现为日常生活的小问题;当入园、入学后,专注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等问题都将凸显、放大。
以前庭觉为例,前庭觉对运动发展、平衡感和肢体动作有重要作用。前庭觉失调的表现之一就是平衡力不好,如果孩子已经学会走路了,但是走起来踉踉跄跄、经常会摔倒跌跤,很可能影响孩子的运动积极性。
感统失调不是病,而是一个症状!网络上有流传关于感统失调的表现和特征,孩子中了一个或者好几个也不代表就是感统失调。孩子是否感统失调,必须到医院检查,需要专业的感统测评。
感统能力——在欢乐中玩出超强感统力
感统训练并不是等到发现孩子出问题才开始,及早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感统训练,有利于激发潜能奠定孩子优质人生基础。
0~3岁是感统训练的基础期
这个阶段让孩子接受一定量的合适的感统训练,可以有效预防日后感统失调问题。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小,但这是感统的初步形成阶段。孩子开始通过感官信息来认识世界,这个时候要给孩子温柔稳定的感官体验。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羽毛、毛绒玩具、毛线、塑料等,让孩子去触摸及抓握,都是训练精细动作及触觉;滑滑梯、荡秋千、攀爬架、跷跷板等,都是感统训练不错的选择,能够培养孩子平衡技巧与双侧动作协调。
3~6岁是感统训练的黄金期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感统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加上能够自己表达,独立意识强,所以可以进行的感统训练门类也会随之增加,训练的效果会特别明显。在精细动作方面,3-6岁的孩子双手协调性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可以有意识地通过一些训练精细动作的游戏,比如穿珠、涂色、描线、拼图、剪纸等,更好地开发孩子手的功能,为入小学之后握笔写字奠定基础。
6~9岁是感统训练的弥补期
6岁之前的孩子是松软的泥土,可以任意地揉捏,孩子也不会因为你的揉捏而痛苦。但6岁之后,孩子的行为模式开始固化,此时需要足够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不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需要提高孩子平衡能力、运动能力,可以进行拍球等感统训练,球类运动对小肌肉、大肌肉协调以及反应速度、灵活性都很有帮助。
9~12岁是感统训练的纠正期
相比于上个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行为模式基本上已经固定下来了,感统训练需要全面提高。孩子进入学龄期后,很多感统失调的表现会突显出来,这时需要积极参与感统训练,抓住大脑发育关键期,如果不及时参与训练,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的问题更加突显,解决难度也会变大,影响生活学习。
所以,作为孩子教育的担当者和执行者,父母要带孩子做适当的感统训练,尤其是基础期和黄金期。
感统能力——是孩子从量变到质变
给孩子开展感统训练,需要根据年龄、孩子的感统能力进行记录并及时调整方法。从摇摇晃晃过平衡木到四平八稳、轻松自如,从大块拼图无法拼合到独自挑战小型积木……
孩子每一次细微的改变,都将积累成日后的蜕变。蜕变并不是突然而至,而是你们一起努力的结果。
感统训练已不再是单一的为少部分孩子提供的训练方式,而是所有孩子的必修课。随着社会的发展,感统失调的儿童比例随着出生率的提高也在逐步上升。
目前北京东区儿童康复中心开设的小组课有:奥尔夫音乐课、社交游戏课、感统课、认知课等,从个训课到小组课,我们的儿童康复可帮助更多孩子和家庭。
即日起即可预约,欢迎各位家长前来咨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