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城市(有多个城市可选)
毛主席选择定都北平,除了出于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考虑外,有一个人的意见也至关重要。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成立,北京也首次正式以新中国的首都的身份面向世界。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初毛主席最先选定的首都却不是北平。
在新中国建都的方案中,还有着许许多多历史悠久的古都,虎踞龙盘的南京、西北黄土高原的16朝古都长安、中原地区的开封洛阳等等。
但最终,毛主席还是听取了一个人的意见,将首都定在了北平。
天安门
哈尔滨未能见证新中国诞生首都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第一次有“首都”这个称呼,是1927年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将南京称为“首都”。
南京
关于新中国的首都,毛主席经过了多重的思考,最开始选择的是哈尔滨。
当时,哈尔滨还会一个很年轻的城市,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但是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逐渐地发展起来,尤其是工业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之后,大批的关内汉族与俄罗斯人来到这个“小渔村”,之后就慢慢地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
哈尔滨的俄罗斯人很多,对于当地的建筑风格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哈尔滨获得了“东方莫斯科”的称号。
1945年,日军在哈尔滨长达14年殖民地的统治被粉碎,哈尔滨一举成为国内最先被解放的大城市,也成为了东北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哈尔滨
毛主席当时选择哈尔滨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哈尔滨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首先是中原地区战事吃紧,与国民党的较量不可能短时间分出胜负。
在东北地区,共产党的军队力量要比国民党大的,即使国民党军队数量比共产党高出80万。
另外,日本人在哈尔滨修建了不少的工厂,共产党可以直接拿来用不说,哈尔滨自身的工业系统也非常发达。完全能满足共产党的军事工业需求,大批量地制造武器弹药等。
再就是,毛主席考虑到哈尔滨解放得早,与苏联离得也近,便于获得苏联的支援和帮助。
于是,毛主席批准成立“哈尔滨特别市”,派遣大批高级领导干部进入东北,准备在这里宣布建立新中国。
毛主席
然而,国民党提前察觉到了毛主席的意图,那就不可能白白地把东北地区拱手让给共产党如,蒋介石要是不来捣乱那就不是蒋介石了。
东北地区的战局随着国民党的大量增兵而发生了巨变,各地的交通要塞全部被国民党占领。
毛主席雄才大略,当机立断下令放弃哈尔滨,党中央不再迁往东北。
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解放全境也只是时间问题,毛主席开始重新考虑新中国的定都问题。
毛泽东下决心定都北平1949年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胜利,解决党面临的重大问题,党中央决定在西柏坡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由于战事和交通原因,在前线和各地的中央委员到达西柏坡的时间不一,东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长王稼祥是最先到达的一批。
王稼祥
王稼祥与毛主席的革命友谊非常深厚,他曾数次在党和红军的生死攸关时刻,坚定地支持毛主席。早在1943年7月,王稼祥便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概念,一直引领着新中国的思想路线。
毛主席对王稼祥也十分信任,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总是会询问一下他的意见。
王稼祥早年曾在苏联留学,期间对城市管理建设进行了专业化的学习,是当时城市的建设管理少有的专业人员。
因此,这次的新中国定都问题,毛主席依旧选择询问他的意见。
“我们很快要取得全国胜利了,我们的政府定都何处?你有什么意见?历史上,历代皇帝把京城不是选在西安、就是开封,要么就是南京、北京。你看我们的首都选在哪儿合适呢?中央虽有个考虑,但还没有最后定案,我们想听听你的意见。”
王稼祥显然也是有备而来,侃侃而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南京虽然之前有首都基础,但是短时间内经历过两次战争还经历了惨绝人寰的摧残,基础设施被破坏得很严重,人口数量大减。
其次是地理位置,距离东南沿海太近了,战略纵深不足。再加上当时的国际形势严峻,退守台湾的国民党与美国海军都对大陆虎视眈眈。
所以,在南京定都很不安全,所以不能选。
南京老照片
西安虽是16朝古都,地理位置偏西北,在古代是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军事重地。
但如今祖国统一了,疆域扩大,往日西安的这些优点,如今看来有些累赘了。
从地理位置来看,西安北面是黄土高原,南面是秦岭,缺乏交通运输的河流,如果有突发事件,不利于迅速反应。
经济方面来看,以前西安主要依靠农业,工业基础略显薄弱,近代的经济重心已经开始东移至沿海地区。
所以,西安也是不满足定都条件的,仅仅只依靠历史可不行。
西安
位于黄河附近的开封和洛阳,长期经历水患,人口流失严重。再加上中原地区的发展比较落后,短时间很难改善不说,光是修理黄河的水患问题,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与金钱。
另外就是毛主席曾经看好的哈尔滨,工业发达,距离苏联也很近,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维度太高。
哈尔滨太偏东北,冬季气温极低,大部分人很难适应,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而且哈尔滨位于关外,不利于管理全国。
毛主席听得兴趣盎然,对于王稼祥的分析也颇为赞同,又问他:“那你觉得定在哪好呢?”
王稼祥听后,沉思片刻回答说:“北平!”
北平
这个答案与毛主席心中所想一样,便开口继续问:“为什么要选北平?”
王稼祥说了半天,正处于兴奋之际,便直抒己见,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北平定都的优势。
北平地势很高,且不在黄河泛红区域内,历史上黄河数次改道都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最严重的一次影响范围北至天津南至淮河。而北平从未受到过黄河水患的影响。
北平属于中原北部的边缘地带,南面就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中原是中国人口最密集地区,资源人力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同时由于地处平原没有阻碍,江南的粮食可以通过运河直接运输。
北平地形平坦,利于城市规划;且周边城市也有较好的发展机遇与空间,在将来可以集中疏解北平的非首都功能。
北平老照片
北平地处内地和东北的交界处,是关内和关外的咽喉,便于控制两地。
北平有数所高级学府,而且五四运动、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都在这爆发,群众基础雄厚。也前几代王朝的京城,人民群众从心理上也更容易接受北平当首都。
北平近海但不靠海,海上门户有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拱卫,陆上有天津作为盾牌,可谓易守难攻。
王稼祥不但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考虑,又考虑到了民意。
毛主席甚感欣慰,这些想法说到了他心坎上,一边笑着一边说:“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宣布:“新中国将定都北平!”
而定都北平虽说王稼祥的意见很重要,但毛主席也曾考虑过将北平当做首都。
毛主席何时考虑定都北平?目前看到的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在1948年9月。
当时,在中央九月会议期间,毛主席跟华北军区副司令徐向前关于解放太远做了一次谈话,正是这次谈话,透露出了毛主席想要定都北平的意思。
毛主席问徐向前能不能和平解放太原。
徐向前的回答是:“很难。”
毛主席听完后,缓缓地点了点头,沉思了一会说道:“看来太原是不打不行了。今后,我军作战主要是夺取大城市。能和平解决的尽量和平解决。北平最好不打!”
关于这次的会议,聂荣臻同志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毛泽东同志认为北平尽量不打原因有二:
一、我们要保护历史与文化古都,连日本人当初都没有做的事,我们更不能背离祖宗去做。
二、新中国建立之后极有可能建都北平,而枪炮一响,北平极有可能沦为废墟一片。”
1949年1月,解放军一举攻占天津,坐镇北平的傅作义深受震撼,不得已只能同意和平解决。
傅作义
北平回到人民手中后,毛主席立刻任命彭真和叶剑英接管北平。
在之后的工作中,叶剑英曾说过:“北平是一个有关国际观瞻的城市,是我们自己的城市,是红色的首都。”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党内关于定都北平达成了统一意见,但是社会各界对此还不知情,对于新中国的首都还都有诸多的猜测。
中共中央开始将政治中心向北平转移,这也间接地向社会各界宣布了:北平将会是新中国首都。
直到1949年8月,毛主席才正式向外界宣布:“北平将成为中国的首都,那时的北平即将改名为北京。”
毛主席
之后还向全国发起了号召:“全北平的人民,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及其潜伏的特务分子以外,一致团结起来,为克服困难,建设人民的首都而奋斗。”
为定都北平进一步营造了舆论。
国民党被迫放弃轰炸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北京举行开国大典庆祝新中国的成立。
开国大典盛况
此时,蒋介石虽然败退广州,但是也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新中国成立,他提前制定好计划,在举行开国大典当天轰炸北京!最终还是没有执行这个计划。
蒋介石放弃计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当时,国民党的飞机主要是美制的B-24型轰炸机。广州距离北京太远了,油耗不一定够用,容易有来无回。
蒋介石曾经向美国申请,能不能让飞机在美国釜山基地临时停靠,补充下油耗,遭到了美国的拒绝。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蒋介石不打算要这些轰炸机,不然只能放弃轰炸开国大典。
10月1日下午3点,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开国大典
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成为新中国国家主权的象征。
毛主席决策新中国定都北平,是天时、地利、人和的集中体现,从而奠定了新中国的强盛之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