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孩不能穿贵的鞋(孩子要穿名牌鞋)

“老妈,给我买一双Nike鞋!”

“你不是还有双新鞋没穿吗?”

“我要Nike的!最好是这个最新款的,我同桌今天穿了双新鞋回校。”大宝指着平板里的图片给我说。

我一看,1299元,“这么贵的鞋,我觉得没有必要!再说鞋只要穿着舒适就好!没必要去攀比。”我毫不犹豫地回绝。

大宝听完我的话,什么也没说,委屈地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看着孩子的背影,我心里有一刹那地心软,这是孩子对自己的穿着第一次跟我提要求。(上学后,穿校服为主,孩子的穿着我一直都不太讲究,都是选择的国内品牌为主,鞋一般100-300元搞定。)想到要花1299元买一双鞋自己还是有点肉痛,何况咱是普通家庭,也不能让孩子养成这种攀比的习惯。

整个晚上孩子都情绪不高,我觉得不管鞋买不买,都应该和孩子好好聊一聊攀比这个问题,要么心里不踏实。

“大宝,妈妈没同意给你买Nike鞋,你是不是心里不舒服?”

“是的,但是我不高兴主要是你说我是攀比。”

“那你是不是因为XX买了这个品牌的新鞋,所以你才想买这双鞋嘛?”

“是,也不全是!”

“别人有,你也要,这不是攀比,那你告诉妈妈,这是什么?”

然后,孩子就针对买鞋这个事情和我说了一大堆他的想法,最终结果是:我被“策反”了,只能乖乖地把鞋给他买回来。

为什么小孩不能穿贵的鞋(孩子要穿名牌鞋)(1)

孩子的第一双NIKE鞋

孩子为什么要穿名牌鞋,为了让大家能更清晰地接收到孩子的想法,以下整理,已尽可能还原了孩子当时的原话。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需要:

1. 交往需要

在学校,我们全天都穿着校服,能与别人区分开来的就是脚上一双鞋,你知道我喜欢运动打篮球,刚升入初中时,在班里成绩不拔尖,存在感极低,第一次上体育课和同学们打篮球,要发球时,大家统一说,那我们看谁今天没有穿专业的篮球鞋,就让谁发球,然后我们站成一圈,大家低头盯着彼此脚上的鞋,我才发现,我不仅是唯一一个没有穿专业篮球鞋,还是唯一一个没有穿Nike鞋的,你知道我当时的感受吗?觉得好丢脸,大家虽然都没有说什么,但是那一场球我打得很不是滋味,感觉和他们不是一类人。可能你会觉得我是虚荣心作怪,在攀比。可我觉得大家穿同品牌的鞋,不是爱攀比,是为了满足交往需要,也就是你们通常讲的要合群,穿一样的鞋,用相同的东西,喜欢同样的物品,聊共同的话题,才能更合群,大家才能玩到一起,我不喜欢做不一样的人,担心被当成异类,被孤立。

2. 心理需要(安全感)

我的同桌成绩比我低,他今天穿了这个最新款的鞋到教室,我们全班男生都围着他了解这双鞋,我当时看着,很羡慕,我也想享受一次这种被重视,被看见的感觉。我觉得自从我来到这个初中后,一切都变了,从小学时的班级前几名直接落到了最后几名,而且我发现班里不管男生女生90%以上都穿的Nike鞋,成绩越好的同学穿的鞋就越贵。我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双Nike鞋,成绩一直在努力也没法达到我自己想要的结果,感觉心里特别没有安全感,所以想给自己买一双Nike鞋,指不定一切都会好起来。(事实证明:穿什么鞋和成绩提升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自动买了鞋后,孩子明显精神放松和开心了很多,看来心理影响作用还是有的。)

3. 实用需要

我上网去查了,Nike是大品牌,质量有保证,而且听同学说,他们家的鞋穿起来很舒服,脚感好,包裹性强,弹跳力也好,就是穿起来又舒服又有面,大家都说Nike鞋好,肯定是对得起它的定价的,关健它价格贵我肯定会好好爱护,减少它的更换频率,所以我觉得反正都是花钱买鞋,为什么不能挑一双质量好,既实用,自己又喜欢的鞋呢。(看来孩子为了让我给他买一双他想要的鞋,还是做足了功课的。这个需要刚开始我觉得是孩子为了想让我同意买鞋胡乱编的,毕竟感觉的东西无从考证,现在细细算了笔账,不得不承认,品牌的价格和他的质量是成正比的,一次花的钱虽多,但孩子对鞋的珍视程度也越高,换鞋的频率少了,也相当于变相节省了。)

孩子拿到鞋后的那个场景,我至今都印象深刻,抱在怀里,看了又看,摸了又摸,那种喜欢和兴奋是发自内心的。所以后来,每次带孩子去买东西时,我都会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推荐给孩子最新款和比较贵的东西,告诉他,他值得拥有最好的,孩子却告诉我,现阶段他还没有能力挣钱,不一定要追求新和贵,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所以,解决问题,疏比堵更有效,不仅让孩子找到“自己值得拥有最好”的自信,也引导了孩子对于金钱的思考,并做出了正确的消费选择。

父母过程反思:我虽花了高价钱给孩子买鞋,看似满足了孩子的需要,但是在刚开始时我把孩子的不良情绪做了一次强化。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直接拒绝,把个人认知(攀比)强加给孩子,造成孩子的抵触情绪,所以,有智慧的父母,你们下次碰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先肯定孩子的需要,然后听听孩子的想法。比如说:“宝宝眼光不错啊,这个鞋价格比平时穿的鞋贵不少,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值不值得购买?”

结束语:被满足的孩子才能有足够强大的安全感去抵制诱惑。给孩子买鞋后孩子并没有出现对鞋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现象,后来孩子告诉我,一双新鞋带来的关注度顶多维持两天,穿在脚上,因为他贵,总想着“保护”他,反而受限了。其实有的时候就是那么一个过程,当时想要,得到了,体验过了,被满足了,也就是那么回事。所以,宝爸宝妈们,当孩子向我们提出高于我们认知的消费要求时,不要害怕满足其后会养成他的攀比心,其实只要确认孩子所处的学校环境和群体是良性的,家长适度的满足孩子的攀比心和虚荣心,不一定是坏事,只要正确引导,只会让孩子的内心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让他找到成长的内驱力,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

备注:

写文不易,欢迎点赞,关注。我是懂你妈妈@载成长,我会每天与大家一起回顾分享陪育大宝16年,升级打怪的育儿经验,也会分享记录陪伴二宝的点点滴滴,共同探讨正确的育儿方法,做一个孩子心中懂孩子的妈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