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相聚的(北京新演四世同堂)

前天看了一个好戏,北京曲剧团演出的《四世同堂》。我是沾了大学生的光,这是北京市搞的“戏剧艺术进校园活动”的一个项目,我朋友家里有学生,帮我在网上抢了两张票。

演出地点是北京民族文化宫剧场,我大概有二十多年没有到这里来了。晚上7点到那的时候,许多观众已经等在大厅和休息室里了。我看大部分是中老年,也有年轻人。看来老年人更需要这种传统的艺术。

四世同堂相聚的(北京新演四世同堂)(1)

当夜,外面北风呼啸,剧场里热气腾腾。进进出出的都是爱好话剧和传统艺术的人,似有同声之好,这个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曲剧,据说中国有几个,有北京曲剧,河南曲剧,甚至还有四川曲剧,但它们之间没有传承和姻联关系,大概都是地方小曲升华而来的。

戏开演后,原以为唱段为主,做好了接触传统艺术的准备,但没想到唱段并不太多,而且唱段都比较平实,能够听懂。主要是对话和情节在推进剧情发展。总的来说蛮好看的,年轻人应该能接受。

原来就看过《四世同堂》的电视剧,对故事情节是蛮熟悉的。但看了北京曲剧团演出的《四世同堂》,还是有新收获、新感想。

四世同堂相聚的(北京新演四世同堂)(2)

祁老爷子这一大家子,本来依凭古城,安居乐业,是几百年如此的老北京,在日本人来了以后,动荡的岁月降临了,对那种窘迫和惶恐有了切身之痛了。古人言,“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大概就是这种道理。

这一家人开始分化,像所有的人群一样,有的堕落了,有的升华。我挺深的感受是,做人一定要有一种气节,忠和孝都不能丢。比如祁家老大瑞宣,洁白君子一个,保持一个中国人的气节。而有些人,还有像戏中说的“有名的文化人”,“也跟我们日本人合作了”。这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举动,酿成了千古骂名,太不值得了。即使荣华富贵有20年享,那又有什么?比起万年时长呢?

为了那点安宁富贵,损了阴德、伤了祖脉、坏了法统、污了忠孝,以至何颜见列祖列宗,何颜见城隍阎王……中国人讲究这种华夷之辩,忠孝两全。我相信会有报应的,殃及子孙。统称的“天”,几千年来这个民族敬仰的“天”总应该是存在的吧?事急而想天,也说明潜意识的某种生命能量的沟通暗示,证明天的存在。所以“人在做,天在看”。

《四世同堂》还妙在了真实地描写了当时日治下的老北京的方方面面,比如米面告缺后共和面的供应、百姓的日常起居和四季常事、巡警和日伪当局以及老百姓的无奈关系、政府部门以及市井种种、甚至妓女的公开存在……这一切,就是真实,老舍先生,为我们挽回了已经失去的一幕。比现在那些抗日神剧要有价值得多。看样子,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和后来的闭门胡编,真是有本质的区别呀!

四世同堂相聚的(北京新演四世同堂)(3)

老舍,给主要人物的家庭冠以祁家,我想就是旗家,也就是旗人的意思。这就是一个满族人在日本人的统治下的几年痛苦生活,虽然以满人为名的满洲国同时赫然存在着。

遗憾的是作者老舍先生后来也死在了他在剧中一直提到的积水滩附近。

四世同堂相聚的(北京新演四世同堂)(4)

那几十年,真正做了一些有价值创作的作家,还就是老舍。据说他差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可惜,天没佐佑,这样一个好人,我们竟然没有保护好。好在老舍的著作现在都得到了充分重视,他的精神也是我们民族宝贵精神财富中的一朵妍花,将永期开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