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骨鱼加莴苣(夏吃老鸡荆花炖鱼)

在我国的民间有许多约定俗成的“饮食禁忌”,其中一些是用生命换来的经验和教训。今天要讲的就是三个流传甚广的“饮食禁忌”,它们分别是:夏吃老鸡、荆花炖鱼、吃望月鳝。

这三种吃法,在旧时的中国被认为是“饮食禁忌”,也就是说:不能吃!

为什么呢?因为这是用生命换来的经验和教训。


黄骨鱼加莴苣(夏吃老鸡荆花炖鱼)(1)

夏不吃老鸡

先看一个小故事:苏人出商于外,其妻蓄鸡数只,以待其归。数年方返,杀鸡食之,夫即死。邻人疑有外奸,首之太守姚公。鞫(jū)之,无他故。意其鸡有毒,令人觅老鸡,与当死囚遍食之,果杀二人,狱遂白。盖鸡食蜈蚣百虫,久则蓄毒,故养生家鸡老不食,又夏不食鸡。

这条禁忌放在今天已完全没必要了

夏不吃老鸡——这是用生命换来的“饮食禁忌”。但是,这条禁忌放在今天已完全没必要了,不要说长年关在鸡舍、吃着人造饲料长大的鸡,就是所谓的散养、野生鸡也不可能吃到“蜈蚣百虫”,体内更不会有什么毒素累积。

那老鸡还能吃吗?你难道没听过“炖只老母鸡补补身体”的说法吗?尽情吃吧,没事!但如果你非要较真儿:我养了一只15年、20年的老鸡能吃吧?只要不是病死的,怎么就不能吃?肉质虽不嫩了,鸡头和内脏也必须丢掉,但可以炖汤喝啊,大补的。当然,如果你无法确定老鸡是否健康,而恰好自己又比较怕死,那还是不吃为好吧。


黄骨鱼加莴苣(夏吃老鸡荆花炖鱼)(2)

不能用荆花炖鱼

再来看一个小故事:明朝时,在山东单县有个农夫在田里劳作,他妻子做好饭送来给他,“食毕,死”。公公说:“儿媳妇毒死了我儿子。”就到官府告状,农夫妻子忍受不了鞭刑而认罪。许进当时在山东任职,得知此事后到单县提审这个案子。

他说:“夫妇相守到老,是所有人最大心愿;毒杀亲夫应该计划严密,怎么可能自己送食物去毒死丈夫?不合事理。”他就审问妇人送饭时经过了哪些地方,妇人说:“我送的是鱼汤和米饭,走过一片荆树林,也没遇到什么事。”

“公乃买鱼作饭,投荆花于中,试之狗彘,无不死者。”许进叫人买来鱼炖汤,把荆花放进去,炖好后让猪和狗吃,猪和狗全都死了。如此,农夫妻子的冤情才被洗白了。

黄骨鱼加莴苣(夏吃老鸡荆花炖鱼)(3)

三氧化二砷在民间被称为“砒霜”

不能用荆花炖鱼——这条“饮食禁忌”放在今天看也很有道理。

因为鱼类等海产品体内富含化学元素五价砷(AS20s),荆花富含维生素C,原本对人体都是无害的。但两者在一起遇热会发生化学反应,转化成三氧化二砷(AS203)。达到一定浓度,人吃了会死亡。何为三氧化二砷?呵呵,潘金莲给武大喝的就是这个,没错!三氧化二砷在民间被称为“砒霜”。

近年来,有机构用科学手段证明确实存在这种化学反应,建议人们吃海产品时不要同时服用维C、含维C的食物。不过也有专家说:要一次吃掉极大量海鲜、维C才会死亡,正常饮食达不到这个量,最多只会导致腹泻。唉!这就是中国专家啊,一会儿说“饭前便后要洗手”,一会儿说“便前饭后要洗手”,听谁的?


黄骨鱼加莴苣(夏吃老鸡荆花炖鱼)(4)

有毒的鳝鱼吃了会死人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说了:这两件所谓的“饮食禁忌”都是自找的,干嘛要“夏吃老鸡、荆花炖鱼”啊,老老实实吃饭有啥事?还别说,老老实实吃饭也能吃出事来。

再来看一个故事:明朝御史张昺(bǐng)任铅山(今江西上饶)知县时,有个砍柴卖木的人爱吃鳝鱼。一天从市场回家感觉很饿,妻子煮了几条鳝鱼给他吃,吃后腹痛而死。族长认为,是妇人毒死了丈夫,把她送案到官府,多番拷打妇人都不服罪,只好关在狱中一年多。

张昺上任后查阅此案,怀疑鳝鱼本身有毒,让渔夫捉来数百斤鳝鱼,都放进水缸中,“有昂头出水二三寸者,数之得七”。看到有的鳝鱼把头昂起,离开水面二三寸,数了数有七条。张昺感到奇怪,让妇人煮了这七条鳝鱼给死囚吃,他们刚吃完就说肚子痛,随后倒地死亡,妇人冤情得以洗白。

黄骨鱼加莴苣(夏吃老鸡荆花炖鱼)(5)

鳝鱼现在全是人工养殖,放心吃吧

有毒的鳝鱼吃了会死人——这条“饮食禁忌”又怎么讲呢?这是因为鳝鱼虽然外表大体相似,但也分不同品种,导致“砍柴卖木人”死亡的是“望月鳝”。这是个什么鬼?

望月鳝,外表与一般鳝鱼无太大差别,只是“体长、体粗于通常鳝鱼”。传说其每当十六月圆之时,会昂头离开水面望月游动不止。这种望月鳝人食用后会马上腹痛毙命。

这种望月鳝现在还有吗?不会吃到吧?目前,市场中能吃到的鳝鱼全是人工养殖,品种更是优中选优,放心吃吧!关于望月鳝的零星记载,到清朝后就再也没有了。

黄骨鱼加莴苣(夏吃老鸡荆花炖鱼)(6)

吃得饱,吃得好,还要吃得科学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许多旧日的民间“饮食禁忌”已是老黄历,变成一种传说和茶余饭后的谈资、小故事。现代人在饮食的食材选择和烹饪中,已确保了安全、健康、色香味俱全。

不过,现代人的饮食也不应该是百无禁忌的!俗话说“病从口入”、“少吃一口,活到九十九”……无论何时,都要对口食之欲有所节制,保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科学,这才是正确的饮食观,无论何年都不会过时。


(本文为指动济南原创内容,已授权今日头条、百家号、微信公众号、企鹅号、搜狐号、大鱼号、网易号同步更新,其他网站和自媒体平台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果你有什么意见和想法请点击下方的留言。或者点个赞,转发一下,让朋友分享本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