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自己作死(王允死得不冤连出三昏招)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天下大乱,朝廷失去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导致各路诸侯割据一方逐鹿中原。从西凉领兵入京的董卓,因为掌握朝政大权后胡作非为,成为了全天下欲除之而后快的大恶人。

关东十八路诸侯联军讨伐董卓,虎头蛇尾,在董卓挟持天子迁都长安后草草结束;朝廷官员或实施刺杀,或联络外援,均以失败告终;最终,王允巧施连环计,四两拨千斤,策反了吕布这个董卓的得力臂膀,顺利将董卓除去,为天下除去了大害。

王允自己作死(王允死得不冤连出三昏招)(1)

毫无疑问,王允是一个功臣,拯救天子和朝廷于危难时刻,这在古代绝对是泼天的大功,已经可以因功封爵了,对于一个文官来说,足以笑傲天下名垂青史了。除去董卓后,王允获得了总理朝政的权力,成为东汉朝廷的掌舵人。

董卓虽然死了,但是其势力并未瓦解,王允设计诛杀了董卓充其量只是一个好的开始,后续处理十分重要,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而后面发生的事情也确实如此。

事实证明,王允高兴的太早了,或者说除去董卓之后有些得意忘形了,听不进人言,屡屡出昏招。

王允自己作死(王允死得不冤连出三昏招)(2)

一、固执己见缢死蔡邕

董卓死后尸体被放于街市中“展览”,受到董卓知遇之恩的蔡邕,竟然趴在董卓的尸体上大哭,王允怒斥蔡邕后,不顾其他大众的劝阻,下令将蔡邕在监狱中缢死,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正史中,王允除去董卓后与大臣们一起喝酒庆祝,蔡邕也是与会者之一,在喝酒的过程中因为想起了董卓对自己的知遇提拔之恩,于是出言感叹,或许是触动了感情,竟然快哭了,王允大怒之下将蔡邕关进监狱里,没过几天蔡邕就死了。

无论是小说还是演义,王允在这件事中的表现,都是不光彩的,执意杀了名满天下的文学家蔡邕,让人看清楚了王允狭小的度量,或者说出于嫉妒不允许有人比自己优秀,这不是一个干大事的人该有的思想,能够有一时的成功已经很难得了。

王允自己作死(王允死得不冤连出三昏招)(3)

二、拒绝赦免董卓四将

王允联合吕布杀了董卓后,派兵赶往郿坞,将董卓的家属全部诛杀,董卓手下的四个大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因为害怕领兵西逃了。在情况明朗后,这四人联合给朝廷上表,表示愿意悔过归顺,请求朝廷赦免他们以往的罪过。王允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四人的投诚,明确表示这四个人必须杀了,结果在贾诩的建议下,这四人联合起兵攻打长安,不久之后天子和朝廷再一次陷入了危难之中。

拒绝赦免董卓四将,充分暴露了王允目光短视的特点,董卓挟持天子迁都长安后,皇帝手中已经没有了亲手控制的军事力量,西凉军成为了时局的掌控者。董卓死后,四将西逃时带领的军队成为了首都长安一带最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对四将的归顺及赦免请求,王允的拒绝何其愚蠢,将大好的局面毁于一旦。

王允自己作死(王允死得不冤连出三昏招)(4)

三、任由吕布领兵出战

四将在贾诩的撮合下联合起兵攻打长安,总理朝政的王允派吕布领兵西进迎敌,有勇无谋的吕布很快就败了,四将兵围长安,并在数日后在内应的配合下攻入长安。从拒绝四将到长安陷落,在此期间王允除了派吕布出战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应对办法,即使在吕布兵败后也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方面,可以看出王允不懂军事且任人唯亲,不以才能任用大臣。比如领兵抄了郿坞的皇甫嵩,就是当世名将,即使到了后来的唐宋时,也是位列武庙的名将之一,王允放着这等名将不用,偏偏只是信用跟自己关系好的武夫吕布。另一方面,王允直到长安陷落自己临死,也没有想过赦免董卓四将,可谓是固执到家了,四将起兵后,但凡王允改变主意,同意赦免四将罪行,那么后来的灾祸很大程度上就可以避免了。

王允自己作死(王允死得不冤连出三昏招)(5)

四将攻入长安后,在城中大开杀戒,多位大臣身亡,乱兵抢掠百姓,长安城一片混乱。最后,四将领兵围困皇宫,逼迫汉献帝交出王允,王允自知必死自己走出皇宫被四将斩杀。王允死后,四将凭借手中的军事力量控制了汉献帝及朝政,再一次成为了傀儡,长安城再一次陷入混乱时期。

董卓死了,可喜可贺;王允死了,可悲可叹。可悲的是,王允是死在了自己手里,一手好牌打烂了,固执己见自己作死,死后自己的家族不分男女老幼也全部被四将手下杀害;可叹的是,王允直到最后一刻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绝不向四将屈服,从容赴死,勇气可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