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走向极端(伦理女权焦虑)

近期,如果问哪部电视剧既让人看得爽,又值得回味,答案必须是白百何、佟大为的《我们的婚姻》。

女权走向极端(伦理女权焦虑)(1)

早在该剧定档时,就已经有很多观众瞄上这部低调宣传,高调亮相的电视剧。

原因很简单。导演沈严,中国家庭情感剧专业户,老作品有《中国式离婚》《手机》,近期贡献了《流金岁月》《我的前半生》。中国婚姻的每一个时代变迁,都逃不过他的观察。他就像“还珠”里手拿钢针的容嬷嬷,每戳一下,总能戳到婚姻的痛点,撕掉夫妻之间最后一层遮羞布,手法相当直接。

演员白百何,差点成为国内首位百亿票房女演员。清爽的长相,扎实的演技,让人无法忘怀的黄小仙,熊顿,与佟大为15年后的再次合作。无论从哪一点来看,从失恋少女到成为人妻,白百何本身就是最大的看点。

至于佟大为、蒋欣、高叶、王骁,几乎每个人的名字就是品质保证的标签。这么一群人组局,怎么会少了看客?

女权走向极端(伦理女权焦虑)(2)

于是,《我们的婚姻》在期待中开播,也让观众看到了中国已婚女性的新一面。

与以往的中国家庭剧不同,《我们的婚姻》不仅聚焦了男女伦理议题,还将剧中的内容做了深化处理,既没有制造焦虑,也不高举女权,而是透过剧中一个个小家庭,反映了当下中国家庭的问题。借沈彗星之口,为现在的已婚女性打出了新的样板。

白百何饰演的沈彗星原本毕业于名牌大学,能力和学历都十分优秀,属于毕业就有望成为社会精英的种子选手。然而,硕士课程毕业前夕,已经拿到大公司Offer的她因为怀孕,放弃了应届生在职场优先择业的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育儿和家庭琐事上,成为了一名全职太太。鉴于丈夫盛江川从事的是金融投行,使得沈彗星成为家里的主力,也慢慢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直到女儿已经要上小学,沈彗星决定重返职场,平静的小家掀起了波澜。先是盛江川极力阻止她再就业,理由是没办法照顾家庭;其次是6年的空白期,让她屡遭用人单位拒绝,最后只能以工资最低的小助理干起;最后录取沈彗星的公司是老公公司的竞争者。三种矛盾交织在一起,让沈彗星和盛江川在离婚的边缘危险试探。

同样是“丧偶式育儿”“全职太太的生活困境”“已婚女性重返职场困难”,为什么说《我们的婚姻》拍得好看呢?

女权走向极端(伦理女权焦虑)(3)

第一,就是人设。

作为全职主妇,沈彗星不卑微,不懦弱。结婚以来,她自愿为孩子,为丈夫退居家庭,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同时,坚持自己的摇滚梦想,努力不与社会脱节。在丈夫盛江川打拼事业的时候,她给予百分之百的支持。从孩子教育,到买房子、看房、装修、搬家,沈彗星都一力承担,以至于让盛江川安心到明知道家里搬家,也可以不用回去帮忙。明知道家里搬家,他仍然可以在酒桌上与客户谈笑风生,耍足自己的面子。

女权走向极端(伦理女权焦虑)(4)

接着是她在家处理家庭矛盾的方式。

比如,丈夫盛江川醉酒回家,他躺在床上侃侃而谈,酒后真言说,自己是好男人指南,全凭一己之力,让全家实现了消费升级。尽管水电焊无一不精,下厨搬家无一不能的沈彗星对他嗤之以鼻,但一没有闹,二没因趁老公酒醉惩罚他,而是第二天一早,从拉窗帘,到做早饭,都用“一己之力”反击盛江川。可见,即便外界都视沈彗星是占老公便宜的家庭主妇,是个吃家里的白手,但是在沈彗星心里,她清楚地认知自己的优秀,深知自己在家庭里所占据的位置。所以,即便老公盛江川总是会明里暗里发自内心地暗示她不过是个家庭主妇,可是沈彗星总能以各种方式回击他。

与沈彗星对比明显的就是《82年的金智英》里的金智英。她在送完孩子上学,完成一堆家务之后,不过是在公园里享受一杯咖啡,身边的女白领就感叹“我也想花老公的钱买咖啡”。虽然是旁人的一句诋毁,但是这种无形的压力最终导致金智英患病。中国有句话叫:人言可畏。当一件看似不那么重要的事情被大多数人认同时,就成了理所应当。金智英正是因为自己一方面对他们的诋毁不认可,一方面又受困于到底自己给家里贡献了多少的自我怀疑,以至于走向了崩溃。

女权走向极端(伦理女权焦虑)(5)

相反,沈彗星就是站在普世价值对立面的化身。

她不惧怕因为没有收入就否定自己的存在价值。可以理直气壮地与盛江川谈条件,争夺小黑屋的使用权。正如她得知盛江川到物业举报她弹琴扰民,又私自买游戏机回家后,她机智地拆除了屋子里的插座。这种“势均力敌”式的生活对抗,不仅展现了一个家庭主妇的智慧和能力,也反衬出盛江川在生活方面的无能。

有时候,生活里,最难的就是自我认同。诚如沈彗星这样的高知女性,在被社会,被同性,被丈夫的长期否定之下,也会产生心理动摇。认为自己的确远离职场,远离社会生活太久,失去了很多的话语权。就像盛江川带她去参加金融论坛,身处家属位置的她,即便对会议内容再怎么渴望,再怎么期待,同样没有参与的资格,只能跟着其余大部队去休闲,去娱乐。这种身份的排斥,想要一个人始终坚信主妇生活的意义很难,特别是像沈彗星这样曾经对人生有不同追求的人。所以,当很多人将主妇再就业形容成刀山火海,前路险恶的时候,她依旧坚持自我,没有迷失方向。

或许,现实生活中,很难有大多数女性能有沈彗星这般的勇气与执著,但是这并不代表大多数女性没有她这样的想法和念头。所以,就人设而言,白百何饰演的沈彗星几乎是当代已婚女性的另一个样板,如果对如今的生活不满意,不妨拿出勇气,自己再蹚出另一条路来。

女权走向极端(伦理女权焦虑)(6)

除了树立了沈彗星这个样板,《我们的婚姻》第二个可贵的点在于多角度的叙事。

其中,代表人物就是邻居蒋静。身为一名资深主妇,蒋静的思维完全被局限在传统家庭主妇的理解范畴里。所以,她自动降低家庭地位,对丈夫言听计从,看着眼色过日子。即便是想借着儿子出国参加夏令营活动,让自己的父母出门旅行,都要假装受伤,才能让自己不“像乞丐一样”向丈夫要钱。

或许,为了戏剧冲突,蒋静的生活被刻画得有些过头。然而,蒋静完全代表了那些接受“家庭主妇对家庭没有贡献,只是吃白食”的固有思想。而这样的思想,让她对丈夫的要求自然而然越降越低。正如她在丈夫的旅行箱里发现了壮阳茶,也发现了丈夫微信里的“女朋友”,但是她仍然没有勇气敢于直面出轨的老公。其背后的原因就是,经济不独立,没有足够的底气。“钱”除了成为衡量物品价值的货币,也成为衡量夫妻家庭地位的标尺。经济大权掌握在谁的手里,谁就有绝对的话语权,反之,则只能成为附庸者。

女权走向极端(伦理女权焦虑)(7)

与蒋静截然相反的是蒋欣扮演的职场高管董思佳。

作为云杉长青的金牌投资人,董思佳可以说是事业成功女性的代表。她有事业心,有社会地位,同时也实现了经济独立,全家靠她的薪资过活。然而,这样的女人抛开家庭的束缚同样得不到好评。原因是“她不是好妈妈,好老婆”。在社会上,男性如果事业有成,是他能力够,有上进心。鲜少会有人将其与家庭连接到一起,什么“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几乎仅限于夫妻之间的温馨情话,很少会在公开场合被大肆谈论,更少出现在其他人之口。可是,对于职场女性的优劣评判,往往必须跟家庭挂钩。加班多,会说不照顾家;孩子放假,没有陪,会说狠心不带孩子;甚至工作能力再强,也常常会被家庭原因缩小升职空间。这些就是职场女性的困局,也是当代生活无法消解的矛盾。

女权走向极端(伦理女权焦虑)(8)

众多的书籍都在讨论,女性按部就班地结婚,可以在婚姻中得到的一大好处就是摆脱经济窘迫。然而,理论是冰冷的,现实是多变的。职场与家庭,是女性永远绕不过去的坎。

所以,当蒋静和董思佳一起登场的时候,观众既同情蒋静的卑微,又替董思佳而叹息。生活已然是一地鸡毛,已婚女性的生活则是整根鸡毛掉下来的毛岔子,细碎到无法捡拾,丢在那里,被风轻轻一吹又会弄得你狼狈不堪。

当然,这种狼狈不仅限于女人。

难能可贵的第三点,《我们的婚姻》聪明就聪明在,没有一味地替女人说话。

而是用全职爸爸李宇文告诉所有人,如果是同等条件下,男人回归家庭同样会遭遇歧视。正如剧中的李宇文,论能力,他一点不比盛江川差。生活技能满分,把孩子照顾得很好,唯一让他得不到正面评价的就是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于是,同学一起吃饭,大家以不用他出钱来告诉他家庭煮夫到底有多卑微;董思佳开会不带他,也在告诉他,社会偏见已经深入骨髓,就连枕边人同样认同这种歧视;更要命的是,蒋静说管老公要钱给娘家花,是乞丐行为,到了李宇文这里就更加不堪,把花老婆钱形容成“吃软饭”。

女权走向极端(伦理女权焦虑)(9)

即便是最冰冷的理论知识都说组建家庭是为了提升抗风险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建立在两个人共同奋斗的基础上,没有谁多谁少,谁主外谁主内这样的细枝末节。所以,当三组家庭不断通过各种琐事展现婚姻不易时,真的要为导演和编剧点一个大大的赞。

《我们的婚姻》表面上看,是部女性爽剧。但是实际上,透过白百何的伶牙俐齿,蒋欣的霸气外露,高叶的冷静机敏和曹曦文的卑微懦弱,观众见证了当代都市家庭的一个个缩影。的确,剧中人均职场精英的设定让不少打工人无语。但是,正因为是这样的高收入人群,回到家庭层面,地位的落差还是跟钱挂钩,与经济能力相随,反而更能凸显普通人家生活的不易。

女权走向极端(伦理女权焦虑)(10)

综上所述,《我们的婚姻》可以说是近期最喜欢的家庭剧之一,全员演技在线,剧情节奏明快,虽然职场部分拍得一般,但并不影响整部剧的观感。当然,如果你是女性观众,那么最刺激你的必定是那些你平时想说,但说不出口的霸道金句。而男性观众,更能从剧中两种立场的碰撞,重新审视家庭生活的一切。

不知道,你是否跟我想的一样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