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前首相帕尔梅(瑞典33年未解疑云)
iWeekly
33年前,瑞典前首相奥洛夫·帕尔梅(Olof Palme)在斯德哥尔摩遇刺身亡。从此,本案成为了一宗神秘悬案,凶手至今下落不明。日前,瑞典首席调查员通过瑞典电视台承诺,瑞典警方会在未来几年内规划处解决此案的具体方案。瑞典民众本以为真相得以官宣,没想到等来又一次失望,帕尔梅遇刺案究竟为何如此神秘?
瑞典阴霾:亲民首相遭人暗杀
1986年2月28日晚上11点21分,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瑞典首相帕尔梅和妻子看完电影,漫步街头准备回家。正在这时,一颗黑暗中的子弹射中了帕尔梅的后背,帕尔梅当场倒地。最终,首相因伤及大动脉,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首相夫人因子弹擦过身体,同样受了伤。而凶手趁着夜色逃之夭夭。
从刺杀事件发生的那一刻起,瑞典全国便陷入了极度的混乱。在紧急呼叫中,警方与医务人员一边通报情况,一边表现出震惊。“什么?我们的首相中枪了?”“不,我不相信!”“真的是奥洛夫·帕尔梅遇刺吗?”
据悉,瑞典地处北欧,虽面积不大,却是国际承认的永久中立国。1814年以来,瑞典不曾卷入过任何战争;自1792年古斯塔夫三世遇刺身亡后,在往后的日子里,再未发生过类似事件。瑞典持续了200年的平静安宁,被刺杀帕尔梅的枪声打破。与此同时,帕尔梅在瑞典民众的心目中一直是一位“亲民”“随和”“不摆架子”的好首相。帕尔梅经常强调,自己要尽可能地像普通人一样生活,他不想因首相之位而和民众产生间隙。“你总是能在街上看到他。”瑞典民族学家乔纳斯·英格曼(Jonas Engman)说,“如果你碰见了帕尔梅,你可以随意向他搭话,因为他总是给予人亲切感。”帕尔梅日常出行不喜欢带着保镖,在他遇刺的当天,陪同他左右的只有妻子一人。
▲帕尔梅正在发表演说。
33年未解悬案,迟迟无果惹人怀疑在帕尔梅遇刺身亡后的33年里,刺杀案的首席调查员一个接一个轮换更替,但都束手无策。直到今天,官方调查仍在进行中。2010年,瑞典取消了对此案的诉讼时效,目的是为了让调查人员能够有足够长的时间来寻找杀害帕尔梅的凶手。据悉,有一万余人因此案接受了瑞典警方的询问,他们的档案保存在瑞典国家警察总部,这些档案文件堆积起来,长度可超过250米,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谋杀调查档案。
33年,果真连一点线索都没有发现吗?据《卫报》报道,瑞典警方在案发后的种种举动十分异常。首先,警方未能完整地封锁犯罪现场,仅在帕尔梅倒地的区域拉上隔离线,那颗擦过首相夫人的子弹直到案发两天后才被发现。可笑的是,找到子弹的不是警方,而是一名过路人从人行道上捡起了它。其次,在帕尔梅遇害的第二天凌晨,前来悼念的人们悄悄穿过隔离带,献祭鲜花蜡烛。由于人数众多,犯罪现场被践踏,凶手脚印无法识别。最重要的是,案发后,斯德哥尔摩“门户大开”, 火车、渡轮和航班照常运行,郊区的公路和桥梁在凶杀案发生后仍开放了数小时。“似乎没有人在真正负责这件事。”瑞典广播记者洛夫格伦回忆称。案发的第二天,斯德哥尔摩市警察局长汉斯·霍尔默(Hans Holmer)还和他的情妇在瑞典北部滑雪。帕尔梅遇刺两年后,1988年,嫌疑人克里斯特·佩特松(Christer Pettersson)被判有罪,并判处无期徒刑。然而在1989年10月,佩特松的律师提出上诉,最终佩特获释,真相至今仍扑朔迷离。
帕尔梅之死众说纷纭,全民参与“破案”
“当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在讨论刺杀帕尔梅的凶手;现在,我的孩子与我谈论的依旧是帕尔梅遇刺案。”这是许多瑞典70后、80后的真实写照。不可否认的是,帕尔梅之死的谜团已经成为全国性的困扰。30余年来,此案的神秘感给了瑞典民众诸多“开脑洞”的机会。由于官方办案不力,许多个人及民间组织亲自上阵,分析刺杀案可能的凶手。
“一半的瑞典人都有嫌疑。”帕尔梅的儿子之一、现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university)政治学家约阿金·帕尔梅(Joakim Palme)表示,一些关于帕尔梅遇刺的“阴谋论”并非毫无根据。犯罪小说家斯蒂格·拉尔森(Stieg Larsson)在2004年去世之前,一直在研究此案可能涉及的“国际阴谋”。
在众多猜测中,有两个推断的可信度最高。其一是,帕尔梅可能被南非安全和情报机构中支持种族隔离的成员所刺杀。帕尔梅在任期间,直言不讳地表示自己反对种族隔离制度,政府多次向曼德拉领导的非洲人国民大会(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提供数百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当时,南非某支持种族隔离的指挥官声称,杀害帕尔梅是该组织“长期行动”(Operation Long Reach)的一部分。另一种推断是,帕尔梅死于瑞典境内右翼极端分子之手,怀疑参与暗杀的一名男子是瑞典雇佣兵贝尔蒂尔·韦丁(Bertil Wedin)。据悉,韦丁还曾为担任 “长达行动”的间谍工作。
帕尔梅谋杀案还激发瑞典人关于电影、戏剧和音乐创作的灵感,有人甚至怀疑,斯堪的纳维亚犯罪小说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畅销,其原因与本案有关。据《卫报》报道,刺杀案给瑞典带去的影响是“全国性的”。为弄清事实真相,瑞典的一些“业余侦探”因此违法,另一些人则几近疯狂。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