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关系 把朱元璋和陈友谅做一个横向比对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历史上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关系 把朱元璋和陈友谅做一个横向比对(1)

(陈友谅 塑像)

公元1320年,湖北仙桃的一户渔民家中,诞生了一个叫做陈友谅的小朋友。

陈家有五子,陈友谅家中行三。

陈友谅的父亲陈普,是个老实巴交的渔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陈家的日子不能算是好,但是至少勉强能吃饱。

和那位八年后在安徽太平乡孤庄村出生,前半辈子除了放牛就是做和尚,除了做和尚就是当乞丐的朱重八不同,陈友谅在少年时代就展示出了他的与众不同。

朱元璋在放牛的时候,想必是没有李密牛角挂书的情操的,那自然也就没有像杨素那样的大官来赏识他,但陈友谅不同,这位仁兄从小就攻读诗书,虽然学的不好,但也算是半个文化人。

《明史》:少读书,略通文义。

除去学习圣贤道理之外,陈友谅闲暇时间还喜欢练上那么几套拳脚,这么来看的话,勉强也可称为文武双全了。

不过,陈家毕竟本质上也是农民阶级,所以在日趋严重的元王朝的黑暗统治下,陈友谅也挨过饿,挨过欺负,挨过打,在社会底层迷茫而卑微的徘徊过。

历史上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关系 把朱元璋和陈友谅做一个横向比对(2)

(元末腐败统治)

元末农民起义中的群雄们,淮西的朱元璋是佃户出身,当过和尚,做过乞丐。

浙东的方国珍是私盐贩子,江南的张士诚是“亭民”后代,世世代代靠给人乘船摆渡为生,两湖的徐寿辉则靠走街串巷,卖布为生。

乃至于更早的红巾军起义就更不用说了,韩山童是修运河的河工,只有刘福通算是商人之家,勉强能够过活。

日后他们都曾经在历史舞台上耀武扬威,封王拜相,但其实,他们最初都只是有着相同遭遇的苦命人。

朱元璋在皇觉寺做和尚的时候,他儿时的玩伴汤和已经参加了起义军,成了军中的千户,汤千户想着和老朱同志共襄大义,所以很快给朱元璋写下一封书信,邀请他也来参加起义。

结果,朱元璋看完书信,默不作声,烧掉之后,一切如常,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看得出来,朱元璋并不是很想起义,如果有可能,他愿意暮鼓晨钟,在皇觉寺里做一辈子的和尚。

朱元璋也许并不信佛,但是至少在这种青灯古佛的熏陶之下,使得他时不时地会开始反思生命的意义,而这种反思可以给人生的苦难提供某种解释,让他明白,他承受了这么多苦难的的原因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而是有着超越当前时间和空间,深奥且神秘的理由。

历史上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关系 把朱元璋和陈友谅做一个横向比对(3)

(皇觉寺)

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未来的元末群雄角逐的胜利者,这个未来的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压根就不想造反。

如果不是后来有人想要去官府举报朱元璋和乱匪有牵连,逼得他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上梁山的话,那么在后来脱颖而出的,就很有可能是陈友谅了。

因为相比之下,陈友谅似乎天生就是为了推翻元王朝暴政而生的。

至正十五年,当起义军攻占了他的家乡后,他没有犹豫,立刻投奔了义军头领倪文俊。

如果说濠州城的郭子兴对朱元璋有知遇之恩的话,那么此时的义军头领倪文俊对陈友谅则有再造之功。

只不过,这份“再造之功”,实在是有点残忍,因为两年后,即至正十七年,已经在义军中发展起来的陈友谅果断地杀掉了倪文俊,并且吞并了他的部队。

而此时,朱元璋正被郭子兴排挤打压,关在暗无天日的地窖里,几乎要饿死的朱元璋每天唯一的一顿饭,就是妻子马氏藏在胸口的,刚刚出炉的烙饼。

为了偷偷给朱元璋送饭,马氏好几次烫坏了胸口,真叫是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只可惜,陈友谅没有朱元璋的气度,倪文俊也没有郭子兴的狡黠。

历史上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关系 把朱元璋和陈友谅做一个横向比对(4)

(红巾军)

倪文俊的领导,是另外一位红巾军头领徐寿辉。

极盛时的徐寿辉,雄兵百万,几乎占据了元王朝的半壁江山。

而杀掉倪文俊的陈友谅很快投身徐寿辉的麾下,成为了徐寿辉集团的得力干将。

然而在至正二十年,相同的事情又再次发生了,陈友谅派人袭杀了徐寿辉,吞并了徐寿辉的势力,顺便称帝建国,当上了陈汉政权的开国皇帝。

看得出来,陈友谅的发家史,就是一部血腥的杀戮史。

大概是性情如此残酷暴虐的陈友谅身边难有贤人,所以也没有人告诉他,当下的时局,只有“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才是制胜的关键。

陈友谅登基的地方,是在采石五通庙(马鞍山)。

称帝建国的狂热情绪让陈友谅来不及多做准备,他来不及修建宫殿,来不及置办行头,只是在年久失修,已经有些斑驳破碎的庙宇前就兴高采烈的登基了。

《明史》:会大风雨,群臣班沙岸称贺,不能成礼。

有趣的是,陈友谅登基的那一天,天公偏偏不作美,狂风骤起,暴雨倾盆,臣下们顾不上上表劝进,只好杂乱无序地跪在沙滩上,草草敷衍了事。

在烟雨朦胧中远远看去,君不似君,臣不似臣,反而像是一出荒诞的闹剧。

那一天,皇帝陈友谅被淋成了个落汤鸡。

历史上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关系 把朱元璋和陈友谅做一个横向比对(5)

(登基称帝)

老实说,陈友谅称帝,不是瞎称帝,而是因为他手里的确有称帝的筹码。

他尽占江西,两湖,两广之地,雄兵百万,战将千员,放眼望去,什么朱元璋,张士诚实在是连盘菜也算不上。

不过还没等他动手,朱元璋就坐不住了。

前有张士诚,后有陈友谅,被夹在中间的朱元璋难受不是一天两天了。

并且,朱元璋明白,张士诚不足为惧,因为他在江南待得太久了,已经被江南的酒色财气所侵蚀,只想要苟安,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了。

自己真正的对手,是陈友谅。

毕竟,就连那个民间形象能和诸葛亮一战的刘基也是这么告诉他的。

朱元璋想打陈友谅,但他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是,如果正面对抗,自己手里这点兵力,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不能硬碰硬,就只能玩阴的。

于是,朱元璋找到了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康茂才。

康茂才原本是元朝将领,后来投奔了朱元璋,他本人平平无奇,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

但如果要成事,现在必须依靠他。

因为康茂才和陈友谅素有旧交,关系很好,称得上是铁哥们。

于是,我们的铁哥们康茂才写了一封诈降信,引诱陈友谅主动出击,陈友谅信以为真,率部进取,结果中了朱元璋的埋伏,被打了个七零八落,铩羽而归。

历史上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关系 把朱元璋和陈友谅做一个横向比对(6)

(康茂才 形象)

陈友谅落败而逃的地方,是在龙湾,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城郊外。

远处山峦起伏,近处流水潺潺,头顶白云悠悠,脚下血迹斑斑。

陈友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玩了一辈子鹰,今天反倒被麻雀给啄了。

其实,这很好理解。

《圣经》中说,善用刀剑者,死于刀剑下。

你陈友谅靠背叛别人发家,靠欺骗别人成事,那你就难保别人不会背叛和欺骗你。

龙湾的惨败引起了陈友谅集团的连锁反应,陈的势力一天不如一天,陈友谅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举国之力建造战船,集结重兵,在鄱阳湖和朱元璋发起了决战。

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名气是很大的。

作者曾经在几年前去游玩过一次,远眺时,整个鄱阳湖像是一只昂首欲飞天鹅。

湖边地势平坦,湖岸绵延而弯曲,湖面水天相连,渺无际涯,置身于如此风景之中,使作者不由得想起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你很难想象得到,几百年前的一个午后,一场中世纪时期规模的最大的水战就曾在这里发生。

历史上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关系 把朱元璋和陈友谅做一个横向比对(7)

(鄱阳湖之战)

庞大的舰船,密集的箭矢,震天的喊杀声,被染红的湖水。

不过一想起水战,我们总是会联想到赤壁之战。

不巧的是,陈友谅很显然是没有读过《三国》,更不知道赤壁之战,所以他才会在交战时,把所有的战船都用铁索连在了一起,然后被朱元璋用大火烧了个精光。

烈焰焚天之际,妄图求生的陈友谅率部一搏,拼死突围,结果被朱元璋的部下郭英一箭射中头颅,当场毙命。

《明史》:骤中流矢,贯晴及颅死。

死得实在是太突然了,乃至于陈友谅根本没有时间在死之前回忆自己的一生。

不过,这种充满了血腥和暴力,杀戮和背叛的一生,也没什么好回忆的。

捕鱼为生的艰难岁月,暴起反抗的起义生涯,血腥杀戮的帝王之路,龙湾的惆怅失意,鄱阳湖的滔天巨浪...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

他也曾经如枭雄一般反抗黑暗腐朽的统治,他也曾经展现过他的霸气和威名。

只不过,他最终还是失败了,胜利,属于朱元璋。

历史上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关系 把朱元璋和陈友谅做一个横向比对(8)

(朱元璋 形象)

在作者看来,陈友谅在传统意义上,毫无疑问,是一个坏人。

背信弃义,心狠手辣,做事残忍,一顿子坏水。

因为,陈友谅知道,只有他这样的人,才能在乱世中生存下去。

但他不知道的是,做一个崇尚暴力,不讲道德的人,的确是能在乱世中生存下去,但却无法在乱世中破局,在乱世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因为,这个世界上最能令人折服,最强大的武器,绝对不是暴力和征服,而是和平和仁义。

朱元璋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这个孤庄村的苦孩子,才能一步一步,走到最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