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中的腾冲和顺古镇 云南腾冲印象7和顺古镇

回忆中的腾冲和顺古镇 云南腾冲印象7和顺古镇(1)

回忆中的腾冲和顺古镇 云南腾冲印象7和顺古镇(2)

晚宿于腾冲著名的和顺古镇,虽是夜晚,但是整个小镇灯火通明,对外展示着小镇的活力和历史,远处眺望,仿佛回到了盛世明清。

回忆中的腾冲和顺古镇 云南腾冲印象7和顺古镇(3)

回忆中的腾冲和顺古镇 云南腾冲印象7和顺古镇(4)

民宿“小巷别院”的主人是和顺镇人,传承着云南人民的朴实与善良。传承百年的房屋糅合了现代的气息。和顺古镇是由张、贾、杨、钏、寸、刘、李、尹这八个姓氏居民组成。穿过一段流水小桥,就进入了和顺古镇,正面是一面由朱镕基总理书写的“和顺和谐”。

回忆中的腾冲和顺古镇 云南腾冲印象7和顺古镇(5)

据当地人说,和顺古镇背靠三座大山,三座大山形似座椅,古镇正坐落椅中,而中国著名的理性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艾思奇同志的故居,正好坐落于该椅子的中轴线上。

回忆中的腾冲和顺古镇 云南腾冲印象7和顺古镇(6)

回忆中的腾冲和顺古镇 云南腾冲印象7和顺古镇(7)

回忆中的腾冲和顺古镇 云南腾冲印象7和顺古镇(8)

回忆中的腾冲和顺古镇 云南腾冲印象7和顺古镇(9)

早晨,漫步于古镇的街道,大部分的商铺和民宿依旧关闭,少数几个年长的本地人,端着大大的水烟袋,坐在门口,边呼噜呼噜的吸着水淹,边看着过往的形形色色的行人。街边的陈砖旧瓦,向游客诉说着小镇的岁月和沧桑,曾经茶马古道的落脚点,现在也成了连接现代文明和明清文化的驿站。只不过所承载由茶叶变成了文化。鲜豆豉,毛豆腐,这些在《舌尖上的中国》出现的食材,也都静静的躺在古镇早市的筐子里,等待伯乐的选择,以便在劳动人民的手中蜕变成惊艳的美食。各种菌类,蔬菜,小锅酒、送米线饵丝的小货车,全部聚集在路边,本地人围在内圈抢购,外地人踮起脚尖,伸着脖子,在外圈一探究竟。也正是这日复一日简单的生活,造就了腾冲人民质朴的性格。

回忆中的腾冲和顺古镇 云南腾冲印象7和顺古镇(10)

回忆中的腾冲和顺古镇 云南腾冲印象7和顺古镇(11)

回忆中的腾冲和顺古镇 云南腾冲印象7和顺古镇(12)

回忆中的腾冲和顺古镇 云南腾冲印象7和顺古镇(13)

回忆中的腾冲和顺古镇 云南腾冲印象7和顺古镇(14)

土锅子,和顺美食之一。形似老北京铜锅涮肉,只不过土锅子是腾冲当地陶制土锅,大小也只为通过的三分之一。咕嘟咕嘟的黝黑土锅上桌,锅里青菜,芋头,肉片,黄笋、酥肉。以骨头汤作为汤底。最奇特的是泡皮,他是将洗净的猪皮油炸起泡后,迅速用冷水浸泡,然后切成薄片的一种食材。各种食材转圈摆放,也是一道风景。滚烫的食材,秘制的蘸料,郁香的胭脂红酒。让我们一行几人的注意力,全部在这土锅上。油炸小土豆,绵软酥脆,呛香鱼味道独特,滚油、活鱼、麻辣,浓香,用筷子夹起一块肉,反复在盘底蘸上汤汁,放入口中,各种调味料通过热油的调和,霸道的味道也变得软润,平和,再加上劲道的鱼肉,让你不禁急呼“老板,赶紧上酒”。我去的这家叫“三成号私房菜”,两百多年的老宅,做的饭馆,二进院的结构,古香古色。最适合劳累一天的三两人喝酒解乏外带吹牛。

如果以美食、美景的方式去学习和记忆一个地方的文化和历史。我想,应该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了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