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考点(部编版七上语文文言文世说新语知识梳理)
(一)文章概述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二)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原籍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世居京口,任荆州刺史。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文学家,政治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之人的代表作。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上、中、下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三)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咏雪》就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陈太丘与友期》也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此外,《世说新语》里记载的名士有管宁、邴原、王子猷、谢安、阮籍等。
(四)三行对译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 讲论文义。俄而雪 骤,公欣然
谢安 家庭聚会 子侄辈 讲解诗文 不久 急 高兴的样子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
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 差 可 拟。”
像 谢朗 差不多 相比
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 大兄 无奕 女,
倒不如 凭借 是 谢奕,字无奕 指谢道韫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王羲之的二儿子
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 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 舍 去,去后乃至。
陈寔(shí)约定 正午时分 舍弃 离开 才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 不(fǒu)?”
嬉戏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
等待 到达 离开
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
与人期行, 相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我。丢下,舍弃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是不讲信用;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就 感到惭愧 回头看
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五)内容梳理
《咏雪》主题归纳: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儿女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1)问:谢安为什么“大笑乐”?猜猜看,什么是“咏絮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两家,人才辈出,个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诗词、歌咏、书法皆流布后世,再读《咏雪》,你看出谢道韫的家庭氛围怎么样?
(2)问:这样一个才女,名门闺秀,你想知道她后来的结局吗?通过这段文字你又读出一个怎样的谢道媪?
《晋书》:“(道韫)及遭孙恩之难,举措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贼稍至,手杀数人,乃被俘。”
(3)问:谢道韫小时候有文采,长大后风度如何?读下面一段文字,用现代汉语描述一下。
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世说新语》)
(4)问:《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你觉得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六)文章赏析
1.《咏雪》赏析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谢安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2.《陈太丘与友期》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语言精炼。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 、“乃至”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这些交代中,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
文章的结尾,虽只客寥数语,但却字字生辉。“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对元方鄙弃“无信”的那股倔强劲儿,也用“人门,不顾”四个字,描绘得维妙维肖。就在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第二层 (子斥友人)中,尽管作者用了比开头和结尾要多得多的笔墨,但文字仍然十分精炼。单就叙述的句子来说,在叙述友人问元方时,由“问”到“怒”,感情急剧变化,充分表现了友人那粗鲁无礼的性格。而在叙述元方批驳友人的怒斥时,则选用语气平和的“答曰”、“曰”这类词,这对表现元方不惧怕友人的怒斥、知书达理、善于应对的性格,起到了绝好的作用。
(七)知识总结
1.《咏雪》知识点
(1)古今异义词
①儿女 古义:子侄辈的年轻一代;今义:自己亲生的儿子与女儿。
②因 古义:凭借;今义:因为。
(2)特殊句式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何所似”,应作“所似何”理解,就是像什么。)
2.《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
(1)通假字
①不(fǒu) 通“否”
(2)古今异义词
①去 古义:离开 ;今义:往、到。
②委 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屈、委托。
③顾 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二、拓展延伸
(一)《世说新语》里的成语故事
《世说新语》里的成语有:标新立异、吕安题凤、蒲柳之姿、蒹葭玉树、日月入怀、一往情深、七步之才、代人捉刀、覆巢无完卵、口若悬河、望梅止渴、东山再起、鹤立鸡群、看杀卫玠、坦腹东床。
1.望梅止渴
魏武①行役②失汲道③,三军④皆⑤渴,乃⑥令曰:“前有大梅林,饶⑦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⑧闻之,口皆出水⑨,乘此得及前源。世人曰:魏武多智,非妄论也!
【注释】
①魏武:曹操,他的儿子曹丕代汉建立魏国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②行役:带有任务而跋涉路途,这里指代部队行军。
③失汲道:找不到取水的途径。
④三军:全军。
⑤皆:全,都。
⑥乃:于是,就。
⑦饶:多,丰富。
⑧士卒:士兵,古代的卒代表现代的兵。
⑨出水:流出涎水,流出唾液。
【译文】
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世人都说魏武帝非常有智慧,这不是假话啊。
【成语释义】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2.代人捉刀
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②,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既毕⑤,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⑥?”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⑦,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注释】
①魏武将见匈奴使: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②雄远国:威震远国。
③使崔季珪代:(他)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匈奴使臣)。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据说长得很有威仪。④帝自捉刀立床头:魏武帝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捉刀,握刀。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⑤既毕:指接见完毕。
⑥魏王何如:(你看)魏王这人怎样?
⑦雅望非常: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译文】
曹操将要接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的相貌丑陋,不足以威震远国,便让崔季珪代替,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接见完毕,派间谍问使臣:“魏王这人怎样?”匈奴使臣回答说:“魏王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但是床头握刀的人,这才是一个英雄。”魏武帝听到这些,派人追杀了这位使臣。
【成语释义】捉刀:代别人写文章。指代别人做事,多指写文章。
3.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①。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②;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③。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④。”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⑤?”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⑥。”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⑦。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⑧,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⑨。”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⑩。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曾多次反对曹操,被曹燥借故杀害。②李元礼:李膺。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瞩各郡百官的职权。③诣(yì):到。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④府君:大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二千石的月俸是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是一百斛)。⑤仆:谦称。⑥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著有(老子)一书。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奕世:累世;世世代代。⑦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⑧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官。⑨了了:聪明;明白通晓。⑩踧踖(cù 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译文】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入门就坐。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佯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下赞赏他的聪明过人。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陈韪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二)《世说新语》里的名人故事
1.管宁割席
管宁①、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②,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③,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时人,不仕而终。
②轩冕:此单指车子。
③宁割席分坐:后人以“管宁割席”、“割席分坐”喻朋友断交。
【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2.真人东行
陈太丘诣荀朗陵①,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②,长文尚小③,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④,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注释】
①陈太丘:陈寔(shí),东汉人,曾作太丘长。荀朗陵:荀淑,曾任朗陵侯。
②元方:陈寔长子,陈纪子。将车:驾车。季方:陈寔次子陈谌字。
③长文:陈群字,为陈纪子,陈寔孙。
④叔慈:荀靖字,荀淑的儿子。慈明:荀爽字,荀淑的儿子。
【译文】
陈太丘(陈寔)去拜访荀淑,因为家里穷,雇不起仆人,就让大儿子元方赶着车,二儿子季方手持节杖在后面跟着,孙子长文年岁还小,也坐在车里。到了荀淑那里,荀淑让三儿子叔慈到门口迎接,六儿子慈明敬酒,其余六个儿子上菜,孙子文若还小,就坐在爷爷膝前。当时太史就向皇帝上奏说:“道德高尚的人已经向东去了。”
3.泰山桂树
客有问陈季方:" 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①?" 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②,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③,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
①足下:对人的敬称,多用于同辈之间。家君:尊称别人的父亲,或者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荷:担负,承受。
②阿(ē):山脚。
③沾:浸润。
【译文】
有客人问陈季方(陈谌):" 您的父亲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负天下盛名?"季方回答说:" 我爸爸就像生在泰山角落的桂树,上有万仞高峰,下有万丈深渊;上承甘露浸湿,下被渊泉滋润。这时候桂树哪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么功德。"
4.难为兄弟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①。”
【注释】
①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是说兄弟二人才智不分高下。后世用“元方季方”、“难兄难弟”来赞扬兄弟才华俱佳。
【译文】
陈元方(陈纪)的儿子长文才华出众,他和叔叔陈季方(陈谌)的儿子孝先各自评论自己父亲的功德,一时争执不下,就到爷爷陈太丘那里问讯,请求公断。太丘先生说:“元方是哥哥,但难说胜过弟弟;季方是弟弟,也难说不如哥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