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溪古镇民宿排行(听见小康93)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长桥小巷、古莲长堤、江南民居……苏州昆山西南处有个典型的水乡古镇,名唤锦溪。如同她的名字一般,有着2500年历史的锦溪,古朴而温婉。
古镇是江南文化的根。在古镇开发与保护的问题上,如何让人们过上小康生活的同时记得住乡愁?锦溪古镇民宿经营者袁福荣对此可以说颇有体会。(请听文章开头音频↑↑↑)
口述 | 袁福荣
7月初的盛夏三伏天,恬静的锦溪古镇一身“素颜”,燥热似乎也被隔绝在了外面。小桥流水中,羞涩的船娘轻柔地哼着小曲儿,顿时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从古镇入口处直行,越过第一座石板桥,再向内走几步,看到一处简单的栅栏,便到了民宿“三间房”。轻轻推开小院的门,民宿主人袁福荣正操着一口锦溪普通话,向直播间的网友绘声绘色地介绍锦溪。
袁福荣:锦溪呢,就在周庄隔壁,周庄你们可能知道对吧?我们离周庄只有15分钟的路(车程——编者注),所以很方便。
老袁语调俏皮又不失真挚,下巴上花白的短须,为他增添了几分江南隐士的韵味。
袁福荣:我叫袁福荣,今年58岁,是锦溪镇的原住民。在从事了近30年的媒体工作后呢,我就回到锦溪,转行成为民宿的老板。大家都喜欢叫我老袁,后来我就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锦溪老猿”,这个“猿”呢,是古猿人的猿。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因为我说想返璞归真嘛。
袁福荣的家乡——千年古镇锦溪,有着水乡江南特有的风情。几乎每位久居喧闹都市的城市人,都会对这儿的美景流连忘返。2016年,老袁重拾初心,回到锦溪古镇,租下一处老房子,经过8个月的精心修缮,将其打造成心中江南古镇民宿的模样,并取名为“三间房”。
袁福荣:我是从小生活在这里的。每次回到家乡锦溪,就有种特别安心的感觉,再加上我喜欢旅行,去过很多的地方,就一直想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民宿。我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我又回到锦溪,感觉还能找回自己。这个民宿其实一方面是我要自己住的,第二个是我要分享给大家的,分享给朋友的,分享给喜欢锦溪的人。
因为正好三间房,老袁索性就把民宿名字命为“三间房”。他笑着说,这世上不就是你、我、他吗,你一间,我一间,他一间,就是三间房。在设计民宿时,老袁坚持让民宿融入古镇,不标新立异。
袁福荣:它一定不能有很强烈的设计感,要融入到左邻右舍的民居之中。看似是个民宿,又不是民宿,(让游客)可以当成普通的家。它必须还要有个院子,有天井。这样既采光又通风,能体现我们江南民居的特色。
锦溪古镇的原汁原味,让她始终犹如沈从文笔下“睡梦中的少女”。而老袁的“三间房”,也是其眼中“玲珑雅致的姑娘”。民宿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老袁的浓浓乡愁,老袁特意采用了青瓦木梁,淘来了古窑青砖,定制了老式架子床,添置了小竹椅……只为契合江南古镇安逸、淡然的气质。在民宿设计理念上,老袁有着一套自己的心得。
老袁在“三间房”里练字
袁福荣:我在古镇做民宿,我认为一定要有配角意识!为什么呢?因为古镇留下来的一桥一屋、一砖一瓦,都是我们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所以在做民宿的过程中啊,绝对不能轻易去破坏,而是要注意融入到她的文化之中去,要成为她的一分子。一个民宿的生存必须依托当地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
每个江南古镇的形态都是一样的,都是小桥流水人家。但是每个古镇的灵魂是不一样的,锦溪这么多年来,真的很好,还保留着非常本真的江南水乡味道,她特别的生活化。我在这里开民宿,是要把锦溪给我的这种感受,带给更多人。希望大家都能感受到锦溪的魅力。我相信很多人会喜欢不那么商业化的锦溪所带来的欢喜。
经营起民宿后,热情好客的老袁结交了很多新朋友。他发现不少旅客如他一样,不再是匆匆忙忙,而是寻求一种精神文化上的寄托。“到此一游”变成“到地一住”,细细品味起当地的风土人情。
袁福荣:从客人来的过程当中,我发现我们的生活在变化。(他)来到锦溪,不是为了拍个照、打个卡,而是来寻求一种古镇的生活。很多客人在这里可能会一住就两三天,那种神态特别放松,感觉特别好。这也是从侧面对我们整个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小小的写照。
然后还有好多客人真的把这儿当成家,临走的时候帮我的民宿打扫得干干净净,桌子擦干净,茶杯洗干净。你说这样的感觉多好啊,就像自家来了亲戚一样。我常常跟他们说,我就是要在锦溪给你备好一个家。因为我的初衷就是要把民宿打造成喜欢江南、喜欢锦溪的人,在这里的一个家。
瓦檐、石桥、弄堂……江南的味道浸润在锦溪古镇的每个角落,也浸润在老袁的心坎。媒体人出身的老袁,丢不掉写写拍拍的习惯,随着民宿的运营,他也开设起个人公众号,以“锦溪老猿”为笔名,在其中发布古镇生活的所见所闻。
袁福荣:通过几年工夫,我已经在公众号上写了200多篇稿子,去年我挑选了其中的60篇文章,出了一本散文集。我每天把好玩、好吃、好看的东西在自媒体平台上分享给大家,得到了很多朋友的认可。不少朋友调侃我变成了锦溪旅游的代言人,许多游客也通过我的文章,还真慕名而来。
平日里,老袁常在古镇的街巷抓拍看不够的风景
老袁开民宿的几年时光里,锦溪古镇的游人日渐增多,可谓白天舟楫如织、入夜枕河而居。这既得益于老百姓富了口袋后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早在2017年,锦溪古镇就另辟蹊径,取消了原本65元的景区大门票,此举不仅吸引了八方游客,也为古镇的民宿发展带来契机。对古镇的发展,苏州水乡锦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斌有想法,也有办法。
陈斌:景区取消了大门票以后,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锦溪的文化和气质的同时,也因此吸引了一批创客业主。他们带着一定的资金和资源,来锦溪进行民宿的投资,然后本地原住民也看到了这样一个业态引入,就通过自有的房屋,也做了一些住宿类的投入和经营。
古镇的民宿或临河而筑,或隐于弄堂。一家民宿便是古镇的一个江南文化符号。目前,锦溪古镇已经发展民宿近100家,可提供床位2600余个。
陈斌:民宿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锦溪旅游市场的一个主要业态之一。从民宿的建设角度上来讲,我们遵循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最大程度地避免发生业主破坏建筑风貌以及发生在房屋结构上面可能产生的问题。
民宿的发展为锦溪古镇带来了不少工作岗位和经营业态,夜经济下的桨声灯影成为常态,古镇的特色文化活动也日渐繁荣。
陈斌:从景区整体开发的角度上来讲,我们不崇尚过度的商业化的喧嚣,更希望锦溪古镇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个宁静舒心的感觉,所以我们在业态选择上,还是希望有更多的类似于文化文创、文化演绎这一方面的元素,结合我们现存的建筑和资源,孵化出更多的适合我们锦溪古镇的自然而且有生命力的旅游体验项目。
漫步廊桥闻水乡烟火气,透过民宿花窗看星星月亮。锦溪以安逸的气质、优雅的身姿,造就了人人向往的诗一般的生活。
袁福荣:我从几十年(前)出去到现在回来,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小康其实已经是看得见的。你只要在古镇上走一圈,你就感觉小康已经不单单是口袋里有多少钱能衡量的,而是一种生活的状态。从居民的笑脸,从他们在湖边上散步的步伐,就能感受到他们那种小镇里的幸福小康生活。
对于如何正确处理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认为,保护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保护的重要目的和发展方向,古镇应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贺云翱教授
贺云翱:我们现在讲的古镇,有一个特殊的名称叫历史文化名镇。江苏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成就是比较显著的。因为它的数量是全国排第一,(江苏)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是31个。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一些地方可以做到保护与发展兼容 ,做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结合。苏州的很多古镇给我的感觉就是,它的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包括)各种各样的文物、古迹、河流、建筑,甚至包括整个的风貌等等,它确实保护得很好。如果没有这些保护,它的利用和特色化发展就失去根基了。
做民宿,(要)想办法把人留住,这样一来不仅仅可以把我们的古镇搞活了,而且还能够把它的文化特色和知名的品牌带出去。(但)如果是很单一的民宿(业态)还不够。我们要对古镇进行利用,还是应该推动整个文化链、产业链的形成,更多地开发它的各种文化内容,更多地激活它的遗产资源,更多地发挥原住民的参与,引进不同的社会力量,来介入到历史古镇的文化研究、内容开发、活态利用中。那可能民宿也可以做得更好,其他的目标,比如文化传承、文化产业、民生发展等都能够同时地齐头并进。
袁福荣的小康心愿:
小康生活对我来说,就是可以从容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古镇的保护和发展也是小康的一部分,我想通过古镇民宿来给大家提供一个实现江南梦的地方,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南的梦。
你也想说说自己的小康故事?
别着急,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分享
联系邮箱
xinhuabaoye1234@163.com
栏目热线
025-58681634
说出你我的故事
听见小康的声音
总指导:双传学 顾雷鸣
总策划:李扬 高坡
监制:任松筠 田梅
统筹:高伟 朱威 韦伟
记者:虞越
音频剪辑:刘畅方达
视频剪辑:刘畅方达
摄像:滕升智
配音:董双
检校:金勇
编辑: 纪树霞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