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到底吃不吃鸳鸯锅呢(川渝人为待客做出的最后妥协)


重庆人到底吃不吃鸳鸯锅呢(川渝人为待客做出的最后妥协)(1)

| 东拉十八扯 021


最初船工们用瓦罐来吃火锅,

后面沿街叫卖的小贩换成了大洋铁盆。

曾经为了拼桌吃饭方便,九宫格出现了,

后来为了招待外地朋友,鸳鸯锅出现了。


重庆人到底吃不吃鸳鸯锅呢(川渝人为待客做出的最后妥协)(2)

01 偶然出现的火锅与专门发明的鸳鸯锅

船工们跍在码头边上吃自制火锅的时候,或许咋个都想不到,他们面前土钵钵里的食物会在未来的一百多年里,成为一道风靡全国的美食。

火锅的发源地一直地众说不一,有说乐山码头的、有说泸州小米滩的,还有说重庆朝天门的。如果我们沿着长江航道一路追寻下去,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火锅其实在长江沿岸各个城市之间击鼓传花。火锅的雏形在不断传递的过程中留下了自己的种子,生长出了诸如毛肚火锅、鹅肠火锅、鱼头火锅、酸菜鱼火锅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火锅新品种。

火锅的发源地或许有争议,但是鸳鸯锅的起源却是毋庸置疑地属于重庆。

成都当时有本叫《风土什志》的杂志是这样描述彼时吃火锅的情景。

“吃水牛毛肚的火锅,发源于重庆对岸的江北。最初一般挑担零卖贩子将水牛内脏买得,肝、肚切成小块,于摊头置泥炉一具,炉上置分格的大洋铁盆一只,盆内翻煎倒滚着一种又辣又咸的卤汁。于是河边桥头的一般卖劳力的朋友,便围着担子受用起来。各人认定一格,且烫且吃,吃若干块,算若干钱……直到民国二十三年,重庆城内才有一家小饭店将它高尚化了,从摊头移到桌上。”


重庆人到底吃不吃鸳鸯锅呢(川渝人为待客做出的最后妥协)(3)

《风土什志》是本很有趣的书,讲述了许多民国期间风土趣闻

毫无疑问各种文字资料都记载着,重庆火锅最初的模样都是九宫格。

“九宫格”顾名思义就是锅里有九个格子,最初在小摊摊上是一人吃一格,后来搬到店铺时候这种吃法沿用下来,用不同的格子来涮煮不同的食物。

固执的老饕会对每一个格子的用法斤斤计较,绝对不允许其他人胡乱倒东西进去。九宫格里每个格子的火候温度都不一样,每一格都有自己的涮法。最中间的格子永远属于毛肚鸭肠腰片这种熟得快的菜,正东正南正西正北的格子温度稍逊,适合来煮黄喉嫩牛肉等两三分钟能熟的食材。而四个角落的格子油温最小,最适合来煮坨坨肉、血旺等需要长时间煮的菜。有心人会偷偷在属于自己的角落里,放上几个鹌鹑蛋等待煮到变色,底料的香味已经完全渗入在小小的蛋中,最是美味。


重庆人到底吃不吃鸳鸯锅呢(川渝人为待客做出的最后妥协)(4)

(图片源自网络)


那么鸳鸯锅是啥子时候出现的呢?它又何德何能与九宫格分庭抗议呢?

鸳鸯锅的出现大概要从重庆火锅已经风靡全国时说起。

那时候重庆火锅已经成为了重庆的美食名片。全国各地来重庆经商旅游的人都会尝试一下,但是大多数人却很难全盘接受重庆火锅的麻辣味道。

这时候有个叫何永智的人想了一个办法,她自己动手在锅的中间做了一块隔板,红汤和清汤分两边。但是这个创新并不成功。她当时做的隔板与锅齐平,先沸腾的红汤总是溅到清汤里串味。


重庆人到底吃不吃鸳鸯锅呢(川渝人为待客做出的最后妥协)(5)

(图片源自网络)

后来有一天何永智和丈夫廖长光在朝天门看到长江和嘉陵江在此汇合。两江之水浩浩荡荡,但是汇合后却不混杂,呈现一种泾渭分明的样子。他们俩受水线的启发,又结合了八卦图的模样,将隔板改成了“S”形,于是我们熟悉的鸳鸯锅就出现了。


重庆人到底吃不吃鸳鸯锅呢(川渝人为待客做出的最后妥协)(6)

(图片源自网络)

鸳鸯锅一出现就风靡整个重庆。这种火锅不仅适合本地人,也迎合了外地人。但是问题又来了,坐在红汤方向的人想要夹清汤锅里的菜并不方便。即使夹到了,菜在移动的过程中也会滴下汤水导致串味。发明鸳鸯锅尝到的甜头的何永智准备继续改良,这次她是看到女儿作业里的“大圆套小圆”的几何题受到启发,于是鸳鸯锅的升级版“子母锅”就问世了。


重庆人到底吃不吃鸳鸯锅呢(川渝人为待客做出的最后妥协)(7)

(图片源自网络)

子母锅的模样就是中间一小块白汤,四周被红汤包围。只是我们习惯地将红白两味的锅底叫做鸳鸯锅,并未做特别地区分,所以子母锅的名号不显。

顺便一提,发明鸳鸯锅和子母锅的何永智就是重庆小天鹅火锅的总裁。对头,就是那个市值近300亿,号称重庆火锅第一品牌的“小天鹅”。


重庆人到底吃不吃鸳鸯锅呢(川渝人为待客做出的最后妥协)(8)

(图片源自重庆小天鹅火锅官网)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鸳鸯锅的得名

一说是因为最早中间隔板上有鸳鸯图案而得名。另外一种说法则说S形隔板分割出来的两块,形似一对鸳鸯而得名。这两种说法究竟哪个更可信一些,就全凭各位见仁见智了。

重庆人到底吃不吃鸳鸯锅呢(川渝人为待客做出的最后妥协)(9)

02 鸳鸯锅见证的饮食习惯变化。

“辣增味,麻调情,不是红汤不得行!”

对于很多老饕而言,鸳鸯锅真的为了待客,为了老人小孩,为了肠胃不适的人做出的妥协。如果让他们选择,九宫格才是无可替代的首选。

在重庆一些老店里吃火锅,莫说是鸳鸯锅,甚至连醋和蚝油都莫得。他们遵从的是最传统的吃法,锅底只有红锅,油碟里只有香油和蒜泥。对于鸳鸯锅他们只会嗤之以鼻,九宫格才是心目中最正宗的吃法。

不同于性格耿直的重庆人,成都人会在无伤大雅的地方做出退步,营造出主客尽欢的场面。于是鸳鸯锅在成都这个旅游热门城市大行其道,甚至有些网红店连“反鸳鸯锅”都弄出来了。所谓“反鸳鸯锅”,就是红汤只占了中间一小块地方,白生生一片汤水将其包裹在内。

对于红锅白锅,善吃的成都人确实不太在意。有段时间成都开始搞机动车尾号限行,限行区域都被标注为了红色,不限行区域标注成了白色。于是这样一个段子流传开来,有人住在红锅,上班却在白锅;有人住在白锅,上班却在红锅。


重庆人到底吃不吃鸳鸯锅呢(川渝人为待客做出的最后妥协)(10)

(图片源自网络)

很多习惯在流传的过程中都在悄悄改变。九宫格最初是一人吃一格方便拼桌,后来却是用不同的格子来涮煮不同的食物。鸳鸯锅发明的初衷是方便招待外地人,现在区分红白味却是为了方便煮素菜。

在很多老食客的眼里,鸳鸯锅就是一个鸡肋。毛肚黄喉千层肚,腰片脑花鲜鸭肠……吃火锅必点的荤菜没有一个是白锅能招架得住的。


重庆人到底吃不吃鸳鸯锅呢(川渝人为待客做出的最后妥协)(11)

(图片源自网络)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习惯点上一个鸳鸯锅,同样是为了吃——煮素菜。

在许多年轻人眼里,点上一个鸳鸯锅并不是不能吃辣,也不是所谓的“妥协”。吃完了麻辣的毛肚牛肉腰片,煮点鲜香的豆芽海带嫩藕换换口味。现在越来越多的火锅店在白味上面做文章,各种适合白锅涮烫的蘑菇海带芽虫草花等食材层出不穷。以前白锅里能见棒骨鲫鱼已是用心,现在的白锅的底料已经可以算作一个新的汤锅。如果吃腻了传统的白味,还有新奇的冬荫功锅,番茄锅,甚至是咖喱锅可供选择。

当看到有人为了一口鲜嫩的豌豆尖专门点一个鸳鸯锅时,似乎也并不稀奇了。


重庆人到底吃不吃鸳鸯锅呢(川渝人为待客做出的最后妥协)(12)

(图片源自网络)

人们的饮食习惯在变化,鸳鸯锅也在随之不停地改变。

子母锅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像奔驰车标一般的三分锅还可以看个稀奇,田字型的四分锅似乎是新派火锅的标配,不晓得啥子时候五分锅会问世。不过在这之前,鸳鸯锅外面又加上了一圈,许多新派火锅店会在鸳鸯锅外面再加上一层铁板,这样既可以涮火锅,又可以烤肉。

不晓得再过几年,小小的鸳鸯锅还能玩出啥子新花样。


重庆人到底吃不吃鸳鸯锅呢(川渝人为待客做出的最后妥协)(13)

03 鸳鸯锅里的人生哲学

最后我们再来聊一聊鸳鸯锅衍生出来的人生哲学。春夏秋冬在吃火锅,白天黑夜也在吃火锅,吃得多了总会有一些臆想,不论正确与否,诸位权当茶余饭后的闲聊看之。

火锅这种独特的饮食方式,似乎和各种就餐情景都能搭上边。无论是公司团建也好,情侣约会也好,朋友聚餐也好,只要意见无法统一的时候,说上一句“实在不行就吃火锅”,总会收到同样一个回答。

“要的嘛,还是老地方吃火锅。”


重庆人到底吃不吃鸳鸯锅呢(川渝人为待客做出的最后妥协)(14)

(图片源自网络)

我们来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公司聚餐时候能不能点鸳鸯锅。

在川渝坊间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火锅鄙视链”,吃牛油锅底的要洗刷吃清油锅底的,吃清油锅底的要洗刷吃鸳鸯锅的。吃鸳鸯锅的人可以洗刷哪个呢?

“吃番茄锅,菌汤锅,萝卜锅等纯清汤的朋友,可以专门右转吃荤豆花去,不用在火锅这边凑热闹。”

在这个“火锅鄙视链”的心理暗示下,想吃鸳鸯锅的人都会犹豫三分。

油碟会分香油派和蚝油派,饮料有豆奶帮、凉茶帮和可乐帮,就连小吃和主食都会分个蛋炒饭和白饭的选择,红锅和白锅的巨大口味差异也不稀奇。

这种感觉如果要类比,可以说大家都是古战场上一个锅里搅马勺的兄弟,战壕里一起面临枪林弹雨的战友,就在你们为同甘共苦,同生共死的真挚感情痛哭流涕时,忽然发现有个人端着一碗白汤喝地津津有味,神情像是在看八点档的家庭剧。你大汗淋漓,辣得吸气的模样和对方以好整暇的淡定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不共戴天“的羞辱感,大概也就是吃红锅的人看不惯吃白锅人的原因之一。


重庆人到底吃不吃鸳鸯锅呢(川渝人为待客做出的最后妥协)(15)

(图片源自网络)

后来在一次朋友聚餐时,老黄给了我一个有趣的答案。

“公司团建点不点鸳鸯锅其实和企业文化和领导风格有直接关系。比如说这个公司是一个崇尚所谓‘狼性文化’的公司,或者领导风格强硬,团队内部肯定采用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就算有人想吃鸳鸯锅,但是为了所谓的合群也会默不作声。”

“如果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是讲究人性化管理,领导多半会体贴的问团队里的外地人能不能吃辣的,女生最近在长痘痘要不要点个鸳鸯锅。这种情况下吃鸳鸯锅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听了老黄给我的答案,琢磨了一下还真有三分道理。

除了公司团建,耍朋友时点不点鸳鸯锅也是一门有趣的恋爱学问。

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

在川渝地区,如果男的为了展示自己的绅士风度,体贴的问妹子要不要点鸳鸯锅。妹子会一脸疑惑地看着男生,然后怀疑不吃辣的他到底是不是男人。如果女生跟着一个男的出去吃火锅,这个男的看着女生说了一句“行吧,微辣就微辣吧”,那一定是非常宠这个女生!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就像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其中一头是母老虎。如果一对恋人未满的男女一起出去吃火锅,女的主动点了鸳鸯锅,然后含情脉脉地看到男生,这其中的言外之意,你细品一下就懂得起了。

且不论上面两个段子是否合理。这其中起码说明了一个问题,耍朋友时候点不点鸳鸯锅是一种考验。


重庆人到底吃不吃鸳鸯锅呢(川渝人为待客做出的最后妥协)(16)

(图片源自网络)

耍朋友时候要吃火锅就好比结婚之前要来一趟长途旅游,漫长的时间中总有一些有趣的真相会在不经意间露出来。而点不点鸳鸯锅就是这场考验的第一道题。

曾经有位情场老将在酒后告诉过我,吃火锅和看电影是耍朋友时候的两大法宝。

看电影时候不用费尽心思去找话题,两个人沉浸在同样一个场景中,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微妙的共同感。电影的观后感更是绝佳的话题,这时候一顿酣畅淋漓的火锅时打开心扉的利器。

闹腾的火锅店会不自觉地拉近说话的距离,烟雾缭绕中美目盼兮巧笑倩兮。一个鸳鸯锅就是恰到好处的体贴问候。


重庆人为了招待外地人发明了鸳鸯锅,

年轻人为了吃素菜开始习惯吃鸳鸯锅,

那么,你们吃火锅喜欢点鸳鸯锅不?

【往期专题精选】

四川人嘴里的内脏

穿越回古代中国,想吃上一口正宗的火锅到底有多难

研究了全国七大方言区,最后发现四川的方言是最能“吃”的


重庆人到底吃不吃鸳鸯锅呢(川渝人为待客做出的最后妥协)(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