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亚轩真正的实力(这3位与某些纨绔相比)
娱乐圈中的“星二代”,说他们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毫不为过,在他们的人生伊始,就被聚光灯所跟随、照耀着。
但成长经历的不同,导致了整个星二代群体的风评也深受某些“害群之马”的影响,某些为非作歹的星二代更是让大家产生了,是不是他们只会依靠资源,没有能力的疑惑。
的确,星二代中的确有房祖名、张默、向佑等不好的例子,但娱乐圈中也有许多被低估的星二代。
他们曾经同样不被人看好,甚至嗤之以鼻,但最后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与实力,证明了他们的能力能够比肩,甚至远超父母。
今天小鹿就带大家看看,N位被曾被低估过的星二代。
01廖凡
狂傲、狠厉、隐忍、风情......这是廖凡在荧幕中给人带来的感受,很难想象这么多形容词能用在同一个人身上,这些甚至会有些冲突的形容词,在他身上竟然能完美兼容。
为戏痴狂的廖凡,为了做好一名真正的演员,将自己生生揉碎后掺进了他的表演中,超凡的演技让大家都忘记了,他其实也是一名星二代。
2016年,他的父亲廖丙炎不幸离世,这才让大家知道他竟然还有这么一重身份。
廖凡的父亲廖丙炎的一生相当传奇,他不仅是中国著名的“一级表演艺术家”,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曾担任过湖南省话剧团团长一职,塑造过100余个不同项类的经典人物形象,获得过文化部颁布的表演奖,也拿过象征着话剧演员荣誉的“中国话剧演员金狮奖”。
但就算父亲是这么一位令人敬佩的老艺术家,在圈内拥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廖凡也未曾靠着父亲走过一点捷径。
1993年,廖凡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了上戏,并成为了李冰冰、任泉等人的同班同学,但看起来有些“凶狠”的廖凡,其实上是个“社恐”,在交际方面就像一块木头。
但他对表演极其认真执著,为了拍小品《磨刀》,廖凡愣是跑了几公里找到了一个磨刀师傅,跟着他学习了半个月,真的练就了一手麻利的磨刀功夫。
毕业后,他婉拒了在学校任教,只身去了北京闯荡,成为了“北漂”。
一开始,廖凡在地安门附近的一个小剧场中表演话剧,几个小时的表演,台下的观众却只有寥寥数人,有些演员都开始略显敷衍的时候,廖凡仍旧在全神贯注的融入角色。
拿着仅有200元的演出费,廖凡却觉得甘之如饴。
直到有一天,观众从胡同口排队到了马路旁,廖凡才发现,原来他们的剧火了。
他开始去各个剧组试镜,虽然演技优秀,可长相不算出众的廖凡,就算接到了角色也只是小配角。
比如,在90年代爆火的《将爱情进行到底》中,廖凡的角色“雨森”刚出场就在车祸中殒命;在电视剧《像雾像雨又像风》中,他饰演的恶棍没几集也倒在了孙红雷的角色刀下(不是刘华强)。
直到在刘奋斗导演指导的电影《绿帽子》中,他才获得了首个男主角,饰演一个被戴了绿帽子的抢劫犯。
文艺脸、猛男气质、高大威猛、暴戾,这些词条在廖凡身上不停滚动。
他演过《让子弹飞》里腹黑的“老三”;《非诚勿扰2》中的娘娘腔;《生死线》里温文尔雅的老师;《风声传奇》里让人敬重的党员老潘;甚至在文艺片《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中拿到了金马奖的提名。
可他还是寂寂无名,有些观众喜欢他的电影角色,却不知道他叫什么。
2011年,他参演电影《建党伟业》,饰演大将军朱德。拍摄期间他两次意外坠马,送进医院后身体里被打进了12根钢钉。
也就是廖凡躺在医院,思考着他险些瘫痪的身躯还能不能继续拍戏的时候,刁亦男导演拿着他历时八年创作的剧本《白日焰火》,找到了廖凡。
“有个角色,只有你能驾驭。”
果不其然,片中的落魄警察“张自力”,拯救了落魄演员廖凡。
凭借着这部电影,廖凡在柏林电影节斩获金、银双熊奖,更是成为了中国内地首位柏林影帝。
现如今,当大家知晓廖凡父亲的名讳后,这下终于不会说:“你有一个好爹”,而是说:“虎父无犬子”了。
近些年的演艺圈“流量为王”,许多人都跑去了真人秀捞金,但廖凡还是如同“没融入时代”般的沉稳,不搞人设也不参加综艺,如他所说:“我是个演员,我真心喜欢这个行业。”
也有人问他:“你现在都是影帝了,还那么拼命干什么?”
“一辈子能有一件事值得你死磕,我觉得挺好的”,他风轻云淡地回答到。
02
葛优
葛优葛大爷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他早已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艺术家、老戏骨了,但很少有人知道,葛优其实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星二代。
葛优的父亲——葛壮存,也是一名十分优秀的演员。
1949年,刚满20岁的葛存壮进入了东北电影制片厂,开始了他的演员生涯。
最一开始,葛存壮也仅仅只是饰演一些小配角,直到1960年时,他才终于凭借着电影《红旗谱》中的“冯兰池”被人们所知晓。
但在之后,葛存壮饰演的角色大多数都是类似于“冯兰池”的反派人物。
从《小兵张嘎》中的龟田队长,到《小二黑结婚》里的金旺,还有《柳暗花明》中的张振中等等,虽然角色都坏得让人牙痒痒,但也足以证明葛存壮的演技精湛。
葛存壮因为这些反派人物,还被观众称之为“荧屏五坏蛋”之一。
父亲作为如此出色的演员,那葛优是不是因为憧憬父亲的职业才从影的呢?
可惜并不是,相反葛优其实在小时候十分内向,甚至可以说是自闭,身材瘦小的他总是被别的小朋友欺负。
别说上台表演了,父亲让他去剧团帮忙拿发下来的粮食,葛优都怯生生的不敢去。
高中时期,葛优生了一场病,无奈休学在家养病,也就是在这期间,他学会了二胡。
有了一技之长的他终于鼓起勇气第一次站上了舞台,听着台下同学们的掌声,葛优心里不禁泛起了一丝涟漪。
他人生第一次对表演和艺术产生了兴趣,但高中刚结束,葛优就被安排到了北京市昌平县的兴寿公社“插队”(当时的一种生产模式)。
因为身体羸弱,葛优成了一名光荣的“猪倌”,但从小做事就认真仔细的葛优,踏踏实实的学会垒猪圈、给猪打针、接生、熬猪食等技能。
但一直生活在北影大院里的葛优,心里第二次有了当演员的想法,父亲是如此优秀的演员,他总不能养一辈子猪吧?
1979年,葛优请了假回到城里,就是为了参加全国艺术学院类的招生。
可惜葛优身形干瘦,又长得不算帅,再加上他还算半路出家,自然没有被北影、中戏、青艺等
艺术院校选中。
落选回家的葛优郁郁寡欢,父亲看着他失落的样子,问了他一句:“你这几年当猪倌就没发生什么趣事?”
葛优听后不仅眼前一亮,是呀,艺术来源于生活,他当即和父亲说起了养猪时候的各种经历,父子二人一起创作出了小品《喂猪》。
随即葛优用《养猪》参加了总工会文工团的演员招募,凭借着出色的表演,葛优最终被文工团录取,成了一名话剧演员。
虽然正式成为了演员,但葛优并没有接受过科班训练,是一个纯纯的新人,因此在文工团内葛优只能不断地通过跑龙套,演小配角磨炼自己的演技,这一磨炼就是10年。
直到1988年,米家山导演为他的电影《顽主》选角,在葛优与好友发来应聘的照片里,发现了站在一旁的葛优,定了他来主演。
结果葛优凭借此片获得了第9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也从此被观众们所熟知。
在此之后,葛优陆续接演了《编辑部的故事》《过年》《大撒把》等一系列作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一线演员。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4年,葛优靠着在张艺谋指导的电影《活着》中精彩的表演,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影帝头衔,他也是中国首个戛纳影帝,梁朝伟是第二个。
在他至今37年的演艺生涯中,观众们看着葛优从一个“毛头”小伙子,慢慢变成了“光头”葛大爷;也见证了他从一个寂寂无名的龙套演员,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影帝葛优。
通过《甲方乙方》、《大腕》、《手机》、《让子弹飞》等电影,葛优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深入人心的经典角色,也成为了观众心中最熟悉的喜剧演员之一。
葛优,绝对能称之为中国最优秀的男演员之一,他贴近生活的表现风格,独特的喜剧效果,都让他成为了无可代替的演员。
作为星二代而言,葛优早已超越了父亲,成为了巨星。
从10年龙套到戛纳影帝,葛优脚踏实地走到了现在的地位,不像如今娱乐圈中的“拔苗助长“,就像汤师爷说的:
“酒要一口一口地喝,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淡!”
03
陈佩斯
看到这张照片,大家可能会想,原来陈佩斯年轻时也是有头发的。
但其实这不是陈佩斯的照片,而是他的父亲陈强的,也难怪有人说他们父子二人“共用”一张脸了。
陈佩斯的父亲陈强是一位老牌的实力演员,从上世纪40年代末开始进入影坛,演艺生涯超60载,说是中国影坛“行走的历史书”都不为过。
陈强的代表作有《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瞧这一家子》、《飞来横福》等。
值得一提的是,陈强凭借《白毛女》中“黄世仁”的形象,与葛优的父亲葛存壮一样,被观众列为了“荧屏五坏蛋”之一。
陈强不仅是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的得主,更在2008年被授予电影百花奖的“终生成就奖”,次年又获得了“经典电影形象”大奖。
而且,早在1961年,陈强就入选了“二十二大电影明星”,要知道这可是周总理号召评选的名单,希望能评选出“中国电影界自己的明星”。
这二十二位演员,无论是从演技、品德、或是荣誉,都是经过当时的人民评选出,万里挑一的真正艺术家。
官方定名为“新中国人民演员”的他们,含金量可比现在弄虚作假的某些流量明星高出了不知多少。
陈强其实有着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叫做陈布达,小儿子自然就是陈佩斯了,说来有意思的是,两兄弟的名字刚好能组成“布达佩斯”(匈牙利首都),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陈佩斯从小就看着父亲出入剧组,耳濡目染之下他对演戏也充满了热爱。
但父亲陈强“黄世仁”和“南霸天”的反派形象太过深入人心,甚至为此遭受过不少冤屈,包括与父亲长相相似的陈佩斯也受到过影响。
.
所以,陈佩斯从小便立志,将来自己要成为一名喜剧演员,让观众们看到他不是感到害怕,而是开心地笑出来。
在那个年代,更多的作品是表达中国人民不怕艰苦、百折不挠的精神,很少有喜剧作品出现。
于是陈佩斯找上了父亲陈强,一起出演了王好为指导的喜剧电影《瞧这一家子》,一上映便火遍了大江南北。
之后,父子俩又陆续合作了《二子开店》、《父子老爷车》、《爷俩开歌厅》等多部作品。
陈强改变了观众们对他“大恶人”的刻板印象,陈佩斯也从一个“靠爹提携”的小演员,变成了一位在演艺界初绽光华的喜剧明星。
但让陈佩斯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的,不是电影,而是1984年他与朱时茂在春晚舞台上表演的小品《吃面条》。
完全无实物的表演,陈佩斯却让观众们一边捧腹大笑,一边又开始馋他手中的那一碗“面条”,就这一口面的功夫,已经足以秒杀目前的许多小鲜肉们了。
彼时,春晚的“小品之王”赵本山还没出名,陈佩斯成为了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喜剧演员,没有之一。
之后,陈佩斯与朱时茂这对黄金搭档又7次登上了春晚的舞台,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表演,《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都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
但在1999年,人们在舞台上没能看到他的身影,在那个网络尚不发达的年代,大家纷纷猜测他是怎么了。
有人说他是被封杀了,也有人说他是因为和央视打官司,而后来据陈佩斯自己说,有别的原因:
一是因为当时他已经准备做自己的喜剧电影,再排练小品,做事追求完美的他根本无法兼顾。
在工作最忙的时候,他喉咙中长了一个大血泡,足以堵住他的咽喉,为了治疗医生只好强行割开,他吐了小满盆的血。
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陈佩斯觉得当时在春晚中表演的同类型演员们之间的关系都变差了,为了防止被偷节目,大家都变得很疏远,再也不是之前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了完成一个好作品的年代了。
所以他选择了退出。
但无论原因如何,之后整整20年里,观众再也没有见过他的小品。
虽然大家都明白,陈佩斯已经不需要再通过舞台来彰显自己的能力,他在观众心中已经成为了喜剧演员的一个标杆。
他专注于对喜剧的深度剖析,甚至陷入过自我怀疑,他认为很多人因为角色的倒霉、愚蠢、受伤而开怀大笑,有些残酷。
但后来陈佩斯释然了,就如同罗曼罗兰曾说过的那样: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几乎每个人都在与生活的艰辛苦苦较劲,他既然能够给观众们带来快乐,又有何不可呢?
陈佩斯制作指导了属于他的“舞台喜剧三部曲”,开始用话剧的方式去带给大家快乐,在话剧大获成功之后,又开始自导自演电视剧。
2016年,陈佩斯获得了“中华文化人物”奖项。
他用自己方式,成为了喜剧界的大师级人物,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有着自由不被拘束的灵魂,为表演艺术做着贡献,陈佩斯的人生被许多人所向往着。
他也有了儿子,而他的儿子陈大愚也继承了他的事业,踏实本分的随着父亲学习表演。
“大智若愚”是陈佩斯对儿子的期望,陈大愚也的确有别于许多年轻一辈的浮躁,如父亲一般低调。
从星二代到星三代,像陈佩斯这样的传承才应该是大家乐意看到的,爷孙三代“共用”一张脸的同时,把那颗挚爱表演艺术的心也“共用”了。
陈佩斯总认为,自己能成功是“天意”,是时代把他推到了那个位置,和他的个人能力无关。
单凭这份谦虚,就已经够现在拿着许多资源,产出一堆烂片还沾沾自喜的星二代们学习的了。
现在的星二代们几乎未经过任何挫折,自然也就不会有成长,流量时代的他们,只需要立好人设、收拢粉丝就足以安稳过日。
希望现在的星二代们不要再一昧靠着长辈的余荫,而是学着廖凡、葛优、陈佩斯等明星一样,将星二代的名号脱下,成为“星一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