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

原乡是什么?

是人之心源,民之向往

是城之本来,境之未来

原乡是铜梁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

统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归依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具体呈现

是充分体现“实业立区、创新强区、开放兴区、生态优区”的

新时代城乡发展的高级形态

“两袖提携巴岳云,行春来扣紫霞君。”

在一片青绿山水中,

藏着一个幸福感强的美好之地。是以这一刻,

若错过了铜梁的“原乡场景”,

便错过了铜梁。

.

.

.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1)

一分钟,等云开雾散,日照山川;一昼夜,守天高月明,斗转星移;一季冬,待万物复苏,花开虫鸣。看似不经意的普通日常也蕴藏着波澜壮阔。

阴阳合历度量的时间转轴牵引着我们穿过绵绵不绝的庚子年雨季,探向意气飞扬、氤氲旖旎的辛丑牛年。也许是太阳格外眷顾山城,自立春以来连续多日的晴天,提前启动了人们追寻头春之讯的身体记忆。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2)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3)

“巴岳归野,玄天入世”。赏春、咬春、叹春、惜春,向来诗歌田园的铜梁人也纷纷加入到对“春”的触摸和凝视中。

蓬勃的,轻柔的,壮丽的,鲜嫩的,玄妙的,精微的,梦幻的,活泼的,甜蜜的,无拘无束的,神闲气定的,争分夺秒的,天马行空的,璀璨闪耀的,余韵悠长的......无数充满当季铜梁文化元素的“原乡场景”群落包裹着众生的律动与思绪向我们迎面而来,如同一场“文化雨林”的盛宴。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4)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5)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6)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7)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8)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9)

每一个微小个体的生机和期许在这盛宴的空气中穿梭飞舞,扩散着无声的热情和欢喜;

每一处带着鲜明文化风格和美学形式的场所如同展开的羽扇扇面,方寸间铺陈山水、市井中漫游与生活的诗意系统。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10)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11)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12)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13)

这是我们再次用影像向家乡铜梁告白。我们尝试着创建一种“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来呈现我们所捕捉到的、触及城市神经末梢的电影感场景。

现在,我们带着您进入铜梁这片春天的“文化雨林”中,深呼吸,沉下心,往回看,向前探,找寻你我的情感归属,共赴这场疗愈身心的盛宴。

7:00原乡中央公园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14)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15)

阳气始生,万物萌发。

舒展条达的春之气乘着晨光熹微悄然入城,

在山峦、河流与屋宇之间幻作飘渺云烟唤醒人间。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16)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17)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18)

山水包容着城市,人们也礼敬着自然,

原乡中央公园示范了人与自然共生的空间模式。

生态赋能、设计驱动、开放姿态、最小干预、持续迭代

是这个大尺度城市公园的鲜明特征,

也是铜梁人在山水之上

建构原乡生活情感和想象的“集合场景”。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19)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20)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21)

人们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轻松进入其中,

打太极拳、跑步、遛娃...开启美妙的一天。

在一呼一吸、一招一式中让身体内部的能量流

与环绕屈曲、情意绵长的大河水流,

柔美动感、蜿蜒多姿的场地势流,

同气相求,天人相应。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22)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23)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24)

自然演替的荒原感花海,模糊的水陆边界,

低冲击的景观步行桥,渗透性的网状游径,

增加了空间价值及造访粘性,

让自然生境成为城中永续的吸引力。

9:02金龙大道小北海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25)

此时丁达尔的云雾粒子浓淡刚好,

一束束静谧与光明的光柱倾泻而下,

与不断生长、融合的街道肌理

发生着最合适的关系。

既是自然造就的,也是人间做成的。

自然与城市的相互映衬在光的介入下,

呈递出强烈的精神性氛围。

正如列斐伏尔所说,

在平静如水的日常生活里,

的确一直都有海市蜃楼,粼光涟漪。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26)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27)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28)

触手可及的幸福感,生生不息的活力,

生活与美学在这里并没有断裂。

尊重自然、尊重品质、尊重个体,

让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生活之间

产生更多创造性的空间关联。

既是对本土传统共识的守护,

也是开辟城市新意境的使命。

10:15 安居杨乐村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29)

江流沃土,沙町平畴,

树木葱茏,渔舟出没,

是安居杨乐村小村大美的真实写照。

山丘、村舍、公路、坝田、江面次第排列,

一代代先辈在这里累积下来的生活纵深感

如同展开的一幅"涪江山居图”。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30)

有理由相信,

这里的村民都是化田成景的高手。

超大规模、极致平坦的土地被丈量弓

水平划分为丰产农作物的“超级条带”。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31)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32)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33)

收割的、播种的、撒肥的、生长的。

那些高密度的、可变的、多元的农耕景象

皆妥妥的安排在平行条带的内环境中,

令人眼花缭乱,乐得迷失其中。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34)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35)

村民、沃野、江流、白塔,

共同建造了“原乡风景中的耕作”舞台。

在这舞台中劳作与文脉、生产与艺术、

流逝与隽永之间都不分彼此地融合在一起,

演绎出铜梁郊野美丽而和谐的原乡风情一幕。

11:08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36)

英雄的雕像矗立在凤山之巅,

俯瞰着他曾经誓死保卫的故乡。

历史上很少留下他的影像,但他似乎从来没有远去。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37)

他的坚忍令人动容,

他的眼神依然闪光,

他的勇气让人心生敬仰,

他的精神在烈火中永生。

家国、青春、忠勇、奉献、热血、传承,

他带着志愿军的精神印刻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心间。

给我们的内心世界一计闪耀的光芒,

去面对或盲从、或浮躁、或无根的时代。

1243龙腾大道 奇彩梦园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38)

“太岁只游桃李径”,

春天的头等大事,莫过于赏花。

从今年2月下旬起,

全城就被大片大片粉白的花云所笼罩,

“浪涌桃花万派齐”,这倾城绽放的阵仗,

神仙复刻了千百年前文人雅士笔下的场景。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39)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40)

宅边有诗情,街边有画意。

将低维护、多季相、可触碰的花树

引入城市中的视线廊道,

既是增加城市魅力骨架辨识度的一种方法,

更是通往那个曾经充满自然诗意的

原乡生活世界的回归之路。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41)

驻足、徘徊、徜徉、逗留、踟蹰、彳亍、踱步,

那些传统文字中优雅多元的慢行状态

因眼前粉色的“星辰与大海”又重现在街头。

在“最美公交站”等待的片刻,

人们为花瓣在微风中的一次颤动而心动。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42)

“重返自然之道。”

将细密的、平易近人的繁花转变为

原乡城市的构建元素,

学习和提倡一种与自然彼此交融的生活方式,

是原乡城市场景营造中

生态空间治理与人文气候改善的一次升级。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43)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44)

让花成为身边的灵感发生器 ,

感受花对生命的眷恋方式,

已成为铜梁人共享的一种生活美学价值观。

1406见水公园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45)

旷野入城,梯田为友,

这是见水公园的基本格调和风貌。

很少能在城市中看到壮观的梯田,

层层叠叠、潇洒流畅的线条,

在明黄青绿的交替中格外动人。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46)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47)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48)

在公园中引入轮作丰产的作物和花卉,

让播种、成长和收获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成为一种体验式景观。

去年夏天的向日葵、玉米,

今年春天的油菜花、虞美人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49)

铜梁最美的地方(铜梁24小时原乡文化美学元素周期录)(50)

每当盛开之季,

它们便将乡村田野的时令与节气带进城市,

给久别农事的新城里人带来一些乡愁,

让不谙农事的孩子们接受自然的美育。

16:00 高新区

如果说铜梁的CBD建筑向上生长,

代表着城市明朗的未来;

那么高新区的智能制造厂房横向发展,

在与山水林草、城市绿道的联结中,

形成产业社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这里宽容失败,鼓励分享,

满足企业成长各阶段的动态发展空间;

更不必当“候鸟族”跨城通勤,

因为功能与风景的同兴共荣,

生产、生态、生活的活跃交互,

让工作的地方就是心之所往。

16:35 安居古城

踏进了安居的老城门,

也就踏进了迷离惝恍的历史时空。

时间并未将这里的一切稀释,

时间仍有彼岸。

老轮渡载着耐心等候的汽车缓慢穿梭于涪江两岸,

众神的居所扎堆在火神庙街的街坊邻里,

小孙悟空在拥挤的人潮中踩着翰林踏过的石板路,

茶客们东倒西歪的坐在倾斜的竹椅上陶然自得。

不同时间维度的历史痕迹与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活

和平共处,互为依存,相互激荡。

随形赋势、可望可及的传统空间格局,

既顽强地守护地域风土,

也宽宏地接纳年轻灵魂。

是敬畏,赋予安居捍卫街道生活的力量;

是包容,造就安居纵横千年的文化自信。

日月轮回,岁月无常。

幸好,我们仍能在市井楼牌、饮食日常里

找到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来处。

17:21 西郊

铜梁原乡人文精神内核中所具有的平等、真诚,

其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关注普通人的微观幸福,

回应每一个个体的表达、价值、情感和自由诉求。

这种意识已深深的渗透到文化记忆与日常场景里。

既在城里的大街小巷中厚积薄发、沉积酝酿,

更在西郊的绿道阡陌间牧童遥指、后檐堂前。

连生态、连生产、连生活、连生趣,

以连为名,藉由让城乡同频共振

的线性开敞空间成为乡村提质发展的助推器,

兑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承诺。

早已名声在外的乡村会客厅,

以一种“建筑针灸”的介入方式

释放乡村被束缚住的能量。

每一个创新的小体量公共建筑

都最大限度的放大自身特性

重振乡村标识,

让本土的村民享受公共服务,

让远来的游人有如归家,

让怀念乡土、崇尚归隐的人

都能找到专属的“情感场域”。

可阅读、可欣赏、可参与、可消费,

更多原乡生活场景一一呈现。

只需轻骑缓驾,

便可于朝暮间尽耳目之娱、乘旷达之兴。

18:05 原乡森林 原乡部落 玄天秀水

如果川渝人评价“好耍的很”,那就是

对一个地方展现吸引力和趣味性最大的褒奖。

意味着它的舒适物设计找准了

与美好生活向往的精准适配。

没有人能逃得出原乡森林、原乡部落、玄天秀水的魅惑力。

通畅的路径,全景式的剖面,

呈现出全方位的开放姿态;

相互交错、平缓起伏的穿越性场所

形成不间断的弥散型立体漫游网络,

深度解锁身体对重力的敏锐感知。

温和的自然系物料手感、细腻复杂的铺地脚感,

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功能,

都让这里的场景更有俘获力。

每一个亲身体验者都经历着

生命最朴素、蓬勃的状态,

他们的身体质感、生命意识发生着变化,

重拾好奇、敏感等人类日益稀缺的品质。

这里有着更多的交界,而不是边界,

为人们创建了“梭梭板”社交、“慢跑”社交、

“天鹅”社交等新交往方式,

最大限度的激发着人与人之间的碰撞率,

真正让公共空间充满活力。

在一个连续不断的弧线轨迹上与远山对望,

也打开了城市纵意驰骋的开朗之境。

19:33 人民公园 CBD龙城天街

华灯初上,流光溢彩

风袅袅,良宵永

人民公园的龙灯艺术季每年如期举行。

今年的龙灯改变了设计视角,

用更精巧的、摇曳的灯创造更迷离的夜景。

在公园的游览路径中突破次元壁的表达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之奥义。

让最乡韵的、最迷幻的、最现代的撞了个满怀,

而城市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也在夜晚的流光中彼此对望、交融。

公园的另一边,五彩斑斓的灯光秀

让白天里踏浪而行的人们纷纷侧目。

城市已为我们准备了光亮和理想,

让我们在辛苦的行程中也看到浪漫的色彩。

——ONE DAY IN TONGLONG 24小时铜梁——

我们在有原乡文化意义的场景中

被包裹着,被刷新着,被丰富着,被滋养着

有情、有义、有爱、有诗、有梦

它是历代文人雅士留恋的人间乐土

它是场景驱动的城市美学主义先行者

它是让人们愿意迁徙、留下、生根的家园

它就是我们心之所向的故乡——

铜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